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同病,宜分缓急 表证误下,里虚下利,表证仍在一 急当救里,后治其表 表里治则:先表后里 先里后表 表里双解
表里同病,宜分缓急 表证误下,里虚下利,表证仍在— —急当救里,后治其表 表里治则:先表后里 先里后表 表里双解
(三)痼疾加卒病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 后乃治其痼疾也。(五) 新病痼疾,治有先后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标本同治
(三)痼疾加卒病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 后乃治其痼疾也。(十五) l新病痼疾,治有先后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标本同治
(四)审因论治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 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十七) 治病当随其所得 所得 所合之邪(无形与有形, 水、血、痰、食) 渴者与猪苓汤:口渴一一热—一水 (水热互结)—清热育阴利水 他如热与食结、热与血结等
(四)审因论治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 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十七) l治病当随其所得 所得——所合之邪(无形与有形, 水、血、痰、食) 渴者与猪苓汤:口渴——热——水 (水热互结)——清热育阴利水 他如热与食结、热与血结等
(五)饮食与调护 师日:五脏病各有得者愈;五脏病各 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 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十 六 审五脏喜恶而进行治疗、护理 五脏病各有所得(与五脏特点相合) 所恶(与五脏特点相反) 所不喜(与五脏病情不合 的饮食居处)
(五)饮食与调护 师曰:五脏病各有得者愈;五脏病各 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 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十 六) l审五脏喜恶而进行治疗、护理 五脏病各有所得(与五脏特点相合) 所恶(与五脏特点相反) 所不喜(与五脏病情不合 的饮食居处)
●肝阴虚用酸收,肝郁用辛散 脾为湿困则恶肥甘而喜辛开 胃阴不足则恶苦燥而喜凉润 心病血热禁热衣热食 肺病气虚禁寒衣寒食 ●素不应食(不想吃或不想吃某物),而 反暴思之,必发热(病情加重)
l肝阴虚用酸收,肝郁用辛散 脾为湿困则恶肥甘而喜辛开 胃阴不足则恶苦燥而喜凉润 心病血热禁热衣热食 肺病气虚禁寒衣寒食 l素不应食(不想吃或不想吃某物),而 反暴思之,必发热(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