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减慢充盈期 心室内血液的充盈, 心室与心房、大V间 压力差减小,血液流 入心室的速度减慢。 前半期为大V血液 经心房流入心室;后 半期为心房收缩期挤 血入心室
(3)减慢充盈期 心室内血液的充盈, 心室与心房、大V间 压力差减小,血液流 入心室的速度减慢。 前半期为大V血液 经心房流入心室;后 半期为心房收缩期挤 血入心室
小结 ①心动周期中 ③心动周期中压力变化 心脏缩与舒压力升与降最高室内压:快速射血期末 瓣膜开与关血液进与出 动脉压:快速射血期末 最低室内压:快速充盈期末 ②心动周期中瓣膜变化 动脉压:等容收缩期末 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④后负荷后负荷↑ 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 等容收缩期延长 动脉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射血期缩短一 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 射血量↓
③心动周期中压力变化 最高 室内压:快速射血期末 动脉压:快速射血期末 最低 室内压:快速充盈期末 动脉压:等容收缩期末 ④后负荷 后负荷↑ 等容收缩期延长 ↓ 射血期缩短 射血量↓ ①心动周期中 心脏缩与舒 压力升与降 瓣膜开与关 血液进与出 ②心动周期中瓣膜变化 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 动脉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 小结
四、心泵功能评定 (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130ml 50~60% 意义 ①心舒张末期容积与心缩力有关 ②心缩↑→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③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可不变) →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
四、心泵功能评定 (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130ml =50~60% 意义 ①心舒张末期容积与心缩力有关 ②心缩↑→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③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可不变) →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
(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x心率=5~6L/min 心指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 积的每分心输出量。=3.0~3.5 L/min n2 意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 (三)心脏作功量 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心泵血功能更全面。 搏功-搏出量×1/103×(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13.6 83.1(g. m) 每分功一搏功x心率x1/103=623(Kgm/min)
(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 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 积的每分心输出量。=3.0~3.5L/min.m2 意 义 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 (三)心脏作功量 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心泵血功能更全面。 搏 功=搏出量×1/103 ×(平均动脉压- 平均心房压) ×13.6 = 83.1(g.m) 每分功=搏 功 × 心 率 × 1/103 = 6.23(Kg.m/min)
五、心泵功能的调节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前负荷、后负荷、心缩力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调节 Starling 定律)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异长自身调节 剩余血量心缩力↓→剩余量↑ 前负荷血回流速大压>房压→回流速、量↑ 充盈时程心率→舒张期↑→充盈量↑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
五、心泵功能的调节 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前负荷 =心舒末期容量=异长自身调节 剩余血量 心缩力↓→剩余量↑ 前负荷 V血回流速 大V压>房压→回流速、量↑ 充盈时程 心率↓→舒张期↑→充盈量↑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 (Starling定律)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调节 ‖ ‖ 前负荷、 后负荷、 心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