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治 (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 问日:上工治未病,何也?师归:夫治未 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 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 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三、论治 (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 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 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 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 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 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 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 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 损有余” 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一)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 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 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 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 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 是其义也,余脏准此。(一)
·治未病和虚实异治 治未病 肝病传脾,当先实脾 脾旺不受,即勿补之 临床如先见胁痛,胸闷,脉弦,以后出现 纳呆,便溏,苔腻等 0 据五行相克规律传变) 上工与中工
l治未病和虚实异治 治未病——肝病传脾,当先实脾 脾旺不受,即勿补之 临床如先见胁痛,胸闷,脉弦,以后出现 纳呆,便溏,苔腻等。 (据五行相克规律传变) 上工与中工
虚实异治 肝实当泻肝顾脾(如逍遥散法,白 甘草等) 肝虚当补肝顾脾(补用酸,助用焦 苦,调以甘味,如四物汤加五味子、山 萸肉、酸枣仁、炙甘草、淮小麦、大枣 等)
虚实异治 肝实当泻肝顾脾(如逍遥散法,白 术、甘草等) 肝虚当补肝顾脾(补用酸,助用焦 苦,调以甘味,如四物汤加五味子、山 萸肉、酸枣仁、炙甘草、淮小麦、大枣 等)
(二)表里同病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 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 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 者,急当救表也。(十四)
(二)表里同病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 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 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 者,急当救表也。(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