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B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 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 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 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一一为谁创作、为谁立 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 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 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 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 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 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 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 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 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 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 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 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 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 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 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 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 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 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
试卷类型 B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 10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 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 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 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 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 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 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 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 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 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 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 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 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 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 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 国成立 70 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 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 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 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 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 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
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 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 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 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 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 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 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 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 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 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 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 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 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 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 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 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 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 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 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 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 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 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 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 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 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 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 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 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 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 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 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 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 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 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 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 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 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 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 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 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 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 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 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 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 “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 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 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而是修补文物 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硏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 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 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 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 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 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 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 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 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 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 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 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 字迹又能増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 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 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 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髙,原来一触即碎的文 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 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 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 “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 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 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而是修补文物 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 1.00),计算在温度 15、35 和湿度 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 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 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 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 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 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 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 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 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 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 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 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 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 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 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 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 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4.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 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 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 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 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 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 度降低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 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 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 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 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 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 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 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 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 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 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 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一一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 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 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 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 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 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 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一一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一一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 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 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A. 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 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 如果将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 度降低 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 5.81。 C. 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 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 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 18 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 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 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 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 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 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 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 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 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 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 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 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 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 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 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 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 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 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 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 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 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 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 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 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 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 “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一老大人升天还不 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 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 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 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照着家法,挽回家 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 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 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 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 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 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 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 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 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汘”,与写祥林嫂 “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 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 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 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 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 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 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 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 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 “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 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 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 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 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 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 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 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 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 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 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 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 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年 5 月版)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 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 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 “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 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 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 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 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