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0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安徽卷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1)甚蕃 (2)亵玩 (3)宜乎众矣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不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 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 献身精神。(8分) 北京卷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 (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 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分) 答 福建福州卷 (一)阅渎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19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1 文言文阅读复习:09 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安徽卷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 分)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 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 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 献身精神。(8 分) 北京卷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 10—12 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福州卷 (一)阅渎下面文言文,完成 9—14 题。(19 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用“/”为第④段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是进亦忧,退亦忧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13.第②③段运用 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 和 的两种心情 1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甘肃天水卷 (二)(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小惠未偏 (2)又何间焉 1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 广东卷 桃花源记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2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用“/”为第④段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 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1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 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 分) 甘肃天水卷 (二)(15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小惠未偏 (2)又何间焉 1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 分)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 分) 广东卷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口口口口”。进入桃花源,他感到 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口口口口”。离开桃花源时,他“口口口口”,但再来寻找时还是“口 口囗口”。 ll.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3) (3分) 广西兰宁 (一)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 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 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逃走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戴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书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卜者知其指意稍 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 死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11.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贵州贵阳市 文段(三)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3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 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 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 _______;(3)_______。(3 分) 广西兰宁 (一)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 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 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 稍 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 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 死。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11.把第 1 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扶 苏 以 数 谏 故 , 上 使 外 将 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贵州贵阳市 文段(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辩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 着 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贵州黔东南卷 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 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欲先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9、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 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贵州安顺市卷 (一)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10-14题.(12分)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人持汤抚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前人之 述备矣 属予作文以记之
4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 分) 之 蹴 辩 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 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 着 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 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 分) 贵州黔东南卷 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 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 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欲先走 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 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9、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 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3 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贵州安顺市卷 (一)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完成 10-14 题.( 12 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 、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人持汤抚灌(《 送东阳马生序》 ) B .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前人之 述备矣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l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薄暮冥冥 (2)多会于此 3)春和景明 (4)不以物喜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3、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4、《岳阳楼记》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在我们的当今社会有没有像古仁人那样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 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对他(她)的精神作简评.(2分) 贵州铜仁卷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贤与能 与(j)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an) C.男有分,女有归 分(fe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分)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分) 译文 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3分) ② 海南省卷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 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 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会天大雨()(2)今亡亦死( (3)宜多应者( (4)旦日,卒中往往语()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5 D .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分) ( 1 )薄暮冥冥 ( 2 )多会于此 ( 3 )春和景明 ( 4 )不以物喜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13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 14 、《 岳阳楼记》 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在我们的当今社会有没有像古仁人那样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 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对他(她)的精神作简评.( 2 分) 贵州铜仁卷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选贤与能 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 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xīng)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 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 分) 译文: 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3 分) ① ② ③ 海南省卷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 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 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1)会天大雨( ) (2)今亡亦死( ) (3)宜多应者( ) (4)旦日,卒中往往语(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