决策的要素: 1、决策者 2、决策目标 3、自然状态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情况和 条件(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发生的概率) 4、备选方案 5、决策结果 6、决策准贝 芮明杰版权所有
芮明杰版权所有 6 决策的要素: 1、决策者 2、决策目标 3、自然状态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情况和 条件(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发生的概率) 4、备选方案 5、决策结果 6 、决策准则
决策有效性标准: 1)决策的质量和合理性 2)决策的可接受性 3)决策的时效性 4)决策的经济性 芮明杰版权所有
芮明杰版权所有 7 决策有效性标准: 1)决策的质量和合理性 2)决策的可接受性 3)决策的时效性 4)决策的经济性
12、决策分类: 从决策需解决的问题性质看: 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从决策调整的对象和涉及的时限看: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从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和有无既定的程序可循: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从决策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来看: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从决策主体看: 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芮明杰版权所有
芮明杰版权所有 8 2、决策分类: ◼ 从决策需解决的问题性质看: 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 从决策调整的对象和涉及的时限看: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 从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和有无既定的程序可循: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 从决策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来看: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 从决策主体看: 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1)、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 初始决策 项目过程 目标 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特征: 1)回溯分析: ■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条件进行客观分析, 列出须改变决策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 措施; 芮明杰版权所有 9
芮明杰版权所有 9 ◼ (1)、 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 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特征: 1)回溯分析: ◼ 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条件进行客观分析, 列出须改变决策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 措施; 目标 项目过程 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
2)非零起点: 所面临的条件与对象已经不处于初始状态,而是随 着初始决策的实施受到某种程度的改造、干扰和影 响 ①组织与外部协作单位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关系; ②组织内部队有关部门和人员已经开展了相应活动。 3)双重优化: 追踪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初始决策,而 且要在能够改善初始决策的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 最优或最满意的决策方案 芮明杰版权所有 10
芮明杰版权所有 10 ◼ 2)非零起点: ◼ 所面临的条件与对象已经不处于初始状态,而是随 着初始决策的实施受到某种程度的改造、干扰和影 响。 ◼ ①组织与外部协作单位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关系; ◼ ②组织内部队有关部门和人员已经开展了相应活动。 3)双重优化: ◼ 追踪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初始决策,而 且要在能够改善初始决策的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 最优或最满意的决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