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 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在医学教 育中,生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有着密切 的联系。在学习生理学课程之前,学生应首先掌握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形态学知识。形态为功能的 基础,功能建立于形态基础之上。生理学的学习又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内、外等临床 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一方面,医学中关于疾病的理论研究是以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另一方面, 过医学实践又可以检验生理学基本理论是否正确,并不断丰富生理学理论和推动生理学发展。生理学的教 学目的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中应强调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学习其他基础学科和新 技术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近二十年来,由于基础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以及相关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并向宏观的整体水 平加快扩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生理学领域重大的新成就,使学生对生理学的研究前沿有所了 本教学大纲与卫生部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生理学》第六版配套使用,适用于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 教学。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都要求学生学习,通过教学设计原理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分析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媒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媒体技术设计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 质量。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理论课50学时,实验课18学时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内容。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生理功能的调节。了解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掌握负反馈的概念, [教学内容要点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内环境与稳态: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与稳态。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自身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前馈控制系统 专业英语名词 生理学 physiology 神经调节 neuroregulation 反射弧 reflex arc 条件反射 conditioned regulation 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激素 hormone
教学大纲 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 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在医学教 育中,生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有着密切 的联系。在学习生理学课程之前,学生应首先掌握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形态学知识。形态为功能的 基础,功能建立于形态基础之上。生理学的学习又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内、外等临床 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一方面,医学中关于疾病的理论研究是以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通 过医学实践又可以检验生理学基本理论是否正确,并不断丰富生理学理论和推动生理学发展。生理学的教 学目的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中应强调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学习其他基础学科和新 技术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近二十年来,由于基础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以及相关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并向宏观的整体水 平加快扩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生理学领域重大的新成就,使学生对生理学的研究前沿有所了 解。 本教学大纲与卫生部面向 21 世纪规划教材《生理学》第六版配套使用,适用于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 教学。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都要求学生学习,通过教学设计原理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分析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媒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媒体技术设计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 质量。教学总时数为 68 学时,其中理论课 50 学时,实验课 18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教学时数] 1 学时 [目的要求] 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内容。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生理功能的调节。了解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掌握负反馈的概念。 [教学内容要点]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内环境与稳态: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与稳态。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自身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控制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前馈控制系统。 专业英语名词 生理学 physiology 神经调节 neuroregulation 反射弧 reflex arc 条件反射 conditioned regulation 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激素 hormone
旁分泌 paracrine 神经分泌 neurosecretion 控制论 cybernetics 开环系统 open-loop system 闭环系统 closed- -loop system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前馈feed- forward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时数]6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传 导机制,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机制及药物影响,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了解骨骼 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要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的概念。主动转运:离子泵和继发性主动转 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细胞的兴奋性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阈强度,阈值。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 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超射,锋电位。后电位:负后 电位(去极化后电位),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全或无"现象。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膜学说, 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锋电位和Na+平衡电位 兴奋的引起阙电位,锋电位的引起,再生性循环,局部兴奋及其特性,电紧张性扩布,空间性总和,时间 性总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药物的影响:量子式释放,终板电位,微终板电位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滑行理论,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Ca2+在兴奋-收 缩耦联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前负荷与后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 速度曲线,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专业英语名词 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载体 carrier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钠钾泵 sodium- potassium pump 兴奋性 excitability 兴奋 excitation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刺激 stimulus 阈值 threshold
旁分泌 paracrine 神经分泌 neurosecretion 控制论 cybernetics 开环系统 open-loop system 闭环系统 closed-loop system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前馈 feed-forward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时数] 6 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传 导机制,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机制及药物影响,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了解骨骼 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要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载体,通道的概念。主动转运:离子泵和继发性主动转 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细胞的兴奋性 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阈强度,阈值。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 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超射,锋电位。后电位:负后 电位(去极化后电位),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全或无"现象。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膜学说, 静息电位和 K+平衡电位,锋电位和 Na+平衡电位, 兴奋的引起 阈电位,锋电位的引起,再生性循环,局部兴奋及其特性,电紧张性扩布,空间性总和,时间 性总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药物的影响:量子式释放,终板电位,微终板电位。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滑行理论,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Ca2+在兴奋-收 缩耦联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前负荷与后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 速度曲线,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专业英语名词 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载体 carrier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钠-钾泵 sodium-potassium pump 兴奋性 excitability 兴奋 excitation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刺激 stimulus 阈值 threshold
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 低常期 subnormal period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极化 polarization 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超射 overshoot 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后电位 afterpotential 全或无现象 all or none phenomenon 失活 局部兴奋 local excitation 电紧张扩布 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时间性总和 temporal summation 空间性总和 spatial summation 跳跃式传导 salutatory conduction 量子式释放 quantal release 终板电位 end-plate potential 滑行理论 sliding theory 横桥 cross bridge 初长度 initial length 兴奋-收缩耦联 excitation- contraction coupling 后负荷 afterload 前负荷 preload 长度-张力曲线 length-tension curve 肌肉收缩能力 contractility of muscle 张力速度关系曲线 force velocity relation curve 第三章血液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熟悉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和血细胞的生理功能。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各种血细胞的数量,血 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掌握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影响因素。了解生理止血、血液凝固、抗 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掌握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 [教学内容要点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红细胞的悬浮稳定
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 低常期 subnormal period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极化 polarization 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超射 overshoot 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后电位 afterpotential "全或无"现象 all or none phenomenon 失活 inactivation 局部兴奋 local excitation 电紧张扩布 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时间性总和 temporal summation 空间性总和 spatial summation 跳跃式传导 salutatory conduction 量子式释放 quantal release 终板电位 end-plate potential 滑行理论 sliding theory 横桥 cross bridge 初长度 initial length 兴奋-收缩耦联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后负荷 afterload 前负荷 preload 长度-张力曲线 length-tension curve 等长收缩 isometric contraction 肌肉收缩能力 contractility of muscle 张力-速度关系曲线 force velocity relation curve 第三章 血 液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目的]熟悉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和血细胞的生理功能。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各种血细胞的数量,血 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掌握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影响因素。了解生理止血、血液凝固、抗 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掌握 ABO 血型系统,Rh 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 [教学内容要点]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红细胞的悬浮稳定
性:红细胞沉降率及影响因素,血液的粘滞性,血浆渗透性: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的pH值。 血细胞及其功能红细胞生理: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维生素B12,内因子,叶酸 Fe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生理:自学。血小板生理:自学。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抗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过程: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 性激活途径,表面激活,磷脂表面阶段,凝血酶,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多聚体。抗凝系统的作用:丝 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肝素辅助因子,蛋白质C系统。凝血酶调制素。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原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抑制物及其作用,抗纤溶酶。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小板粘附与聚集,ADP、凝血酶、胶原、血栓素A2的作用。血小板与凝血。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凝集原、凝集素。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基因型。 Rh血型系统。血细胞和血小板血型。输血的原则:交叉配血试验。 专业英语名词 血液 blood 细胞内液 intracellular fluid,CF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稳态 homeostasis 血量 blood volume 血浆 plasma 粘滞性 viscosity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血小板 platelet, thrombocyte 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抗凝物质 anticoagulant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ibrinolytic system 凝血因子 blood cloting factor 内源性激活途径 intrinsic route 外源性激活途径 extrinsic route 纤维蛋白单体 fibrin monomer 纤维蛋白多聚体 fibrin polymers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肝素 heparin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plasminogen 纤维蛋白溶解酶 plasmin 血小板粘附 thrombocyte adhesion 血小板聚集 thrombocyte aggregation 血栓素 thromboxane a2
性:红细胞沉降率及影响因素,血液的粘滞性,血浆渗透性: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的 pH 值。 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维生素 B12,内因子,叶酸, Fe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生理:自学 。血小板生理:自学。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抗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过程: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 性激活途径,表面激活,磷脂表面阶段,凝血酶,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多聚体。抗凝系统的作用:丝 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肝素辅助因子,蛋白质 C 系统。凝血酶调制素。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原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抑制物及其作用,抗纤溶酶。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 小板粘附与聚集,ADP、凝血酶、胶原、血栓素 A2 的作用。血小板与凝血。 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凝集原、凝集素。红细胞血型:ABO 血型系统:等位基因,基因型。 Rh 血型系统。血细胞和血小板血型。输血的原则:交叉配血试验。 专业英语名词 血液 blood 细胞内液 intracellular fluid, ICF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稳态 homeostasis 血量 blood volume 血浆 plasma 粘滞性 viscosity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血小板 platelet ,thromobocyte 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抗凝物质 anticoagulant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ibrinolytic system 凝血因子 blood cloting factor 内源性激活途径 intrinsic route 外源性激活途径 extrinsic route 凝血酶 thrombin 纤维蛋白单体 fibrin monomer 纤维蛋白多聚体 fibrin polymers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肝素 heparin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plasminogen 纤维蛋白溶解酶 plasmin 血小板粘附 thrombocyte adhesion 血小板聚集 thrombocyte aggregation 血栓素 thromboxane A2
凝集 agglutination 前列环素 prostacyclin 凝集原 agglutinogen 血型 blood group 凝集素 agglutinin 成分输血 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 交叉配血试验 cross- match test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心肌的电生理 特性。熟悉心电图各波的意义,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熟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 响因素,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了解冠 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自学本章其他内容 [教学内容要点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心房内压力、容积、 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搏出量),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 数,射血分数,心脏作功量。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异长调节,等长调节,后负荷和心率的影响。心泵功 能的储备。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快Na+通道,慢Ca2+ 通道,通道阻断剂。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兴奋 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期前兴奋,期前收缩(额外收缩),代偿性间歇。心肌的 自动节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和各自律组织的相互关系,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心 脏内兴奋的传导: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和特点,决定和影响传导性因素。 体表心电图: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各血管的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交换血管,毛细 血管后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泊肃叶定律,层流,湍流,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影响因素。动脉脉搏的内容:自学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自学 微循环微循环的组成: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 积。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受体和作用, 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递质、受体和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和 脊髓舒血管神经及其递质、受体和作用。心血管中枢的概念。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 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和型
凝集 agglutination 前列环素 prostacyclin 凝集原 agglutinogen 血型 blood group 凝集素 agglutinin 成分输血 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 交叉配血试验 cross-match test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学时数] 10 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心肌的电生理 特性。熟悉心电图各波的意义,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熟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 响因素,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了解冠 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自学本章其他内容。 [教学内容要点]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心房内压力、容积、 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搏出量),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 数,射血分数,心脏作功量。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异长调节,等长调节,后负荷和心率的影响。心泵功 能的储备。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快 Na+通道,慢 Ca2+ 通道,通道阻断剂。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兴奋性: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兴奋 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期前兴奋,期前收缩(额外收缩),代偿性间歇。心肌的 自动节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和各自律组织的相互关系,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心 脏内兴奋的传导: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和特点,决定和影响传导性因素。 体表心电图: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各血管的功能特点 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交换血管,毛细 血管后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泊肃叶定律,层流,湍流,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影响因素。动脉脉搏的内容:自学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自学 微循环 微循环的组成: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 积。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受体和作用, 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递质、受体和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和 脊髓舒血管神经及其递质、受体和作用。心血管中枢的概念。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 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