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 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 象的—— 孤立的—— 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 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 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 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 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5
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 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 象的—— 孤立的—— 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 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 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 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 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5
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卡·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 弗·恩格斯于1888年作为 他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结”一书单行本的 附录第一次发表 按照已根据卡·马克思 的手稿校订过的1888 年的版本刊印 原文是德文 关于费尔巴哈①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 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和唯物主义 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 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维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andliche〕活动。所以,他 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成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 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 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6 卡·马 克 思 ① 这是1845年春马克思原来写的未经恩格斯修改过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 了供读者在研究时参考,我们根据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院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8年德文版第3卷将原提纲译出,附入本 卷。—— 译者注
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卡·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 弗·恩格斯于1888年作为 他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结”一书单行本的 附录第一次发表 按照已根据卡·马克思 的手稿校订过的1888 年的版本刊印 原文是德文 关于费尔巴哈①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 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和唯物主义 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 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维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andliche〕活动。所以,他 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成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 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 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6 卡·马 克 思 ① 这是1845年春马克思原来写的未经恩格斯修改过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 了供读者在研究时参考,我们根据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院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8年德文版第3卷将原提纲译出,附入本 卷。—— 译者注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 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 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 离开实践 的思维—— 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关于环境的改变和教育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 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 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世界和世俗 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 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在云雾中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王国,这 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 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 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 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 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啥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7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 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 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 离开实践 的思维—— 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关于环境的改变和教育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 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 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世界和世俗 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 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在云雾中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王国,这 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 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 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 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 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啥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7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 孤 立的—— 人类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 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 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到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 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 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 社会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8 卡·马 克 思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 孤 立的—— 人类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 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 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到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 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 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 社会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8 卡·马 克 思
11 Die Philosophen haben die Welt nur verschieden interpretirt,es kommt darauf an sie zu verandern. 卡·马克思笔记本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
11 Die Philosophen haben die Welt nur verschieden interpretirt,es kommt darauf an sie zu verandern. 卡·马克思笔记本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