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lassical Mechanics 课程代码 PHYS301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 学分3学分 学时 54学时 主讲教师 许彬 修订日期 2021.9 指定教材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了解理论力学的发展史、相关物理定律和适用范围,及其在现代物 理理论中的作用和地位:系统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处理质点、质点组、刚 体等系统的方 。能力目标:掌握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提高解决多自由度力学体系的 运动问题的能力,睡炼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素质目标:掌提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 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借助严密的数学工其,进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的推理过程。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理论力学的发展简史,力学理论发展中的著名科学家及其发现:了解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力学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在人造地球卫星、火箭 和宇宙航行等先进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课程目标2:掌握牛顿力学的内容,能用牛顿力学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学会运用牛顿 运动学、动力学和守恒定律分析和处理质点、质点组、刚体等不同力学系统的具体问题:训 练学生运用物理定律和数学公式分析并求解力学系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 力和解决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3:掌握分析力学处理力学问颗的方法,重占堂握约束的概今和分举、广义坐 标、 虚功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 特别是保守系的拉格朗日方程:掌握哈密倾力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哈密顿正则方程、泊松括号、最小作用量原理和正则变换:初步了解力学理论的的发展 进程,及其作为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场论等课程的基础,锤炼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 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lassical Mechanics 课程代码 PHYS301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 学 分 3 学分 学 时 54 学时 主讲教师 许彬 修订日期 2021.9 指定教材 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了解理论力学的发展史、相关物理定律和适用范围,及其在现代物 理理论中的作用和地位;系统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处理质点、质点组、刚 体等系统的方法。能力目标:掌握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提高解决多自由度力学体系的 运动问题的能力,锤炼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素质目标: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 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借助严密的数学工具,进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的推理过程。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了解理论力学的发展简史,力学理论发展中的著名科学家及其发现;了解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力学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在人造地球卫星、火箭 和宇宙航行等先进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课程目标 2:掌握牛顿力学的内容,能用牛顿力学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学会运用牛顿 运动学、动力学和守恒定律分析和处理质点、质点组、刚体等不同力学系统的具体问题;训 练学生运用物理定律和数学公式分析并求解力学系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 力和解决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3:掌握分析力学处理力学问题的方法,重点掌握约束的概念和分类、广义坐 标、虚功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特别是保守系的拉格朗日方程;掌握哈密顿力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哈密顿正则方程、泊松括号、最小作用量原理和正则变换;初步了解力学理论的的发展 进程,及其作为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场论等课程的基础,锤炼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 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 毕业要求3:了解物理学前 沿和发展动态,新技术中的 第二章质点系力学 物理思想,熟悉物理学新发 课程目标1 第四章分析力学一(拉格朗日 现、新理论、新技术对社会 的影响。 力学) 毕业要求8:具有自主学习 第五章分析力学二(哈密顿力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话 学) 应能力。 毕业要求2:掌握数学、物 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物 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 第一章质点力学 法解决问题、解释或理解物 理规律。 课程目标2第二章质点系力学 毕业要求7:且有课题调研 第三章刚体力学 设计、数据处理和学术交洁 能力。 毕业要求8:具有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毕业要求2:掌握数学、物 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物 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 第四章分析力学一(拉格朗日 法解决问题、解择或理解物 力学) 理规律。 课程目标3 第五章分析力学二(哈密顿力 毕业要求7:具有课题调研 学 设计、数据处理和学术交流 能力。 毕业求8且有白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质点力学 第二章 质点系力学 第四章 分析力学一(拉格朗日 力学) 第五章 分析力学二(哈密顿力 学) 毕业要求 3:了解物理学前 沿和发展动态,新技术中的 物理思想,熟悉物理学新发 现、新理论、新技术对社会 的影响。 毕业要求 8:具有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质点力学 第二章 质点系力学 第三章 刚体力学 毕业要求 2:掌握数学、物 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物 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 法解决问题、解释或理解物 理规律。 毕业要求 7:具有课题调研、 设计、数据处理和学术交流 能力。 毕业要求 8:具有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课程目标 3 第四章 分析力学一(拉格朗日 力学) 第五章 分析力学二(哈密顿力 学) 毕业要求 2:掌握数学、物 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物 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 法解决问题、解释或理解物 理规律。 毕业要求 7:具有课题调研、 设计、数据处理和学术交流 能力。 毕业要求 8:具有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质点力学 1.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理论力学的发展简史,力学理论发展中的著名科学家及其发现:掌 握处理质点运动的数学方法:能合理的选择坐标系:掌握建立和求解质点动力学微分方程 的方法,具各分析问题,建立坐标,求解方程,分析结果的能力:掌握动量定理,动量矩 定理,机械能,保守力和势能等重要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力学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在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和字宙航行等先进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 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教学重难点 曲线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非惯性系: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有心力 3.教学内容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方法 教学要点:理解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第二节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达式 教学要点:掌握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掌握自然 坐标系下的速度和加速度表达式 第三节平动参考系 教学要点:掌握平动参考系下绝对速度、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平动 参考系下绝对加速度、相对加速度与牵连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质点运动定律 教学要点:理解力学相对性原理: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第五节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教学要点:掌握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下的牛顿运动微分方程:理解约 束、主动力、被动力的概念:掌握一般的求解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 第六节非惯性系动力学 教学要点:掌握惯性力的概念:能够在匀加速度的非惯性系中求解运动方程。 第七节功与能 教学要点:掌握功和功率,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保守力、非保守力和耗散力的概 念:掌握一个力为保守力的充要条件。 第八节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理与基本守恒定律 教学要点:掌握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力矩与动量矩(角动量)的概念:掌捏 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掌握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势能曲线 第九节有心力
第一章 质点力学 1.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理论力学的发展简史,力学理论发展中的著名科学家及其发现;掌 握处理质点运动的数学方法;能合理的选择坐标系;掌握建立和求解质点动力学微分方程 的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建立坐标,求解方程,分析结果的能力;掌握动量定理,动量矩 定理,机械能,保守力和势能等重要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力学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在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和宇宙航行等先进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 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教学重难点 曲线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非惯性系;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有心力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方法 教学要点:理解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第二节 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达式 教学要点:掌握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掌握自然 坐标系下的速度和加速度表达式。 第三节 平动参考系 教学要点:掌握平动参考系下绝对速度、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平动 参考系下绝对加速度、相对加速度与牵连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质点运动定律 教学要点:理解力学相对性原理;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第五节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教学要点:掌握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下的牛顿运动微分方程;理解约 束、主动力、被动力的概念;掌握一般的求解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 第六节 非惯性系动力学 教学要点:掌握惯性力的概念;能够在匀加速度的非惯性系中求解运动方程。 第七节 功与能 教学要点:掌握功和功率,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保守力、非保守力和耗散力的概 念;掌握一个力为保守力的充要条件。 第八节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理与基本守恒定律 教学要点:掌握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力矩与动量矩(角动量)的概念;掌握 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掌握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势能曲线 第九节 有心力
教学要点:理解什么是有心力:推导并掌握比奈公式:能够求解比奈公式并理解三种 轨道和能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开普勒三定律:能够推导第一、第二和第三字宙速度:了解 圆轨道的稳定性:了解平方反比斥力下的散射问题,了解散射截面的概念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翻转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开放课题讨论“从开普勒定律到牛顿定律” 第二章质点系力学 1.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和外力,掌握质心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体的质心计 算:掌握质点组动力学的基本定理,明确质心在质点组力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掌握动量矩 定理在质点组力学中的重要性:掌握计算动量矩和力矩的方法: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理论 问题。 2.教学重难点 质点组的内力和外力,质心:科尼希定理,对质心的动能定理:两体问题,折合质 量,及变质量问题 3.教学内容 第一节质点系 教学要点:理解质点和质点系的区别:理解质点系的内力和外力的概念:掌握质心的 概念:能够求解简单物体的质心。 第二节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要点: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 决简单问题。 第三节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 教学要点:推导并掌握质点系对定点和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掌握动量矩守恒定律: 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第四节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点:推导并掌握质点系的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做功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 系:掌握柯尼希定理。 第五节两体问题 教学要点:掌握两体问题的求解方法,掌握质心系下行星对太阳的相对运动方程以及 折合质量的概念:了解基于两体运动对开普勒第三定律的修正:掌握对心碰撞问题的求 解。 第六节质心坐标系与实验室坐标系
教学要点:理解什么是有心力;推导并掌握比奈公式;能够求解比奈公式并理解三种 轨道和能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开普勒三定律;能够推导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了解 圆轨道的稳定性;了解平方反比斥力下的散射问题,了解散射截面的概念。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翻转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开放课题讨论“从开普勒定律到牛顿定律”。 第二章 质点系力学 1.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和外力,掌握质心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体的质心计 算;掌握质点组动力学的基本定理,明确质心在质点组力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掌握动量矩 定理在质点组力学中的重要性;掌握计算动量矩和力矩的方法;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理论 问题。 2.教学重难点 质点组的内力和外力,质心;科尼希定理,对质心的动能定理;两体问题,折合质 量,及变质量问题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质点系 教学要点:理解质点和质点系的区别;理解质点系的内力和外力的概念;掌握质心的 概念;能够求解简单物体的质心。 第二节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要点: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 决简单问题。 第三节 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 教学要点:推导并掌握质点系对定点和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掌握动量矩守恒定律; 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第四节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点:推导并掌握质点系的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做功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 系;掌握柯尼希定理。 第五节 两体问题 教学要点:掌握两体问题的求解方法,掌握质心系下行星对太阳的相对运动方程以及 折合质量的概念;了解基于两体运动对开普勒第三定律的修正;掌握对心碰撞问题的求 解。 第六节 质心坐标系与实验室坐标系
教学要点:以粒子散射为例,理解质心坐标系与实验室坐标系:理解散射过程中的 能量传递。 第七节变质量物体的运动 教学要点:掌握变质量物体的运动方程:能够求解简单的变质量问题。 第八节位力定理 教学要点:了解位力定理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开放课题讨论“从两体到三体”。 第三章刚体力学 1.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学会描述风刚体运动的自由度,独立角量,欧拉角:堂挥列体运动的微分 方程,刚体平衡方程及相应的解题能力,掌握转动惯量,惯量张量,惯量主轴的概念和计 算。重点掌握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和定轴转动,掌握刚体活动坐标系的方法。训练科学思 维,掌挥数学和物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解释或理解物理规律。 2.教学重难点 描述刚体的独立变量,欧拉角:角速度矢量:转动惯量:平面平行运动:定轴转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刚体运动的分析 教学要点:理解刚体运动的分类和相应的自由度。 第二节角速度矢量 教学要点:理解有限转动和无限小转动作为矢量的区别:理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矢 量。 第三节欧拉角 教学要点:了解欧拉角的概念:理解欧拉运动学方程 第四节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 教学要点:掌握力系的简化,理解力的可传性原理、力偶、简化中心、主矩等概念。 第五节转动惯量 教学要点:掌握转动惯量的概念掌握平行轴定理:能够求解典型刚体的转动惯量: 了解惯量张量的概念。 第六节刚体的平动与绕固定轴的转动
教学要点:以粒子散射为例,理解质心坐标系与实验室坐标系;理解散射过程中的 能量传递。 第七节 变质量物体的运动 教学要点:掌握变质量物体的运动方程;能够求解简单的变质量问题。 第八节 位力定理 教学要点:了解位力定理。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开放课题讨论“从两体到三体”。 第三章 刚体力学 1.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刚体运动的自由度,独立角量,欧拉角;掌握刚体运动的微分 方程,刚体平衡方程及相应的解题能力,掌握转动惯量,惯量张量,惯量主轴的概念和计 算。重点掌握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和定轴转动,掌握刚体活动坐标系的方法。训练科学思 维,掌握数学和物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解释或理解物理规律。 2.教学重难点 描述刚体的独立变量,欧拉角;角速度矢量;转动惯量;平面平行运动;定轴转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刚体运动的分析 教学要点:理解刚体运动的分类和相应的自由度。 第二节 角速度矢量 教学要点:理解有限转动和无限小转动作为矢量的区别;理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矢 量。 第三节 欧拉角 教学要点:了解欧拉角的概念;理解欧拉运动学方程。 第四节 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 教学要点:掌握力系的简化,理解力的可传性原理、力偶、简化中心、主矩等概念。 第五节 转动惯量 教学要点:掌握转动惯量的概念;掌握平行轴定理;能够求解典型刚体的转动惯量; 了解惯量张量的概念。 第六节 刚体的平动与绕固定轴的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