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花Q
西 厢 记 潘金花
14、长亭送别 雪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范影,是 教学目标 西厢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 已/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 特色。 3分析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2021/2/12
西 厢 记 2021/2/12 2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14、长亭送别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 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 特色。 3.分析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了了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 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 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 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 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 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是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 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 2021/2/12
西 厢 记 2021/2/12 3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 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 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 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 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 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是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 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的形成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 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 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 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 厢》)。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西 厢 记 2021/2/12 4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 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 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 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 厢》)。 二、《西厢记》的形成
三、《长亭送别》的情节思路 ▲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长亭饯别: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 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 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临别叮嘱: 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夫妻分别: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 的痛苦
▲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长亭饯别: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 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 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临别叮嘱: 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夫妻分别: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 的痛苦。 三、《长亭送别》的情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