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情绪、动机和归因实验 、目的要求 掌握情绪、动机和归因的研究方法。 、讲授内容: (一)情绪的研究方法 (二)情绪实验 (三)动机实验 (四)归因实验 情绪 (一)引言 传统心理学把情绪列为心理现象的三大方面之一。情绪也是心理学理论体系 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研究环节。 情绪( emotion)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它是有机体的 种复合状态。情绪的表现有和缓的和激动的,细微的和强烈的,轻松的和紧张的 等诸多形式,广泛地同其他心理过程相联系。 自古以来,科学家们十分注意探讨情绪之奥妙,但与情绪的重要性不相适应 的是,长期以来情绪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 节。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情绪所特有的复杂性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情绪 研究方法学上的困难 情绪研究的困难之 情绪研究的第一个困难是因为它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外部的行为表 现,同时又伴随有内部的生理变化。情绪与环境、认知和行为存在着复杂的相互 作用,它在有机体生理和心理的多种水平上广泛地同其他心理过程相联系。当人 们使用“情绪”一词时,可以是指完整意义上的情绪,也可以是指它的某一侧面。 而研究者在具体从事研究工作时,其工作范围往往只能是情绪的某一局部。这样, 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出发点、研究方向、所用方法以及所得结果乃至结论上存在着 种种差异,这就造成了情绪研究和情绪理论建设中的特殊困难。难怪有人夸张地 说,除了心理学家之外,人人都知道情绪是什么,然而心理学家却不能准确地描 述它 情绪研究的困难之二 情绪研究的另一个困难是:在严格的实验情境中引起的情绪带有明显的人为 性质,难以为科学硏究提供正确的依据;而在复杂现实情境中的观察则又太笼统, 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森林中知觉到一头老虎能引起恐惧
第九章 情绪、动机和归因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情绪、动机和归因的研究方法。 二、讲授内容: (一)情绪的研究方法 (二)情绪实验 (三)动机实验 (四)归因实验 一、 情绪 (一)引言 传统心理学把情绪列为心理现象的三大方面之一。情绪也是心理学理论体系 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研究环节。 情绪(emotion)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它是有机体的一 种复合状态。情绪的表现有和缓的和激动的,细微的和强烈的,轻松的和紧张的 等诸多形式,广泛地同其他心理过程相联系。 自古以来,科学家们十分注意探讨情绪之奥妙,但与情绪的重要性不相适应 的是,长期以来情绪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 节。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情绪所特有的复杂性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情绪 研究方法学上的困难。 情绪研究的困难之一 情绪研究的第一个困难是因为它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外部的行为表 现,同时又伴随有内部的生理变化。情绪与环境、认知和行为存在着复杂的相互 作用,它在有机体生理和心理的多种水平上广泛地同其他心理过程相联系。当人 们使用“情绪”一词时,可以是指完整意义上的情绪,也可以是指它的某一侧面。 而研究者在具体从事研究工作时,其工作范围往往只能是情绪的某一局部。这样, 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出发点、研究方向、所用方法以及所得结果乃至结论上存在着 种种差异,这就造成了情绪研究和情绪理论建设中的特殊困难。难怪有人夸张地 说,除了心理学家之外,人人都知道情绪是什么,然而心理学家却不能准确地描 述它。 情绪研究的困难之二 情绪研究的另一个困难是:在严格的实验情境中引起的情绪带有明显的人为 性质,难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依据;而在复杂现实情境中的观察则又太笼统, 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森林中知觉到一头老虎能引起恐惧
但在动物园里知觉到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就不产生恐惧了。在实验室情境中,由于 被试知道这是一项实验,本来在现实中会引起某种反应的情绪刺激,这时可能引 不起或者只引起强度较低的反应,甚至可能改变其性质而成为另一种反应。 (二)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 1、印象法 印象法乃是通过谈话或问答来了解被试的情绪体验。其典型方法是:给被试 个情绪刺激,然后要求被试报告他的内部体验。 例如,给被试听一段音乐,然后让他报告是否产生了情绪体验,是愉快的还 是不愉快的,这些体验是何时以及怎样发生的,强度如何等等。 早期的实验心理学家试图用印象法来得到对内省情绪体验的系统描述。 例如冯特曾在印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绪的三维体系:愉快一一厌恶;兴 奋一一抑郁;紧张一一轻松 现代情绪心理学家在使用印象法时还采用了问卷方式。例如伊扎德以分化情 绪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分别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分化情绪量表。 现代的问卷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此进行量化,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其他 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印象法的主要缺点是:(1)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2)在某种程度上说,从 不同被试得到的有关情绪体验的内省报告在比较时发生困难,例如,实验者很难 判断一个被试所说的情绪形容词,非等于另一个被试所说的形容词;(3)情绪在 内省时会趋于消散,回忆时情绪又会降低强度。因此,在情绪硏究中印象法一般 不宜单独使用,需同时配以其他方法或指标 2、表现法 情绪过程既有内部体验又伴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因此,可以将有 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作为情绪的指标加以测量和记录,这就是表现法。 表现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客观。 早期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尽管不是情绪的生理过程和行为表现,但他们在情 绪研究中仍然采用了表现法。他们在记录皮肤电反应、呼吸、脉搏和血压变化的 仪器上作出了很多创造性努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研究者已经可以使用各种电子仪器,以各种方 法测量并记录伴随情绪而发生的生理变化,例如呼吸、心跳、血管收缩、皮肤电 反应、心电、脑电等等。 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采用照相、录像(或录影)等方法记录表情动作等 为变化,并借助计算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以达到对情绪比较客观的测量。 但表现法也遇到不少困难,由于伴随情绪的生理变化本身并不等同于情绪
但在动物园里知觉到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就不产生恐惧了。在实验室情境中,由于 被试知道这是一项实验,本来在现实中会引起某种反应的情绪刺激,这时可能引 不起或者只引起强度较低的反应,甚至可能改变其性质而成为另一种反应。 (二)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 1、印象法 印象法乃是通过谈话或问答来了解被试的情绪体验。其典型方法是:给被试 一个情绪刺激,然后要求被试报告他的内部体验。 例如,给被试听一段音乐,然后让他报告是否产生了情绪体验,是愉快的还 是不愉快的,这些体验是何时以及怎样发生的,强度如何等等。 早期的实验心理学家试图用印象法来得到对内省情绪体验的系统描述。 例如冯特曾在印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绪的三维体系:愉快——厌恶;兴 奋——抑郁;紧张——轻松。 现代情绪心理学家在使用印象法时还采用了问卷方式。例如伊扎德以分化情 绪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分别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分化情绪量表。 现代的问卷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此进行量化,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其他 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印象法的主要缺点是:(1)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2)在某种程度上说,从 不同被试得到的有关情绪体验的内省报告在比较时发生困难,例如,实验者很难 判断一个被试所说的情绪形容词,非等于另一个被试所说的形容词;(3)情绪在 内省时会趋于消散,回忆时情绪又会降低强度。因此,在情绪研究中印象法一般 不宜单独使用,需同时配以其他方法或指标。 2、表现法 情绪过程既有内部体验又伴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因此,可以将有 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作为情绪的指标加以测量和记录,这就是表现法。 表现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客观。 早期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尽管不是情绪的生理过程和行为表现,但他们在情 绪研究中仍然采用了表现法。他们在记录皮肤电反应、呼吸、脉搏和血压变化的 仪器上作出了很多创造性努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研究者已经可以使用各种电子仪器,以各种方 法测量并记录伴随情绪而发生的生理变化,例如呼吸、心跳、血管收缩、皮肤电 反应、心电、脑电等等。 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采用照相、录像(或录影)等方法记录表情动作等行 为变化,并借助计算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以达到对情绪比较客观的测量。 但表现法也遇到不少困难,由于伴随情绪的生理变化本身并不等同于情绪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对生理变化的测量只是对有机体“唤醒”水平的测量。至于 表情,也能测量,也有人类的共同规律,但有时离开了具体背景,就很难判断。 情绪研究者一般认为,比较适宜的做法是两者并用,既用表现法取得对情绪 的客观记录,又用印象法记录被试的主观体验。在情绪状态发生时,有机体产生 各种不同的变化。 对情绪反应的各种表现,实验心理学研究较多的是:(1)情绪的生理变化 (2)情绪的表情动作;(3)情绪的主观体验。 (三)情绪实验研究的变量 从现有的情绪硏究中,我们可以归纳岀两种基本的情绪硏究策略:(1)根据 系列已知的情绪反应寻找引起这种反应的各种刺激;(2)选择一种具体的刺激 模式作用于有机体,确定所导致的情绪变化。 情绪研究中的变量分为认知变量、行为变量和生理变量,下面我们分别予以 讨论。 1、认知变量 情绪实验中的认知变量包括情境变量、由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 激的认知解释、以及被试的自我报告。它们有些属于自变量,有些则属于因变量。 (1)情境变量 情境变量(或情境变项)指一种外部的、非物理和生理性的情绪刺激,它通 常由一个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环境所构成。情境变量一般作为自变量,它需要通 过认知才能产生作用。在大多数实验中,它与其他自变量共同发挥作用,或与其 他因素共同构成一个自变量。 操纵情境变量的具体方法 让被试直接处在某个情境中,例如战场上,飞行跳伞现场等; 被试并不直接处在某个情境中,但让他(她)观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情景,内 容可以是悦目的人像,也可以是紧张性电影等; 控制认知所依据的因素,如期望等。 (2)认知解释 认知解释( cognitive explanation)是指由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 绪刺激的认知解释。它可以单独构成一种自变量。根据特定实验的需要,这种认 知解释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 沙克特的实验 在实验中,将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告知肾上腺素的效果。即向被试说明 注射药剂后将产生长达20分钟的副作用,对这些副作用的描述与注射肾上腺素 后产生的主观体验相同。第二组,不告知肾上腺素的效果。注射时告诉被试,药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对生理变化的测量只是对有机体“唤醒”水平的测量。至于 表情,也能测量,也有人类的共同规律,但有时离开了具体背景,就很难判断。 情绪研究者一般认为,比较适宜的做法是两者并用,既用表现法取得对情绪 的客观记录,又用印象法记录被试的主观体验。在情绪状态发生时,有机体产生 各种不同的变化。 对情绪反应的各种表现,实验心理学研究较多的是:(1)情绪的生理变化; (2)情绪的表情动作;(3)情绪的主观体验。 (三)情绪实验研究的变量 从现有的情绪研究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种基本的情绪研究策略:(1)根据 一系列已知的情绪反应寻找引起这种反应的各种刺激;(2)选择一种具体的刺激 模式作用于有机体,确定所导致的情绪变化。 情绪研究中的变量分为认知变量、行为变量和生理变量,下面我们分别予以 讨论。 1、认知变量 情绪实验中的认知变量包括情境变量、由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 激的认知解释、以及被试的自我报告。它们有些属于自变量,有些则属于因变量。 (1)情境变量 情境变量(或情境变项)指一种外部的、非物理和生理性的情绪刺激,它通 常由一个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环境所构成。情境变量一般作为自变量,它需要通 过认知才能产生作用。在大多数实验中,它与其他自变量共同发挥作用,或与其 他因素共同构成一个自变量。 操纵情境变量的具体方法 让被试直接处在某个情境中,例如战场上,飞行跳伞现场等; 被试并不直接处在某个情境中,但让他(她)观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情景,内 容可以是悦目的人像,也可以是紧张性电影等; 控制认知所依据的因素,如期望等。 (2)认知解释 认知解释(cognitive explanation)是指由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 绪刺激的认知解释。它可以单独构成一种自变量。根据特定实验的需要,这种认 知解释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 沙克特的实验 在实验中,将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告知肾上腺素的效果。即向被试说明 注射药剂后将产生长达 20 分钟的副作用,对这些副作用的描述与注射肾上腺素 后产生的主观体验相同。第二组,不告知肾上腺素的效果。注射时告诉被试,药
剂是温和无害的,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第三组,歪曲肾上腺素的效果。告诉被 试注射药剂后将产生双脚麻木、发痒和头痛等现象,这与肾上腺素的真实效果完 全不同。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认知解释,就可从一侧面了解认知解释在情绪中的作 用 (3)自我报告 由于情绪是一种体验,因而运用自我报告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早期的自我报告,一般是由被试报告其情绪体验,近来的研究虽然仍然保留 了这一方法,但更多的是以情绪量表或问卷的形式出现。 情绪自我报告量表可分作二大类,一类是情绪状态量表,一类是情绪特质量 表。前一类测量被试的情绪体验,在实验中用作因变量;后一类情绪量表测量的 是被试的一般情绪反应倾向,即情绪特质,是常用作辅助手段选择或操纵被试变 量的 情绪量表的形式 形式之一:情绪体验的直接提问; 形式之二:列出描述情绪状态的若干形容词,由被试找出符合其当前情绪状 态的形容词; 形式之三:运用现成的等级评定量表 行为变量 行为变量在多数情况下是动物情绪研究和人类情绪研究中常用的因变量,它 通常是指情绪行为(明显的反应模式和显著的行为) 在少数情况下,行为变量也可能是自变量,例如前动作对后动作的影响是因 果关系;又如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权衡则是共变关系。显然,动物研究和人类情绪 研究中所使用的行为变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动物情绪的研究中,行为变量可 以分为二类。 行为变量 第一类是典型的情绪行为,所谓测量也就是对典型情绪行为的直接描述和记 例如,对猫而言,惊栗和冲撞表示恐惧,甩尾、弓腰、嗥叫、瞋目表示狂怒 等等 在动物情绪性( emotionality)的测量中,排尿和排便是最常用的指标 这种简单的描述方法有时也可以发展成颇为复杂的系统 例如布雷迪和诺达曾提出了情绪性的六种成分,它包括反抗触摸、叫声、惊 跳、逃跑、遗尿、遗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评定量表 第二类主要来自条件性情绪反应和回避反应的研究技术。简单地说,这种技
剂是温和无害的,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第三组,歪曲肾上腺素的效果。告诉被 试注射药剂后将产生双脚麻木、发痒和头痛等现象,这与肾上腺素的真实效果完 全不同。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认知解释,就可从一侧面了解认知解释在情绪中的作 用。 (3)自我报告 由于情绪是一种体验,因而运用自我报告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早期的自我报告,一般是由被试报告其情绪体验,近来的研究虽然仍然保留 了这一方法,但更多的是以情绪量表或问卷的形式出现。 情绪自我报告量表可分作二大类,一类是情绪状态量表,一类是情绪特质量 表。前一类测量被试的情绪体验,在实验中用作因变量;后一类情绪量表测量的 是被试的一般情绪反应倾向,即情绪特质,是常用作辅助手段选择或操纵被试变 量的。 情绪量表的形式 形式之一:情绪体验的直接提问; 形式之二:列出描述情绪状态的若干形容词,由被试找出符合其当前情绪状 态的形容词; 形式之三:运用现成的等级评定量表。 2、行为变量 行为变量在多数情况下是动物情绪研究和人类情绪研究中常用的因变量,它 通常是指情绪行为(明显的反应模式和显著的行为)。 在少数情况下,行为变量也可能是自变量,例如前动作对后动作的影响是因 果关系;又如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权衡则是共变关系。显然,动物研究和人类情绪 研究中所使用的行为变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动物情绪的研究中,行为变量可 以分为二类。 行为变量 第一类是典型的情绪行为,所谓测量也就是对典型情绪行为的直接描述和记 录。 例如,对猫而言,惊栗和冲撞表示恐惧,甩尾、弓腰、嗥叫、瞋目表示狂怒, 等等。 在动物情绪性(emotionality)的测量中,排尿和排便是最常用的指标。 这种简单的描述方法有时也可以发展成颇为复杂的系统。 例如布雷迪和诺达曾提出了情绪性的六种成分,它包括反抗触摸、叫声、惊 跳、逃跑、遗尿、遗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评定量表。 第二类主要来自条件性情绪反应和回避反应的研究技术。简单地说,这种技
术就是当某一自变量影响了某些正在进行中的操作时,实验者间接地记录下这个 刺激产生的情绪影响 积极回避反应是在信号刺激出现时作出的一种反应以避免某种即将出现的 厌恶刺激。消极回避反应可解释为经过学习靠不作出任何反应而避免某种厌恶刺 激 在这种技术中,测量的直接行为指标通常是动物的完成行为,即某种操作性 行为。 根据实验安排的不同,具体测量的完成行为可以有很大差异 例如,它可以是动物接近食物的潜伏期和摄食(水)量;可以是在特定跑道 上的奔跑速度;甚至可以是明度辨别任务。 种典型的方法叫做旷场反应,又称户外行为,它常被心理学家用作测量动 物活动量和情绪性的指标。 刘素珍(1995)发现:在突然的高强度噪音条件下,老鼠出现恐惧(pho-bia) 的行为反应,动物在旷场反应中,爬格子数,由控制组的32.9格降至恐惧症组 的16.1格 人类情绪研究中的行为变量 情绪性行为,是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典型情绪性行为; 情绪表现,是指个体在情绪状态时,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外显行为上的 切变化或活动,包括身段表情、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 完成行为,是指在被试作了一连串预备反应后,最终完成某项作业的情况以 此作为因变量 行为变量在使用时, 首先应注意具体情境,即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情绪 其次,还应注意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譬如不同民族)的人在情绪的行 为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三,应注意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在行为强度上可以有很大区别。这些原 则在情绪实验中尤为重要。 3、生理变量 生理变量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首先,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自变量的生 理变量和作为因变量的生理变量 生理变量作为自变量使用时,其方法和技术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生理心理学的 研究方法。最普通的方法有损伤法、电刺激法和化学刺激法 (四)情绪实验 1.情绪的生理心理学研究
术就是当某一自变量影响了某些正在进行中的操作时,实验者间接地记录下这个 刺激产生的情绪影响。 积极回避反应是在信号刺激出现时作出的一种反应以避免某种即将出现的 厌恶刺激。消极回避反应可解释为经过学习靠不作出任何反应而避免某种厌恶刺 激。 在这种技术中,测量的直接行为指标通常是动物的完成行为,即某种操作性 行为。 根据实验安排的不同,具体测量的完成行为可以有很大差异。 例如,它可以是动物接近食物的潜伏期和摄食(水)量;可以是在特定跑道 上的奔跑速度;甚至可以是明度辨别任务。 一种典型的方法叫做旷场反应,又称户外行为,它常被心理学家用作测量动 物活动量和情绪性的指标。 刘素珍(1995)发现:在突然的高强度噪音条件下,老鼠出现恐惧(pho-bia) 的行为反应,动物在旷场反应中,爬格子数,由控制组的 32.9 格降至恐惧症组 的 16.1 格。 人类情绪研究中的行为变量 情绪性行为 ,是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典型情绪性行为; 情绪表现,是指个体在情绪状态时,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外显行为上的一 切变化或活动,包括身段表情、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 完成行为,是指在被试作了一连串预备反应后,最终完成某项作业的情况以 此作为因变量。 行为变量在使用时, 首先应注意具体情境,即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情绪; 其次,还应注意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譬如不同民族)的人在情绪的行 为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三,应注意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在行为强度上可以有很大区别。这些原 则在情绪实验中尤为重要。 3、生理变量 生理变量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首先,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自变量的生 理变量和作为因变量的生理变量。 生理变量作为自变量使用时,其方法和技术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生理心理学的 研究方法。最普通的方法有损伤法、电刺激法和化学刺激法。 (四)情绪实验 1.情绪的生理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