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上取得共识(马世骏等,1984)。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 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 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的结 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中国21世 纪议程管理中心,1999) 只有在确切地知道了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的基 础上,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区划和生态规划,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区域内和区域间当代人的公平性和代际间的 公平性,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图3-2)。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定量研 究能够使各级政府确切地知道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意识 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总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能够使各级政府和人民克服认识上的局限性,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 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只有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社会经 济才可以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生态力的定量评价方法分析 生态力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类:能值分析法、物质量评价法 和价值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是指用太阳能值计量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 服务或产品,也就是用生态系统的产品或服务在形成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消 耗的太阳能焦耳总量表示;物质量评价法是指从物质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 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定量评价(赵景柱,2000;价值量评价法是指从货 币价值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定量评价。其中,价值量评价 方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 分析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 1.能值分析方法 能值分析方法的优势
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在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上取得共识(马世骏等,1984)。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 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 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的结 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中国 21 世 纪议程管理中心,1999)。 只有在确切地知道了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的基 础上,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区划和生态规划,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区域内和区域间当代人的公平性和代际间的 公平性,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图 3-2)。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定量研 究能够使各级政府确切地知道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意识 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总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能够使各级政府和人民克服认识上的局限性,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 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只有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社会经 济才可以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生态力的定量评价方法分析 生态力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类:能值分析法、物质量评价法 和价值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是指用太阳能值计量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 服务或产品,也就是用生态系统的产品或服务在形成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消 耗的太阳能焦耳总量表示;物质量评价法是指从物质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 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定量评价(赵景柱,2000);价值量评价法是指从货 币价值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定量评价。其中,价值量评价 方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 分析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 1.能值分析方法 能值分析方法的优势:
(1)自然资源、商品、劳务等都可以用能值衡量其真实价值, 能值方法使不同类别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同一客观标准(Odum,1987),从而 可以进行定量的比较。 (2)能值分析方法把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统一起来, 有助于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 的度量标准 能值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产品的能值转换率计算,需对生产该产品的系统作能值分 析,用系统消耗的太阳能值总量除以产品的能量而求得,这种分析非常复 杂,并且难度很大 (2)能值转换率是指每单位某种能量(或物质)由多少太阳能 焦耳转化而来。但是一些物质与太阳能关系很弱,甚至没有关系,如地球 中的矿物质元素、地热、信息等。这些物质很用太阳能焦耳来度量 (3)能值反映的是物质产生过程中所消耗的太阳能,不能反映 人类对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需求性,即支付意愿(WTP),也不能反 映生态系统服务的稀缺性。 2.物质量评价方法 物质量评价方法的优势: (1)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对生态力进行评价的结果比较客观 衡定,不会随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稀缺性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对于空 间尺度较大的区域生态系统或关键的生态系统更是如此 (2)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不同的生态系统 所提供的同一项服务能力的大小 物质量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1)自然资源、商品、劳务等都可以用能值衡量其真实价值, 能值方法使不同类别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同一客观标准(Odum,1987),从而 可以进行定量的比较。 (2)能值分析方法把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统一起来, 有助于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 的度量标准。 能值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产品的能值转换率计算,需对生产该产品的系统作能值分 析,用系统消耗的太阳能值总量除以产品的能量而求得,这种分析非常复 杂,并且难度很大。 (2)能值转换率是指每单位某种能量(或物质)由多少太阳能 焦耳转化而来。但是一些物质与太阳能关系很弱,甚至没有关系,如地球 中的矿物质元素、地热、信息等。这些物质很用太阳能焦耳来度量。 (3)能值反映的是物质产生过程中所消耗的太阳能,不能反映 人类对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需求性,即支付意愿(WTP),也不能反 映生态系统服务的稀缺性。 2.物质量评价方法 物质量评价方法的优势: (1)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对生态力进行评价的结果比较客观、 衡定,不会随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稀缺性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对于空 间尺度较大的区域生态系统或关键的生态系统更是如此。 (2)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不同的生态系统 所提供的同一项服务能力的大小。 物质量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1)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不能引起人们对区域生态 系统服务足够的重视,进而影响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 (2)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得出的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的量纲不 同,无法进行加总,很难评价某一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 3.价值量评价方法 价值量评价方法的优势 (1)运用价值量评价方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所得的结果都 是货币值,因此,既能进不同生态系统同一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比较,也能 将某一生态系统的各单项服务综合起来。 (2)人们对货币值有明显的感知,因此,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 得出的结果能引起人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足够的重视,促进人们对生态 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评价研究能促进环境核算,将其纳入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终实现绿色GDP 价值量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1)价值量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这无疑使 其结果存在主观性。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加剧利用,生态资源的逐渐耗 竭,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会愈来愈髙。 (2)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不同的生态系统 所提供的同一项服务能力的大小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是由无数个大小 不等的各类生态系统所组成。这些大小不等、类型各异的生态系统基本上 可归为三大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这 三大生态系统又可按其生境特点、人为干扰作用的强度等再作进一步的划
(1)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不能引起人们对区域生态 系统服务足够的重视,进而影响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 (2)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得出的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的量纲不 同,无法进行加总,很难评价某一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 3.价值量评价方法 价值量评价方法的优势: (1)运用价值量评价方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所得的结果都 是货币值,因此,既能进不同生态系统同一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比较,也能 将某一生态系统的各单项服务综合起来。 (2)人们对货币值有明显的感知,因此,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 得出的结果能引起人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足够的重视,促进人们对生态 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评价研究能促进环境核算,将其纳入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终实现绿色 GDP。 价值量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1)价值量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这无疑使 其结果存在主观性。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加剧利用,生态资源的逐渐耗 竭,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会愈来愈高。 (2)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不同的生态系统 所提供的同一项服务能力的大小。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是由无数个大小 不等的各类生态系统所组成。这些大小不等、类型各异的生态系统基本上 可归为三大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这 三大生态系统又可按其生境特点、人为干扰作用的强度等再作进一步的划
分(图6-1)。各类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特点,起着特殊作 用,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統 自然生态系统 冻原极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模拟人工生态系统 流水生态系统,如河流等 生物圈〈淡水生态系统 静水生态系统,如湖泊等 海岸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 远洋生态系统 图6-1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的戈分 第二节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1/3,但因其生态环境变化大,生物 群落的种类很多,两者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本节主要 介绍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大、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考 虑到农田和城镇又是一类完全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殊类型,故选择了 城市生态系统作以适当介绍
分(图 6-1)。各类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特点,起着特殊作 用,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 第二节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 1/3,但因其生态环境变化大,生物 群落的种类很多,两者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本节主要 介绍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大、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考 虑到农田和城镇又是一类完全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殊类型,故选择了 城市生态系统作以适当介绍
、森林生态系统 (一)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森林生态系统 是森林群落和其外界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森林生态学就是 研究森林群落内各种树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这些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 相互关系 这里所说的森林,通常是指经过一系列演替过程而形成的所谓“顶被 群落”。因此,系统的结构都比较复杂且稳定,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任何 系统都多且复杂。据奥文顿( Ovington,1965)对一个结构简单的橡树 林的调査,每公顷林地树木虽不足75株,但林下草类可多达2800多万 株,土壤线虫竟达3000多亿只。 森林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包括髙大的乔木、灌木、草本、蕨类和苔 藓。其中树木占优势地位,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森林中植 物种群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成层结构,每一层中通常是由各种群的不同龄个 体成员组成。森林群落垂直向上通常可划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 死地植被等层次,各个层次中又可按不同高度再划分亚层(图6-2)。各 层或亚层中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都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小生 境。各种动物也和植物种群的配置一样,选择适宜的环境占据着一定空间 的不同位置
一、森林生态系统 (一)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森林生态系统 是森林群落和其外界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森林生态学就是 研究森林群落内各种树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这些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 相互关系。 这里所说的森林,通常是指经过一系列演替过程而形成的所谓“顶被 群落”。因此,系统的结构都比较复杂且稳定,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任何 系统都多且复杂。据奥文顿(Ovington,1965)对一个结构简单的橡树 林的调查,每公顷林地树木虽不足 75 株,但林下草类可多达 2800 多万 株,土壤线虫竟达 3000 多亿只。 森林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包括高大的乔木、灌木、草本、蕨类和苔 藓。其中树木占优势地位,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森林中植 物种群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成层结构,每一层中通常是由各种群的不同龄个 体成员组成。森林群落垂直向上通常可划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 死地植被等层次,各个层次中又可按不同高度再划分亚层(图 6-2)。各 层或亚层中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都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小生 境。各种动物也和植物种群的配置一样,选择适宜的环境占据着一定空间 的不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