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雷达信号处是为 4 1GPS卫星定位系 处位原理、数 测拉系统中 2虚拟仪器系统的 司视化编程语言 实验教学安排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备注 2222提整 6 智能测控算酒 V使用 虚拟仪器测控系统设计2 设计型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其教学方式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避免繁琐的 理论推导和满堂灌方法,结合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 多媒体教学,并与板书相结合,开设讨论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络数学平台,包括文数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课件、讨论题等 帮助同学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 配合理论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性环节,开设适当实验项目,使同学能通过实验加深对课 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系统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 技能。 安排课下答疑时间,并利用现代网络通讯平台(E-mal、QQ、微信等)进行课下和在线 答疑,随时解答学生问题,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以下为参考:
原理 7.2 雷达信号处理方 法 7.3 雷达在测控系统 中的典型应用 第 8 章 基于 GPS 的测 控技术 8.1 GPS 卫星定位系 统 8.2 定位原理、数据 处理方法 8.3 GPS 测控系统中 的典型应用 4 第 9 章 基于虚拟仪 器的测控技术 9.1 虚拟仪器的基本 概念 9.2 虚拟仪器系统的 结构与类型 9.3 可视化编程语言 LabVIEW 与 LabWindows/CVI 9.4 虚拟仪器测控系 统 8 实验教学安排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非线性特性补偿方法 2 验证型 √ √ 信号插值算法 2 验证型 √ √ 智能测控算法 2 验证型 √ √ 热敏传感器应用 2 验证型 √ √ 光敏传感器应用 2 验证型 √ √ 智能传感器综合设计 2 设计型 √ √ √ √ LabVIEW 使用 2 综合型 √ √ 虚拟仪器测控系统设计 2 设计型 √ √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其教学方式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避免繁琐的 理论推导和满堂灌方法,结合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 多媒体教学,并与板书相结合,开设讨论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文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课件、讨论题等, 帮助同学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 配合理论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性环节,开设适当实验项目,使同学能通过实验加深对课 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系统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 技能。 安排课下答疑时间,并利用现代网络通讯平台(E-mail、QQ、微信等)进行课下和在线 答疑,随时解答学生问题,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以下为参考: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鞋技瑞器器 6.总评成绩:实验占10%、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和课堂表现占20%、闭卷考试占70%。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课程思政素材对应章节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器科学技术 2.1 2.2 2.3 25 26 1 发展的重 第1章 讲投、图片、讨论 器科学 2技术发观状第9章讲授、图片、讨论 大、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韩九强主编,《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4版 阅读书目: 于微波主编,《计算机测控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徐熙平主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 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第6版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有出版社,2015年7月、第5版 贾伯年主编,《传感器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2月、第3版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传感器技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现代控制理论,测控系统工程实训等。 撰写人:吕春峰 审核人:朱建平宋秋红 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期:2018年12月17日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 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 用能力。 6. 总评成绩:实验占 10%、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和课堂表现占 20%、闭卷考试占 70%。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1 仪器科学技术 技术对于国家 科技发展的重 要意义 第 1 章 讲授、图片、讨论 √ √ 2 我国仪器科学 技术发展现状 第 9 章 讲授、图片、讨论 √ √ √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韩九强主编,《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0 月、第 4 版 阅读书目: 于微波主编,《计算机测控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 1 月、第 1 版 徐熙平主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年 3 月、第 1 版 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12 月、第 6 版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7 月、第 5 版 贾伯年主编,《传感器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 月、第 3 版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传感器技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现代控制理论,测控系统工程实训等。 撰写人:吕春峰 审核人:朱建平 宋秋红 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 期:2018 年 12 月 17 日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中文测控系统工程实训 课程名称 英文 Practic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基本信息 课程号 4604037 课程性质 课程实践 学分 2 实习周数 2 开课学期短3 面向专业 测控仪器与技 先修课程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自动控制 术 表与过程控制 目标1.通过设计实训,掌握自动化技术领域及其工程应用的综合知识,具 右自动控制、计算机、申子、机械、海洋科学与技术等跨学科的多元知识结物 掌握测控系统分析、设计、测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 课程目标 目标2.通过生产实训,对自动化工艺设备、工艺方法、先进制造技术及装 各具有一定了解,并具有动手实践技能 目标3.综合运用自动化专业知识和现代工程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 理的预测和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目标4.充分认识到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 重要性,以适应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并按实训内容分成小组,每组5-0人。各小组在前4天进 组织与 实施 行过程控制方案学习与实施,并形成报告的形式上交,在第5天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实训内容汇报答料。 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为五级制,优、良、中、差、及格和不及格。以实习表现、实习 报告和现场答辩等方面进行考核。 1.实训表现:指是否遵守实训规定的纪律,实训表现情况等: 2.实训报告:每组撰写报告一份、每人提交本人所做分工报告一份, 评分标准 3.现场答辩:按照 人答辩,其他组员补充的形式: 成绩的评定按照如下标准实施:实训考勤和表现等20%:实训报告50%: 现场答辩30%标准实施。 自编[]统编[门 指导用书 自编[]统编[]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测控系统工程实训 英文 Practic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课程号 4604037 课程性质 课程实践 学分 2 实习周数 2 开课学期 短 3 面向专业 测控仪器与技 术 先修课程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自动控制仪 表与过程控制 课程目标 目标 1.通过设计实训,掌握自动化技术领域及其工程应用的综合知识,具 有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机械、海洋科学与技术等跨学科的多元知识结构; 掌握测控系统分析、设计、测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 目标 2.通过生产实训,对自动化工艺设备、工艺方法、先进制造技术及装 备具有一定了解,并具有动手实践技能 目标 3.综合运用自动化专业知识和现代工程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 理的预测和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目标 4.充分认识到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 重要性,以适应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任务。 组织与 实施 以小组为单位,并按实训内容分成小组,每组 5-10 人。各小组在前 4 天进 行过程控制方案学习与实施,并形成报告的形式上交,在第 5 天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实训内容汇报答辩。 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为五级制,优、良、中、差、及格和不及格。以实习表现、实习 报告和现场答辩等方面进行考核。 评分标准 1. 实训表现:指是否遵守实训规定的纪律,实训表现情况等; 2. 实训报告:每组撰写报告一份、每人提交本人所做分工报告一份。 3.现场答辩:按照一人答辩,其他组员补充的形式; 成绩的评定按照如下标准实施:实训考勤和表现等 20%;实训报告 50%; 现场答辩 30%标准实施。 指导用书 自 编 [√]统 编 [] 自 编 [ ]统 编 [ ]
二.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天最 物总 教学方法 作业要求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日标1日标2日标3目标4 实训要求讲 1天 工标 实训要求描 讲授法 述 目标设计 1天 项目分组、 教师指导 选题 检测实施 1天 √ 指导 、教师检查 系钻蚊件。6天 程学院数师指导 硬件设计与 完成设计、 调试 摆写设计及 报告 1天 学 教师指导 项目答辩 撰写人:朱建平 审核人:霍海波宋秋红 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期:2018年12月14日 附录、课程思政素材 选取2个及以上教学过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德有)素材,可以表格或文字段落形式描 述。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实习内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遗度 容 学习田家智能制造、科技强检测方案讲投 文献检索和讲授 目标1 目标2 国的重大战略部署。 2我国仪器技术发展现状 检测技术介绍讲授 目标2 日标4 20
20 二.实践教学内容 撰写人:朱建平 审核人:霍海波 宋秋红 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 期:2018 年 12 月 14 日 附录、课程思政素材 选取 2 个及以上教学过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德育)素材,可以表格或文字段落形式描 述。 序 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实习内 容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1 学习国家智能制造、科技强 国的重大战略部署。 检测方案讲授 文献检索和讲授 目标 1 目标 2 2 我国仪器技术发展现状 检测技术介绍 讲授 目标 2 目标 4 教学内容 天数 地点 教学方法 作业要求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实训要求讲 授 1 天 工程学院 113 讲授法 实训要求描 述 √ √ √ √ 目标设计 1 天 工程学院 113 讲授法, 教师指导 项目分组、 选题 √ √ √ √ 检测实施 1 天 工程学院 113 现场操 作,教师 指导 检测实施 、教师检查 √ √ √ √ 系统软件、 硬件设计与 调试 6 天 工程学院 113 教师指导 完成设计、 撰写设计及 报告 √ √ √ √ 考核 1 天 工程学院 113 教师指导 项目答辩 √ √ √ √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Sensors and Modern Detec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4604039 学分:3 学时:总学时56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0实验学时:16上机学时:0讨论学时:0 课程负责人:赵煜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其构成了连接被测控对象和测控系统的关键环节 是系统信息输入的主要入口,以提供系统进行处理和决策所需的原始信息。因此,《传感器 与现代检测技术》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 位,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 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初步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 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及组建检测系统,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工程的实践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信息的获取、转换、处理为主线,从系统集成的角度讲授各种传感器的原理、 结构、测量电路及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模块:理论讲授模块和实验教学模块。 其中,理论讲授模块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传 感器的作用、定义、分类及要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特性、标定与校准及选择 原则等):第二部分系统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第三部分介绍传感器在工程 检测中的应用,将传感器和工程检测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部分介绍现代检测技 术与测试系统设计及自动检测技术的共性技术和新发展。实验教学模块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 穿插进行,以解决实际工程检测问题为导向进行设计,并融合现代检测系统内容,以设计性 和创新性试验为主。 Sensorsare the essential way and means that access to information.itprovides original informtion of the input system,which would be used for processing and are the key link between control object and control system,which provides the main entrance for system information input.in this word,the course of Sensors and Modern Detecting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in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for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according to study this course,the student will master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detection system,can select appropriate sensors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needs.Furthermore,the student will enable to conduct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21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Sensors and Modern Detec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4604039 学分:3 学时:总学时 56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0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0 讨论学时:0 课程负责人:赵煜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其构成了连接被测控对象和测控系统的关键环节, 是系统信息输入的主要入口,以提供系统进行处理和决策所需的原始信息。因此,《传感器 与现代检测技术》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 位,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 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初步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 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及组建检测系统,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工程的实践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信息的获取、转换、处理为主线,从系统集成的角度讲授各种传感器的原理、 结构、测量电路及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模块:理论讲授模块和实验教学模块。 其中,理论讲授模块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传 感器的作用、定义、分类及要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特性、标定与校准及选择 原则等);第二部分系统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第三部分介绍传感器在工程 检测中的应用,将传感器和工程检测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部分介绍现代检测技 术与测试系统设计及自动检测技术的共性技术和新发展。实验教学模块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 穿插进行,以解决实际工程检测问题为导向进行设计,并融合现代检测系统内容,以设计性 和创新性试验为主。 Sensorsare the essential way and means that access to information.itprovides original information of the input system, which would be used for processing and deciding. so, sensors are the key link between control object and control system, which provides the main entrance for system information input.in this word, the course of Sensors and Modern Detecting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in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for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 according to study this course, the student will master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detection system, can select appropriate sensors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needs. Furthermore, the student will enable to conduct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