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相应的距离=31×1016m 天文距离单位,称为1秒差距,记作1pc 1pc=326光年 >秒差距为距离单位,角度用秒”作单筱 距离公式:L=1/0 >例:某恒星的视差为01 它距离我们10pc,即33年
➢ :相应的距离=3.1x1016m 天文距离单位,称 为1秒差距,记作1pc 1pc=3.26光年 ➢秒差距为距离单位,角度用秒”作单位 距离公式: ➢例:某恒星的视差为0.1” 它距离我们10pc,即33光年 a =1 L =1/
第一颗被测出距离的恒星:天鹅座的a星 (a星:该星座区域中看来最亮的星) ( Bessel视差为0.3”,距离我们33pc >肉眼看来最亮的星:大犬座的a星(天狼星) 视差为0375”,距离是27pc 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a星 视差为0765”,距离是14pc
➢第一颗被测出距离的恒星:天鹅座的a星 (a星:该星座区域中看来最亮的星) (Bessel)视差为0.3” ,距离我们3.3pc ➢肉眼看来最亮的星:大犬座的a星(天狼星) 视差为0.375” ,距离是2.7pc ➢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a星 视差为0.765” ,距离是1.4pc
三角法的局限 地面观测,地球公转轨道直径作基线: 测量恒星距离的范围:大约100pc (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 >卫星太空观测范围:10pc(将来:10°p) ≯不能精确测定更远恒星的距离 >至今在20pc内共观测到了2681颗恒星: 太阳的附近抚序地分布着大量的恒星 相互间的平均间距在1pc左右
➢地面观测,地球公转轨道直径作基线: 测量恒星距离的范围:大约100pc (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 ➢卫星太空观测范围:103pc (将来:106pc) ➢不能精确测定更远恒星的距离 ➢至今在20pc内共观测到了2681颗恒星: 太阳的附近无序地分布着大量的恒星 相互间的平均间距在1pc左右 三角法的局限
>更远的恒星:常用的测距方法是光度法 光度L:单位时间内恒星辐射的能量(光子数) 视亮度B: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球上接 受到的光能 L和B的关系: B=L/4d:) 光度为的光源 距离d 观测到的亮 度为B
➢更远的恒星:常用的测距方法是光度法 ➢光度L:单位时间内恒星辐射的能量(光子数) 视亮度B: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球上接 受到的光能 ➢L和B的关系: /(4 ) 2 B = L d
恒星视亮度B:比较容易直接测量 光度L→待测恒星的距离 三角法已测定近距离的几千颗恒星 测量它们的视亮度→它们的光度 研究这些恒星的其它性质和它们的光度之 间的关系→得到一定的规律 利用这些规律,通过待测恒星的其它比较 容易测到的性质→它的光度
➢恒星视亮度B:比较容易直接测量 ➢光度L→待测恒星的距离 ➢三角法已测定近距离的几千颗恒星 测量它们的视亮度→它们的光度L ➢研究这些恒星的其它性质和它们的光度之 间的关系→得到一定的规律 ➢利用这些规律,通过待测恒星的其它比较 容易测到的性质→它的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