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1图例1.1在图14中,各电流的参考方向已设定。已知 1=10A,2=2A,l3=8A。试确定l1、l2、l3的实际方向。 解1>0,故1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1由a点流向b点。 l2<0,故l2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2由b点流向c点。 l3>0,故l3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l3由b点流向d点。 1 图14例1.1图 12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电压的定义及单位
例1.1 图 例1.1 在图1.4中,各电流的参考方向已设定。已知 I1=10A, I2=—2A, I3=8A。试确定I1、I2、 I3的实际方向。 解 I1>0, 故I1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I1由a点流向b点。 I2<0, 故I2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I2由b点流向c点。 I3>0, 故I3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I3由b点流向d点。 1.2.2 1. 电压的定义及单位 图1.4例1.1图 a I 1 I 2 I 3 c b d dq d u = (1—3)
在SI中,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V),实用中还有千伏 (kV),毫伏(mV)和微伏(μV)等。 2.用电位表示电压及正负电压的讨论 Ua=9- (14) (1)如果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获得能量,由a点到b点为电 位升(电压升),即 U=9。-9<0 (2)如果电荷由a点移到b点,失去能量,则a点为高电位端 (正极),b点为低电位端(负极)由a点到点b为电位降(电压降),即 。-9 3支流电压的测量 在直流电路中,测量电压时,应根据电压的实际极性将直流 电压表跨接在待测支路两端
在SI中,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V),实用中还有千伏 (kV),毫伏(mV)和微伏(μV)等。 2. 用电位表示电压及正负电压的讨论 (1)如果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获得能量,由a点到b点为电 位升(电压升),即 (2)如果电荷由a点移到b点, 失去能量, 则a点为高电位端 (正极), b点为低电位端(负极)由a点到点b为电位降(电压降),即 3.支流电压的测量 在直流电路中, 测量电压时, 应根据电压的实际极性将直流 电压表跨接在待测支路两端。 a b Uab = − (1—4) = − 0 a b Uab = − 0 a b Uab
如图1.6所示,若U础出=10V,Ub=3V,测量这两个电压时应按图示 极性接入电压表。电压表两旁标注的“+”、“-”号分别表示电压表 的正极性端和负极性端。 电压的参考极性 + + 电压的实际极性 U>0 U<0 图1.5电压的参考极性 R R2 图1.6直流电压测试电路
如图1.6所示, 若Uab=10V, Ubc=—3V, 测量这两个电压时应按图示 极性接入电压表。电压表两旁标注的“+”、 “—”号分别表示电压表 的正极性端和负极性端。 图1.5电压的参考极性 U + - + - U>0 U + - + - U<0 电压的实际极性 电压的参考极性 图1.6直流电压测试电路 + - US2 US1 V2 + - V1 - + R2 + R - 1 a b c
4关联参考方向 在电路分析中,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电压的参考极性都可以各自 独立地任意设定。但为了方便,通常采用关联参考方向,即:电流 从标电压“+″极性的一端流入,并从标电压“〃极性的另一端流出, 如图17所示。这样,在电路图上只要标出电压的参考极性,就确定 了电流的参考方向,反之亦然。如图17(a)只须用图1.7(b)、(c)中的 种表示即可。 图17关联参考方向
4 关联参考方向 在电路分析中,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电压的参考极性都可以各自 独立地任意设定。但为了方便,通常采用关联参考方向,即:电流 从标电压“+”极性的一端流入,并从标电压“—”极性的另一端流出, 如图1.7所示。这样,在电路图上只要标出电压的参考极性,就确定 了电流的参考方向,反之亦然。如图1.7(a)只须用图1.7(b)、(c)中的 一种表示即可。 图1.7关联参考方向 U + - (a) I U + - (b) I (c)
例1.2在图18中,各方框泛指元件。已知l=3Al2=2A 13=1A,pa=10V,b=8V,g=3V。 (1)欲验证/1、2数值是否正确,问电流表在图中应如何连接? 并标明电流表极性 (2)求Ua和U,若要测量这两个电压,问电压表如何连接? 并标明电压表极性。 l2 3 图18例1.2图
例1.2 在图1.8中,各方框泛指元件。已知I1=3A,I2=2A, I3=1A,φa=10V,φb=8V,φc=—3V。 (1)欲验证I1、I2数值是否正确,问电流表在图中应如何连接? 并标明电流表极性。 (2)求Uab和Ubd,若要测量这两个电压,问电压表如何连接? 并标明电压表极性。 图1.8 例1.2图 (a) I 1 1 3 4 5 2 I 2 I 3 a b c d (b) 1 3 4 5 2 a b c d A1 V1 V2 A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