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语文I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 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ˆ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 题,共10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 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ˆ第19题),必须用 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 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 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 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 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 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 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 【答案】D 【解析】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语文 I 试题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8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第 6 题,第 12 题,第 15 题~第 16 题,第 18 题~第 19 题,共 11 题)、非选择题(第 7 题~第 11 题,第 13 题~第 14 题,第 17 题,第 20 题~第 21 题,共 10 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 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 1 题~第 6 题,第 12 题,第 15 题~第 16 题,第 18 题~第 19 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 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 的观光胜地,梭 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 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 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 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 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 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 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 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闻风而 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语境强调的 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 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 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 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 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 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査确定。③“蕉阴”紧承①“覆盖面积”,所以①③为 小组合:④“在旁边”紧承②“蕉廊、蕉房”,所以④②为小组合,这样排除BCD。故选A 3.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 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 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闻风而 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语境强调的 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 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故选 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 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 ①③②④⑥⑤ B. ①④②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 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 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 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③“蕉阴”紧承①“覆盖面积”,所以①③为 小组合;④“在旁边”紧承②“蕉廊、蕉房”,所以④②为小组合,这样排除 BCD。故选 A。 3.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毅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 B.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 C.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 D.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句意,然后抓住诗句中具有 代表性的关键信息,辨析所描绘的劳动场景。也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①中“连枷” 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 到天亮。所以①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②中“毅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 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②对应的劳动场 景是“插秧”。③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 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④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 场景为“织布”。故选 4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沉没的知堂体验 现有的ⅤR体验 期许的R体验 自如的行为体验 vR的来来方向 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 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 B. 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 C. 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 D. 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句意,然后抓住诗句中具有 代表性的关键信息,辨析所描绘的劳动场景。也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①中“连枷” 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 到天亮。所以①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 ②中“縠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 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②对应的劳动场 景是“插秧”。③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 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 ④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 场景为“织布”。故选 C。 4.阅读下图,对 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 ...的是一项是 A. VR 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 现有的 VR 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 VR 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 期许的 VR 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 键是认真读图,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图形代表含义,然后根据文字说明,运用恰当的语言进 行表述。整个图形分两部分,内部直线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代表“现有的ⅤR体验”,外面虚 线勾勒的等腰三角形代表的是“期许的VR体验”,由此可知C、D两项表述正确;内部直线 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又分为三部分,分别代表“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 幻般的精神体验”,由此可知A项表述正确;由图可知,现有的三种体验发展并不均衡,并 没有体现出发展速度,所以B项表述没有依据。故选B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 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 碛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踩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 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 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 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 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 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 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戾°,计偕之日 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 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 键是认真读图,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图形代表含义,然后根据文字说明,运用恰当的语言进 行表述。整个图形分两部分,内部直线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代表“现有的 VR 体验”,外面虚 线勾勒的等腰三角形代表的是“期许的 VR 体验”,由此可知 C、D 两项表述正确;内部直线 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又分为三部分,分别代表“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 幻般的精神体验”,由此可知 A 项表述正确;由图可知,现有的三种体验发展并不均衡,并 没有体现出发展速度,所以 B 项表述没有依据。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 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 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 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 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 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 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 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 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 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 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
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 “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 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 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 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匯戾:乖舛,谬误。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试必雄其曹偶 雄:称雄 B.酬以馆选 酬:应酬 C.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计计:考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8.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答案】5.B6.D 7.(1)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 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2)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 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8.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 创演结合,超迈元人 【解析】
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 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 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 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 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每试必雄.其曹偶 雄:称雄 B. 酬.以馆选 酬:应酬 C. 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 D. 为所不知后人计. 计:考虑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 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 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 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8. 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答案】5. B 6. D 7. (l)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 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2)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 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8. 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 创演结合,超迈元人。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