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 (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 天暮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魑魃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 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 大无比的光环,萦统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 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 的 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 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 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 花筒。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瞭(1i6o)望 天暮(m) 俯 瞰(kan) B.黑魑(xu)魑 摇曳 萦(yng)绕 C.皓(hao)月 倾泄 模(m6)一样 D.瑰(gu)丽 变换(huan)莫测 苍穹 (qio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答業】1.B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 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的字 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 义辨析字形。本题中,A项,“瞭望”的“瞭”应读liΔ。,指远望;“天暮” 的“暮”应为“幕”,指笼罩大地的天空。0项,“倾泄”的“泄”应为“泻 “倾泻”指(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而“泄”一般指液体或气体排出; “一模一样”的“模”应读m百。D项,“变换莫测”的“换”应为“幻”,“变 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飘洒”,飘落,从上
5、2019 年全国普通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 I 卷 一、(1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 天暮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 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 大无比的光环,萦统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 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 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 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 级画家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 花筒。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瞭(liáo)望 天暮(mù) 俯 瞰(kàn) B. 黑魆(xū)魆 摇曳 (yè) 萦(yíng)绕 C. 皓(hào)月 倾泄 (xiè) 一模(mó)一样 D. 瑰(guī)丽 变换(huàn)莫测 苍穹 (qióng)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 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 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 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答案】1. B 2. A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 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的字 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 义辨析字形。本题中,A 项,“瞭望”的“瞭”应读 liào,指远望;“天暮” 的“暮”应为“幕”,指笼罩大地的天空。C 项,“倾泄”的“泄”应为“泻”, “倾泻”指(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而“泄”一般指液体或气体排出; “一模一样”的“模”应读 mú。D 项,“变换莫测”的“换”应为“幻”,“变 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飘洒”,飘落,从上
往下散落;“散落”,分散地往下落。第一处是形容“一缕”“彩虹光带” “飘洒”能体现其飘拂之姿态,应使用“飘洒”。“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 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資料 等非常丰富。前者形容变化快、多,后者形容丰富,且后者主要形容文献资料。 第二处,是形容“景象”,且后面说“变幻莫测”,强调变化之多,应使用“瞬 息万变”。“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 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第三处,是把大自 然比作画家,突出其技艺的绝妙,应使用“出神入化”。故选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 新对外宜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B.全球2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 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员起广泛关注。 C.“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 境 D.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 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 【答業】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 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 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题中,A项,“扩大……吸 引力与知名度”搭配不当,“吸引力”应是“提高”,即改为“提高……吸引 力与知名度”。B项,“全球2000多位科学家经过……,人类史上首张……” 結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科学家”,“经过……”是介宾短语,在句中做 状语,由此可见句子中没有谓语,这一句还没有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头,以 “照片”为主语,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可以改为“经过全球2000… 努力”。0项,“旨在……为目的”结构混乱,该句把“旨在……”和“以… 为目的”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可以留其一。故选D。 4.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 览。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②别求新声于异 邦魂 ⑧横眉冷对千夫指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⑤万众同仰“民族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A.风凰涅槃,女神再生B.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C.我以我血荐轩辕 D.当年海上惊雷雨 【答業】0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先 分析题干所提供的板块标题,找到这些标题的共性,然后再进行选择。题干说 这是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考生可以借助提供的板块标题判断出该人物是 谁,然后再进行选择。分析所提供的五个标题来看,应是与“鲁迅”有关,“家 道中落国势危”是鲁迅所处的家国背景;”别求新声于异邦”是说鲁迅求学日 本的经历;“横眉冷对千夫指”是鲁迅的诗作;“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鲁迅 所说;“万众同仰“民族魂’”是肯定鲁迅的精神价值。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
往下散落;“散落”,分散地往下落。第一处是形容“一缕”“彩虹光带”, “飘洒”能体现其飘拂之姿态,应使用“飘洒”。“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 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 等非常丰富。前者形容变化快、多,后者形容丰富,且后者主要形容文献资料。 第二处,是形容“景象”,且后面说“变幻莫测”,强调变化之多,应使用“瞬 息万变”。“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 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第三处,是把大自 然比作画家,突出其技艺的绝妙,应使用“出神入化”。故选 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 新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B. 全球 2000 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 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员起广泛关注。 C.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 境。 D. 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 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 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 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题中,A 项,“扩大……吸 引力与知名度”搭配不当,“吸引力”应是“提高”,即改为“提高……吸引 力与知名度”。B 项,“全球 2000 多位科学家经过……,人类史上首张……” 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科学家”,“经过……”是介宾短语,在句中做 状语,由此可见句子中没有谓语,这一句还没有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头,以 “照片”为主语,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可以改为“经过全球 2000…… 努力”。C 项,“旨在……为目的”结构混乱,该句把“旨在……”和“以…… 为目的”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可以留其一。故选 D。 4.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 览。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 ②别求新声于异 邦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 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⑤万众同仰“民族 魂”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 A. 风凰涅槃,女神再生 B. 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C. 我以我血荐轩辕 D. 当年海上惊雷雨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先 分析题干所提供的板块标题,找到这些标题的共性,然后再进行选择。题干说 这是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考生可以借助提供的板块标题判断出该人物是 谁,然后再进行选择。分析所提供的五个标题来看,应是与“鲁迅”有关,“家 道中落国势危”是鲁迅所处的家国背景;”别求新声于异邦”是说鲁迅求学日 本的经历;“横眉冷对千夫指”是鲁迅的诗作;“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鲁迅 所说;“万众同仰‘民族魂’”是肯定鲁迅的精神价值。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
现,A项,“风凰涅槃,女神再生”应与郭沫若有关;B项,“流亡南洋”的应 是郁达夫;D项,“当年海上惊雷雨”应是曹禹。0项,“我以我血荐轩辕”音 迅诗作《自题小像》中最后一句,也与音迅相关。故选C。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 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 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 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 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 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 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 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 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 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 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 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紊,是一种重要 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 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 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 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 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国素。没有高 度发展的往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 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 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 意,很快就会丧失。国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 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 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 改) 5.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 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B.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 力结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 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现,A 项,“凤凰涅槃,女神再生”应与郭沫若有关;B 项,“流亡南洋”的应 是郁达夫;D 项,“当年海上惊雷雨”应是曹禺。C 项,“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 迅诗作《自题小像》中最后一句,也与鲁迅相关。故选 C。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 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 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 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 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 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 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 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 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 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 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 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 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 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 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 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 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国素。没有高 度发展的往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 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 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 意,很快就会丧失。国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 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 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 改) 5. 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 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B. 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 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 力结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 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 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6.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 A.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 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 B.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任何时候,人的 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C.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 塞”排除了一些无谓的干扰,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D.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 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答案】5.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 对象及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 内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人们从事各种活 动,尤其……,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错误,“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化, 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 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选项忽略了“有效”一词,并非必须 拥有,而是有了“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可以让人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千所问, 如本题要求选出“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 注意力”重要性的内容,再分析选项,看哪一项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 从文中来看,“注意力”具有定向性,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ACD三项都能体现 “注意力”的重要性,如“右手画圆,左手化方,不能两成”说明注意力不能 分散;“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是说明注意力具有定向性,不能 分散;“用心一也”也是表明注意力的指向性。只有B项,“兼听则明,偏听 则暗”是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与注意力“定向性”不一致,不能体现“注意 力”的重要性。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 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 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 偷换概念、范國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中,A项,“因此可以和物 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把人类资源分为 两个部分,而“注意力”和“物质、能量等能源”分属两大类,文中没有提到 二者可以相提并论,选项前后内容之间强加因果。B项,“在任何时候,… 错误,“任何时候”这一说法太绝对,扩大范國。D项,“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 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文章最后只是说“人们要学会
6. 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 ) A.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 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 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 B. 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任何时候,人的 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C. 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 塞”排除了一些无谓的干扰,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D. 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 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答案】5. D 6. B 7.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 对象及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 内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比对。本题中,D 项,“人们从事各种活 动,尤其……,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错误,“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化, 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 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选项忽略了“有效”一词,并非必须 拥有,而是有了“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可以让人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 如本题要求选出“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 “注意力”重要性的内容,再分析选项,看哪一项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 从文中来看,“注意力”具有定向性,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ACD 三项都能体现 “注意力”的重要性,如“右手画圆,左手化方,不能两成”说明注意力不能 分散;“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是说明注意力具有定向性,不能 分散;“用心一也”也是表明注意力的指向性。只有 B 项,“兼听则明,偏听 则暗”是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与注意力“定向性”不一致,不能体现“注意 力”的重要性。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 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 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 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中,A 项,“因此可以和物 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把人类资源分为 两个部分,而“注意力”和“物质、能量等能源”分属两大类,文中没有提到 二者可以相提并论,选项前后内容之间强加因果。B 项,“在任何时候,……” 错误,“任何时候”这一说法太绝对,扩大范围。D 项,“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 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文章最后只是说“人们要学会
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但没有说不合理使用会如何。故选0 三、(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 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 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 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 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①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 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 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 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则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 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③乙 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 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茸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 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 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 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 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 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 ③乾道:宋 孝宗年号。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元本本 元 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当:符合 D.兵其细也 细:小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 位卑则足羞 B.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 C.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 许,曲在赵
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但没有说不合理使用会如何。故选 C。 三、(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 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 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 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 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①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 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 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 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则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 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③乙 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 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 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 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 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 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 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 ③乾道:宋 孝宗年号。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元本本 元: 探索 B. 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望:察看 C. 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当:符合 D. 兵其细也 细:小事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 位卑则足羞 B.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 C. 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 许,曲在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