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检测题 学号 姓名 成绩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扶掖ye)谮害(jan)强聒不舍(guo)B.拮据(ju诘难(je)味同嚼蜡(jao) C.腼腆(dian)诓骗( kuan g)吹毛求疵(D.怄气(ou抽噎ye)恪尽职守(ge)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参加了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 β.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C.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D.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搞他个一清二楚。 3.下列句子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现代社会信息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不断充电,以适应时代需要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干里,不可收拾。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阔绰怀古伤今根深蒂固优胜劣汰B鄙夷吹毛求疵怒不可遏心无旁鹜 C拮据咬文嚼字孜孜不倦无与伦比D聒噪味同嚼蜡十拿九稳一抔黄土 5下列相关文学常识连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变色龙》一一契诃 俄国一一短篇小说家 B.《威尼斯商人》一一莎士比亚一一英国一一著名戏剧家 C.《邹忌讽齐王纳谏》 左传》 D.《我用残损的手掌》一一戴望舒一一雨巷诗人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6分)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 ② ,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③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④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诸葛亮集》中有一句话,“赏不可不严,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
1 09-10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检测题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0 分) 1.下列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扶掖(yè)谮害( jiàn) 强聒不舍(guō) B.拮据( jū) 诘难( jié)味同嚼蜡( jiáo) C.腼腆(diǎn)诓骗(kuāng)吹毛求疵(cī)D.怄气(òu) 抽噎(yē) 恪尽职守(g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参加了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 B.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C.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D.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搞他个一清二楚。 3.下列句子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现代社会信息日新月异 ....,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不断充电,以适应时代需要。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 ....,不可收拾。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 ....,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阔绰 怀古伤今 根深蒂固 优胜劣汰 B.鄙夷 吹毛求疵 怒不可遏 心无旁鹜 C.拮据 咬文嚼字 孜孜不倦 无与伦比 D.聒噪 味同嚼蜡 十拿九稳 一抔黄土 5.下列相关文学常识连线,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变色龙》――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家 B.《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C.《邹忌讽齐王纳谏》――《左传》――战国 D.《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雨巷诗人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6 分)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 ② ,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③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④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诸葛亮集》中有一句话,“赏不可不严,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一致 ⑥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场上拼杀场面的是 7名著阅读与积累。(5分) (1)A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火光烘烘腾起,再一遍,更着百倍;又一遍那火足有 干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文段节选自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段中的A指的是 (人物),请再写一个于 A相关的故事情节 (2)《水浒传》中力大无比,能倒拔垂杨柳的英雄是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 述了 米开朗琪罗和_的苦难坎坷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 奋斗的精神。 8综合性学习(9分) (1)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我 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 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校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学校举办“推广普通活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①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分) ②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3分) ③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语文老师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9—13题。(16分)
2 , 两句一致。 ⑥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场上拼杀场面的是 , 。 7.名著阅读与积累。(5 分) (1)A 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火光烘烘腾起,再一遍,更着百倍;又一遍那火足有 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文段节选自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段中的 A 指的是 (人物),请再写一个于 A 相关的故事情节 。 (2)《水浒传》中力大无比,能倒拔垂杨柳的英雄是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 述了 、米开朗琪罗和 的苦难坎坷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 奋斗的精神。 8.综合性学习(9 分) ⑴2 月 28 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我 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 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校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 分) 。 (2)学校举办“推广普通活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①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 分) 。 ②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3 分) 。 ③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语文老师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2 分) 。 二、阅读理解 (60 分) (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 9——13 题。(16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 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 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鮑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 矿物名,红色。 9.解释下列词语。(4分) (1)苟得( (2)是以( 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游于是乎始 B.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 C.久而不闻其臭妇拍而鸣之 D.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译 12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 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2分) 13.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6分)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阅读文段,完成14-17题。(共14分) ①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
3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 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 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 矿物名,红色。 9.解释下列词语。(4 分) (1)苟得( ) (2)是以( ) 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 游于.是乎始 B.即与之.化矣 春冬之.时 C.久而.不闻其臭 妇拍而.鸣之 D.亦.我所欲也 亦.与之化矣 11.翻译下列句子。(2 分)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译: 12.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 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2 分) 13.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6 分)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二)阅读文段,完成 14-17 题。(共 14 分) ①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
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②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 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王的奴仆。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 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昊国。 ④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却毫不气馁, 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⑤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 长壮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⑥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 倍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败,别灰心,莫丧气,要振作,去奋斗。失败只是暂时的 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失败者同样光荣 14这篇短文的论点是 (2分) 15作者为了论证论点,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并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所用的论据。(6分) (2) 16居里夫妇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是什么?数学家陈景润与居里夫妇一样, 也是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但是不宜把居里夫妇的例子换成陈景润的例子,为什么?(3分 答 17在学习和生活上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请联系实际谈谈、(3分) 答
4 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②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 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王的奴仆。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 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④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却毫不气馁, 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⑤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 长壮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⑥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 倍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败,别灰心,莫丧气,要振作,去奋斗。失败只是暂时的, 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失败者同样光荣。 14.这篇短文的论点是 (2 分) 15.作者为了论证论点,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和 ,并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所用的论据。(6 分) (1) 。 (2) 。 (3) 。 (4) 。 16 居里夫妇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是什么? 数学家陈景润与居里夫妇一样, 也是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但是不宜把居里夫妇的例子换成陈景润的例子,为什么?(3 分) 答: 17.在学习和生活上,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请联系实际谈谈、(3 分) 答:
(三)阅读语段,完成下面18—22题。(18分) 剥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 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些喜悅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 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 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 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 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嬴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 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 (2分) 19.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每条不超过18个字)。(4分)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 20.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 和 。(3分)
5 (三)阅读语段,完成下面 18——22 题。(18 分)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 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 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 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 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 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 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 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8.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 。(2 分) 19.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每条不超过 18 个字)。(4 分)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 _、____ __和__ ____。(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