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分值 表32 评估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环境质量 湿地景观 基础设施 管理 附加分 项目 (40分) (23分) (15分) (10分) (10分) (2分) 生态系统典型性 科学价值 (10) 水环境质量 (4分) 宣教设施 功能分区 湿地面积比例 (10分) 整体风貌 (4分) (4分) (9分) 土壤环境质量 (3分) 景观通达性 保育分区 评估 生态系统独特性 (7分) 科普宣教价值 (3分) (3分) 附加分 (8分) 空气环境质量 (3分) 监测设施 机构设置 (2分) 湿地物种多样 (3分) 历史文化价值 (2分) (2分) (7分) 噪声环境质量 (3分) 接待设施 社区共管 湿地水资源 (3分) 美学价值 (1分) (1分) (6) (2分)
10 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分值 表3-2 评估 项目 湿地生态系统 (40分) 湿地环境质量 (23分) 湿地景观 (15分) 基础设施 (10分) 管理 (10分) 附加分 (2分) 评估 因子 生态系统典型性 (10) 湿地面积比例 (9分) 生态系统独特性 (8分) 湿地物种多样性 (7分) 湿地水资源 (6) 水环境质量 (10分) 土壤环境质量 (7分) 空气环境质量 (3分) 噪声环境质量 (3分) 科学价值 (4分) 整体风貌 (3分) 科普宣教价值 (3分) 历史文化价值 (3分) 美学价值 (2分) 宣教设施 (4分) 景观通达性 (3分) 监测设施 (2分) 接待设施 (1分) 功能分区 (4分) 保育分区 (3分) 机构设置 (2分) 社区共管 (1分) 附加分 (2分)
鉴于《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1754-2008)是 对已经进行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检查和验收的评价标 准,本规划只选择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附加分4类项目15个因子对海舍 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342评价方法与标准 (1)评价方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评估分值按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 国家湿地公园的评估分值 6类评估项目中各评估因子的权重分值 x——6类评估项目中各评估因子的评估赋值 本规划也采用以上公式对海舍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 统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评估总得分大于等于80分,且单类评估项目得分均 不小于该类评估项目满分的60%,评为“优秀” 评估总得分大于等于70分,小于80分,且单类评估 项目得分均不小于该类评估项目满分的60%,评为“良好”; 评估总得分大于等于60分,小于70分,且单类评估 项目得分均不小于该类评估项目满分的60%,评为“尚可” 评估总得分小于60分,或单类评估项目得分为该类 评估项目满分的60%以下时,评为“不合格”。 34.3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海舍市级湿地公园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主要包括以 下内容 (1)生态系统典型性
11 鉴于《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是 对已经进行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检查和验收的评价标 准,本规划只选择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附加分4类项目15个因子对海舍 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3.4.2评价方法与标准 (1)评价方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评估分值按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 W ——国家湿地公园的评估分值。 —— 6类评估项目中各评估因子的权重分值; —— 6类评估项目中各评估因子的评估赋值。 本规划也采用以上公式对海舍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 统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评估总得分大于等于80分,且单类评估项目得分均 不小于该类评估项目满分的60%,评为“优秀”; ——评估总得分大于等于70分,小于80分,且单类评估 项目得分均不小于该类评估项目满分的60%,评为“良好”; ——评估总得分大于等于60分,小于70分,且单类评估 项目得分均不小于该类评估项目满分的60%,评为“尚可”; ——评估总得分小于60分,或单类评估项目得分为该类 评估项目满分的60%以下时,评为“不合格”。 3.4.3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海舍市级湿地公园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主要包括以 下内容: (1)生态系统典型性
海舍市级湿地公园湿地以湖泊湿地为主,有生态的典型 性、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属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和保护价值 (2)湿地面积比例 湿地公园湖泊面积200亩,占公园总面积的118% (3)生态系统独特性 海舍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大气循环中的泥炭沼 泽的碳汇功能,湖泊水域调节环境小气候;水源涵养,蓄洪 防旱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由于受地质地貌和气候的影 响,海舍湿地还具备如下生态特点 ①高海拔地区的侵蚀台地上地势平缓,宽阔的水域和生 长的藓类湿地是海舍主要水源涵养地,湿地的滞洪作用大大 减轻了暴雨洪涝危害,形成了湿地公园第一级生态屏障。 ②根据湿地湖泊持水量的研究,该湿地公园的水域蓄水 的主要储蓄地。 ③湿地水域宽阔、植被丰茂,通过外流和蒸发等运动让 地下水与地表水垂直循环,对区域小气候具有增湿增雨、降 低温度、净化空气等气候调节功能,具有水汽蒸发充分和热 容量大的特点,对气温变化发挥着缓和作用,增加空气湿度、 减缓气温变幅,形成独特的局地气候,表现出明显常云雾缭 绕的“水平降水”;和大气垂直降水相配合,形成威宁海舍水 源库,为威宁海舍湿地公园沟谷的森林提供丰富的水源,孕 育了湿地公园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4)湿地物种多样性 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初步统 计,该区共有蕨类植物10科15属30种 据初步考察,湿地公园共有两栖爬行动物5种,两栖纲
12 海舍市级湿地公园湿地以湖泊湿地为主,有生态的典型 性、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属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和保护价值。 (2)湿地面积比例 湿地公园湖泊面积200亩,占公园总面积的11.8%。 (3)生态系统独特性 海舍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大气循环中的泥炭沼 泽的碳汇功能,湖泊水域调节环境小气候;水源涵养,蓄洪 防旱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由于受地质地貌和气候的影 响,海舍湿地还具备如下生态特点: ①高海拔地区的侵蚀台地上地势平缓,宽阔的水域和生 长的藓类湿地是海舍主要水源涵养地,湿地的滞洪作用大大 减轻了暴雨洪涝危害,形成了湿地公园第一级生态屏障。 ②根据湿地湖泊持水量的研究,该湿地公园的水域蓄水 的主要储蓄地。 ③湿地水域宽阔、植被丰茂,通过外流和蒸发等运动让 地下水与地表水垂直循环,对区域小气候具有增湿增雨、降 低温度、净化空气等气候调节功能,具有水汽蒸发充分和热 容量大的特点,对气温变化发挥着缓和作用,增加空气湿度、 减缓气温变幅,形成独特的局地气候,表现出明显常云雾缭 绕的“水平降水”;和大气垂直降水相配合,形成威宁海舍水 源库,为威宁海舍湿地公园沟谷的森林提供丰富的水源,孕 育了湿地公园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4)湿地物种多样性 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初步统 计,该区共有蕨类植物10科15属30种。 据初步考察,湿地公园共有两栖爬行动物5种,两栖纲
中蛙科物种最多,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威宁属于东洋界西南区 黔西高原中山省。两栖爬行动物区系成分以西南区种为主, 体现了西南区的特点;华中华南区种和华中区种次之,体现 了威宁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华中区的特点;华南区种缺如原因 可能是华南区种由南向北扩展时受阻于乌蒙山。 5种两栖爬行动物中,棘腹蛙 Paa boulengeri列入IUCN濒 危物种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易危级动物,泽陆蛙 Fejervarya multistrip列入IUN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易危级动 物,灰鼠蛇 Ptyas korros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濒危级 动物,云南小狭口蛙 Calluella yunnanensis、紫灰锦蛇指名亚 f Elaphe porphyracea porphyracea 鸟类有白鹭、野鸭等 (5)湿地水资源 湿地公园以自然降水补给,海舍湿地公园充沛的降水条 件及低温阴湿多雾气候,有良好的地下奠定了物质基础,为 湿地公园湿地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独特的地质构 造形成了湿地公园宏观的地貌轮廓、形成了独特的构造侵蚀 台地与断裂谷地的组合。在这种地质构造中,强含水的新地 层与弱含水的(隔水层)结晶地块(石英砂岩)组成了良好 的地下水贮水构造,但由于隔水层上顶板分布海拔较高,因 而区内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于高海拔段,并多通过隔水的石 英砂岩层溢流排泄而出。这种独特的地下水贮水构造具有特 殊性,属于产状较为平缓的自流斜地。裸露的构造侵蚀台地 成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如果有一定植被覆盖和一定土层,便 形成地下水的滞水区,从而局部形成上层滞水,为湿地的形 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构造侵蚀的石英砂岩台地上有一定风 化层或半风化层(多由地层内较薄的泥页岩夹层风化而来)
13 中蛙科物种最多,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威宁属于东洋界西南区 黔西高原中山省。两栖爬行动物区系成分以西南区种为主, 体现了西南区的特点;华中华南区种和华中区种次之,体现 了威宁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华中区的特点;华南区种缺如原因 可能是华南区种由南向北扩展时受阻于乌蒙山。 5种两栖爬行动物中,棘腹蛙Paa boulengeri列入IUCN濒 危物种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易危级动物,泽陆蛙 Fejeruarya multistriata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易危级动 物,灰鼠蛇Ptyas korros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濒危级 动物,云南小狭口蛙Calluella yunnanensis、紫灰锦蛇指名亚 种Elaphe porphyracea porphyracea。 鸟类有白鹭、野鸭等。 (5)湿地水资源 湿地公园以自然降水补给,海舍湿地公园充沛的降水条 件及低温阴湿多雾气候,有良好的地下奠定了物质基础,为 湿地公园湿地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独特的地质构 造形成了湿地公园宏观的地貌轮廓、形成了独特的构造侵蚀 台地与断裂谷地的组合。在这种地质构造中,强含水的新地 层与弱含水的(隔水层)结晶地块(石英砂岩)组成了良好 的地下水贮水构造,但由于隔水层上顶板分布海拔较高,因 而区内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于高海拔段,并多通过隔水的石 英砂岩层溢流排泄而出。这种独特的地下水贮水构造具有特 殊性,属于产状较为平缓的自流斜地。裸露的构造侵蚀台地 成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如果有一定植被覆盖和一定土层,便 形成地下水的滞水区,从而局部形成上层滞水,为湿地的形 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构造侵蚀的石英砂岩台地上有一定风 化层或半风化层(多由地层内较薄的泥页岩夹层风化而来)
便形成泥炭沼泽湿地,台地上风化层或半风化层较少,受地 下水的影响则形成湿原。 在这种地貌环境中,森林生态系统在遭受人类活动的干 扰破坏后,形成山原台地为草甸、湿地、次生林的生态格局。 在这种台甸的生态系统中,山顶台地上沼泽湿地的水源滞留 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湿地在自然水循环中水流进入江河湖泊 前的滞留可使降水进入江河的时间滞后,形成巨大的渗透能 力和蓄水能力。湿地中的一部分水经过湿地渗入地下含水 层,有效地补充局部地下水和存储水源。同时,湿地还可是 分蓄暴雨洪水的调节区,和沟谷林区一起避免了暴雨洪水造 成的水土流失,维系江河超额洪水的平衡和泥沙冲淤的相对 平衡,起着缓解江河洪水威胁、减轾江河湖泊地区洪涝灾害 压力和延缓江河河床变迁的重要作用
14 便形成泥炭沼泽湿地,台地上风化层或半风化层较少,受地 下水的影响则形成湿原。 在这种地貌环境中,森林生态系统在遭受人类活动的干 扰破坏后,形成山原台地为草甸、湿地、次生林的生态格局。 在这种台甸的生态系统中,山顶台地上沼泽湿地的水源滞留 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湿地在自然水循环中水流进入江河湖泊 前的滞留可使降水进入江河的时间滞后,形成巨大的渗透能 力和蓄水能力。湿地中的一部分水经过湿地渗入地下含水 层,有效地补充局部地下水和存储水源。同时,湿地还可是 分蓄暴雨洪水的调节区,和沟谷林区一起避免了暴雨洪水造 成的水土流失,维系江河超额洪水的平衡和泥沙冲淤的相对 平衡,起着缓解江河洪水威胁、减轻江河湖泊地区洪涝灾害 压力和延缓江河河床变迁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