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标准模型. 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假设→广义相对论中膨 胀宇宙的解 宇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哈勃常数与宇宙中物质的种类和密度有关 >R(和H(对于时间的演化方式和宇宙的物 质组份有关 >宇宙年龄正比于现在哈勃常数的倒数∽1H6
➢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假设→广义相对论中膨 胀宇宙的解: 宇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哈勃常数与宇宙中物质的种类和密度有关 ➢R(t)和H(t)对于时间的演化方式和宇宙的物 质组份有关 ➢宇宙年龄正比于现在哈勃常数的倒数∽1/H0 宇宙标准模型
宇宙距离的测量 夜空中的星星与太阳:天体的二维分布 遥远天体的距离→宇宙结构和天体立体分布 天体距离精确测量→宇宙膨胀和哈勃常数 历史上很长时间无法测量遥远天体的距离 ≯现已有很多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
宇宙距离的测量 ➢夜空中的星星与太阳:天体的二维分布 ➢遥远天体的距离→宇宙结构和天体立体分布 ➢天体距离精确测量→宇宙膨胀和哈勃常数 ➢历史上很长时间无法测量遥远天体的距离 ➢现已有很多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
三角法 地面上常用的测距方法 >18世纪:三角法测量了月地距离 >测量的距离越大,需要引用的基线越长 定长度的基线:能测量的距离是有限的 >用三角法可以由地球上一条很长的基线来 测定日地距离
➢地面上常用的测距方法 ➢18世纪:三角法测量了月地距离 ➢测量的距离越大,需要引用的基线越长 ➢一定长度的基线:能测量的距离是有限的 ➢用三角法可以由地球上一条很长的基线来 测定日地距离 三角法
太阳系外恒星的距离:地球直径做基线也太短 > Bessel(1836年):地球绕日轨道的直径为基线, 测到了一些恒星与地球的距离 1784-1846
➢太阳系外恒星的距离:地球直径做基线也太短 ➢Bessel (1836年):地球绕日轨道的直径为基线, 测到了一些恒星与地球的距离 1784 –1846
半年前后对待测恒星的视位置作两次测 量,即可定出角度a,称为视差 再根据日地距离可得恒星的距离d为: id=r/a ①月 ·視差a 距离d 地球 基線 ◎是盏 地球
➢半年前后对待测恒星的视位置作两次测 量,即可定出角度a,称为视差 ➢再根据日地距离可得恒星的距离d为: d = 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