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叠加定理和学习,培养解式教学法。戴维宁定理决复杂工程问3)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应用。题的能力和勇戴维宁定理的内容;熟悉有源二端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网络的概念;4)能够运用戴维南定理求解和分析电路。5)能够运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解决实际问题。1)行动导向1)能够识别储能元教学重点:教学法:2)电容、电感件电容和电感。了解实验来历启发式教学目标1的特性;的科学意义、储能元2)能够分别对。法;3)任务目标22件3)能够了解电容、教学难点:实践出真知的驱动教学法;目标3科学伦理。电感元元件约束关电容电感的4)比较教学特性系及其伏安特性。法。1)能够描述动态电路的的组成与基本特性;描述动态电路的稳态与暂态及结合由元件的客观规律引起换路定则:能够计算动态电路的初始教学重点:的电路暂态响1)行动导向值。暂态响应的应,加强分析教学法;2)一阶电目标1概念及求解解决问题的能启发式教学2)能够描述RC、RL路的暂目标28方法。力,强化工程电路的概念,理解法;3)任务态分析目标3电路时间常数意意识、工程伦驱动教学法;教学难点:三要素法。义;理解零输入、理。增强学生4)专题讨论零状态、全响应的的责任担当意式教学法。识。概念:3)能够计算求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28
28 电路。 3)能够理解和掌握 戴 维 宁 定 理 的 内 容;熟悉有源二端 网络的概念; 4)能够运用戴维南 定理求解和分析电 路。 5)能够运用最大功 率传输定理解决实 际问题。 叠加定理和 戴维宁定理 的应用。 学习,培养解 决复杂工程问 题的能力和勇 于探索的科学 精神。 式教学法。 7 储 能 元 件 1)能够识别储能元 件电容和电感。 2)能够分别对。 3)能够了解电容、 电感元元件约束关 系及其伏安特性。 2 教学重点: 电容、电感 的特性; 教学难点: 电容电感的 特性 了解实验来历 的科学意义、 实践出真知的 科学伦理。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4)比较教学 法。 目 标 1 目 标 2 目标 3 8 一 阶 电 路 的 暂 态分析 1)能够描述动态电 路的的组成与基本 特性;描述动态电 路的稳态与暂态及 换路定则;能够计 算动态电路的初始 值。 2)能够描述 RC、RL 电路的概念,理解 电 路 时 间 常 数 意 义;理解零输入、 零状态、全响应的 概念; 3)能够计算求解零 输入响应、零状态 响应、全响应。 4 教学重点: 暂态响应的 概念及求解 方法。 教学难点: 三要素法。 结合由元件的 客观规律引起 的电路暂态响 应,加强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 力,强化工程 意识、工程伦 理。增强学生 的责任担当意 识。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4)专题讨论 式教学法。 目 标 1 目 标 2 目标 3
4)能够应用三要素法分析计算电路的暂态响应。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相量的结合正弦稳态相量法的概概念及正弦良的相电路微积分问1)行动导向量表示法;念及表示方题变换为复数教学法;2)法;方程代数方程2)能够将正弦量的启发式教学目标 1相量法解决问题的方目标2解析法和相量法之教学难点:法;3)任务4V正弦量的解驱动教学法;目标3间相互变换。法,开拓思路,3)能够理解和掌握析法和相量培养研究和解4)专题讨论基尔霍夫定律的相法之间相互决问题的能式教学法。力。变换。量表示。1)能够理解和掌握电路元件R、L、C端口特性的相量形式:理解并熟练记忆亿三大基本元件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及其相量、相量图的表示通过学习正弦方法;电路分析方教学重点:1)行动导向正弦稳2)能够根据时域电元件的相量法,培养学生教学法:2)目标1态电路形式。在了解问题解路模型画出相对应启发式教学目标2102的分析决问题的能的相量电路模型;教学难点:目标3法:3)任务方法3)能够计算电路阻正弦电路的力,看清自己,驱动教学法。分析方法。遵守工程规范抗与导纳及其它们与职业道德。之间的相互等效变换;能够分析阻抗的串联、导纳的并联及其它们的串并联;能够求解无源二端网络输入阻抗:4)能够分析计算串29
29 4)能够应用三要素 法分析计算电路的 暂态响应。 9 相量法 1)能够理解相量的 概念及正弦良的相 量表示法; 2)能够将正弦量的 解析法和相量法之 间相互变换。 3)能够理解和掌握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 量表示。 4 教学重点: 相量法的概 念及表示方 法; 教学难点: 正弦量的解 析法和相量 法之间相互 变换。 结合正弦稳态 电路微积分问 题变换为复数 方程代数方程 解决问题的方 法,开拓思路, 培养研究和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4)专题讨论 式教学法。 目 标 1 目 标 2 目标 3 10 正 弦 稳 态 电 路 的 分 析 方法 1)能够理解和掌握 电路元件 R、L、C 端口特性的相量形 式;理解并熟练记 忆三大基本元件上 电压、电流之间的 相 位 关 系 及 其 相 量、相量图的表示 方法; 2)能够根据时域电 路模型画出相对应 的相量电路模型; 3)能够计算电路阻 抗与导纳及其它们 之间的相互等效变 换;能够分析阻抗 的串联、导纳的并 联及其它们的串并 联;能够求解无源 二 端 网 络 输 入 阻 抗; 4)能够分析计算串 6 教学重点: 元件的相量 形式。 教学难点: 正弦电路的 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正弦 电 路 分 析 方 法,培养学生 在了解问题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看清自己, 遵守工程规范 与职业道德。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目 标 1 目 标 2 目标 3
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特性阻抗、品质因数及谐振特点。1)能够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三相交流电源其基本概念;是人类款如电2)能够理解线电教学重点:气化时代的里1)行动导向三相电路的压、相电压,线电程碑,是当今教学法:2)特殊性流、相电流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物三相电启发式教学目标1113)能够掌握三相负教学难点:2路质基础之一,目标2法;3)任务载电路的连接方解决三相电认知了解我国驱动教学法。法;路问题的方电力工业的发法。4)能够分析计算三展,增强家国相电路:情怀。5)能够计算三相功率。总计42(二)课内实践项目内容及安排实验(实)类实验 (实践)对应的课序型(演示、验证、教学方法实验(实践)内容号项目时综合、设计研究程目标等)实验一电路1.测量线性电阻元件伏安合作学习教特性的方法,并绘制其特元件伏安特学法、理实目标1、2、性的测绘及性曲线。验证2-一体化教学3电压源外特2.测量电源外特性。法性的测量1.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实验二基尔(KCL)和电压定律(KVL)合作学习教霍夫定律验2.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学法、理实目标1、2、验证22一体化教学3证和电位的理解参考点、电位、电压测定法及它们之间关系。30
30 联谐振电路的谐振 频率、特性阻抗、 品质因数及谐振特 点。 11 三 相 电 路 1)能够了解三相正 弦交流电的产生及 其基本概念; 2)能够理解线电 压、相电压,线电 流、相电流的关系; 3)能够掌握三相负 载 电 路 的 连 接 方 法; 4)能够分析计算三 相电路; 5)能够计算三相功 率。 2 教学重点: 三相电路的 特殊性 教学难点: 解决三相电 路问题的方 法。 三相交流电源 是人类款如电 气化时代的里 程碑,是当今 社会发展的物 质基础之一, 认知了解我国 电力工业的发 展,增强家国 情怀。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目 标 1 目标 2 总计 42 —— (二)课内实践项目内容及安排 序 号 实验(实践) 项目 实验(实践)内容 学 时 实验(实践)类 型(演示、验证、 综合、设计研究 等) 教学方法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实验一 电路 元件伏安特 性的测绘及 电压源外特 性的测量 1.测量线性电阻元件伏安 特性的方法,并绘制其特 性曲线。 2.测量电源外特性。 2 验证 合作学习教 学法、理实 一体化教学 法 目标 1、2、 3 2 实验二 基尔 霍夫定律验 证和电位的 测定 1.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和电压定律(KVL) 2.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的 理解参考点、电位、电压 及它们之间关系。 2 验证 合作学习教 学法、理实 一体化教学 法 目标 1、2、 3
合作学习教学法、理实实验三叠加目标1、2、验证1.验证叠加定理23原理验证一体化教学3法1.设计有源二端口网络合作学习教实验四有源的开路电压和输入电阻二端口网络学法、理实目标1、2、设计研究2..验证戴维南定理24的研究戴一体化教学33.研究有源二端口网络输法维南定理出最大功率的条件合计8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一)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及比例(%)课程目标成绩比例(%)作业与单随堂互动实验报考试告讨论元测验课程目标13301525055课程目标262440课程目标3026210合计20101060100(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考考核课程分核良好中等优秀及格不及格目标方式值点(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0-59分)按时完成,按时完成,按时完成,延时完成,60%延时完成或考作业90%以上概80%以上概70%以上概念以上概念清未完成,50%核和15念清晰,方念清晰,方清晰,方案较晰,方案基本以上概念清点阶段课程案正确,结案正确,结正确,结论基正确,结论基晰,方案及1测试目标本有效。本有效。论有效。论有效。结论错误。考按时全到按时全到有1至2次缺有1至2次缺有3至4次课堂核3课,积极回课,较积极课,或偶有迟课,或常有迟缺课,或常互动点答教师提到。较积极回到。较少回答有迟到。较回答教师提31
31 3 实验三 叠加 原理验证 1.验证叠加定理 2 验证 合作学习教 学法、理实 一体化教学 法 目标 1、2、 3 4 实验四 有源 二端口网络 的研究 戴 维南定理 1. 设计有源二端口网络 的开路电压和输入电阻 2.验证戴维南定理 3.研究有源二端口网络输 出最大功率的条件 2 设计研究 合作学习教 学法、理实 一体化教学 法 目标 1、2、 3 合计 8 ——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一)评价方式 (二)评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 核 点 考核 方式 分 值 评价标准 优秀 (90-100 分) 良好 (80-89 分) 中等 (70-79 分) 及格 (60-69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程 目标 1 考 核 点 1 作业 和 阶段 测试 15 按时完成, 90% 以 上 概 念清晰,方 案正确,结 论有效。 按时完成, 80% 以 上 概 念清晰,方 案正确,结 论有效。 按 时 完 成, 70%以上概念 清晰,方案较 正确,结论基 本有效。 延时完成,60% 以 上 概 念 清 晰,方案基本 正确,结论基 本有效。 延时完成或 未完成,50% 以上概念清 晰,方案及 结论错误。 考 核 点 课堂 互动 3 按时全到 课,积极回 答教师提 按时全到 课,较积极 回答教师提 有 1至 2次缺 课,或偶有迟 到。较积极回 有 1 至 2 次缺 课,或常有迟 到。较少回答 有 3 至 4 次 缺课,或常 有迟到。较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作 业 与 单 成绩比例(%) 元测验 随堂互动 讨论 实 验 报 告 考试 课程目标 1 15 3 2 30 50 课程目标 2 5 5 6 24 40 课程目标 3 0 2 2 6 10 合计 20 10 10 60 100
2间、积极互问、积极互答教师提问,教师提问,较少回答教师动,回答正动,回答较较积极互动,少与老师互提问,回答确。正确。回答基本正动,回答基本有较大缺确。正确。陷。相关理论欠相关理论理理解,实验相关理论理相关理论理解比较深相关理论理解解深入。实解一般深入。数据有错入。实验报不太深入。实考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撰误。实验报告撰写概念验报告撰写概核概念准确,写概念准确,告撰写概念实验准确,条理念基本准确,2点条理清楚,条理一般清欠准确,条比较清楚,条理欠清楚,理不清晰,3数据分析正楚,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正数据分析欠准确,结论正基本正确,结数据及问题确,结论正确,结论正确。确。论正确。分析有错确。误。成绩采用百成绩采用百成绩采用百成绩采用百成绩采用百分分制,卷面分制,卷面分制,卷面考分制,卷面成制,卷面成绩核成绩总分期末成绩总分成绩总分绩总分100总分100分,30点考试100分,得100分,得100分,得分,得分70得分60至694分90至100分80至89分0至59至79分。分。分。分。分。按时完成,按时完成,按时完成,延时完成,60%延时完成或考作业90%以上概80%以上概70%以上概念以上概念清未完成,50%核和.5念清晰,方以上概念清念清晰,方清晰,方案较晰,方案基本点阶段案正确,结案正确,结正确,结论基正确,结论基晰,方案及测试1论有效。论有效。本有效。本有效。结论错误。课程有1至2次缺有1至2次缺有3至4次目标按时全到按时全到课,或偶有迟课,或常有迟缺课,或常2考课,积极回课,较积极到。较积极回到。较少回答有迟到。较核答教师提回答教师提课堂答教师提问,教师提问,较少回答教师5点互动问、积极互间、积极互较积极互动,少与老师互提问,回答2动,回答正动,回答较回答基本正动,回答基本有较大缺确。正确。确。陷。正确。32
32 2 问、积极互 动,回答正 确。 问、积极互 动,回答较 正确。 答教师提问, 较积极互动, 回答基本正 确。 教师提问,较 少与老师互 动,回答基本 正确。 少回答教师 提问,回答 有较大缺 陷。 考核点3 实验 2 相关理论理 解深入。实 验报告撰写 概念准确, 条理清楚, 数据分析正 确,结论正 确。 相关理论理 解比较深 入。实验报 告撰写概念 准确,条理 比较清楚, 数据分析正 确,结论正 确。 相关理论理 解一般深入。 实验报告撰 写概念准确, 条理一般清 楚,数据分析 基本正确,结 论正确。 相关理论理解 不太深入。实 验报告撰写概 念基本准确, 条理欠清楚, 数据分析欠准 确,结论正确。 相关理论欠 理解,实验 数据有错 误。实验报 告撰写概念 欠准确,条 理不清晰, 数据及问题 分析有错 误。 考核点4 期末考试 30 成绩采用百 分制,卷面 成绩总分 100 分,得 分 90 至 100 分。 成绩采用百 分制,卷面 成绩总分 100 分,得 分 80 至 89 分。 成绩采用百 分制,卷面成 绩总分 100 分,得分 70 至 79 分。 成绩采用百分 制,卷面成绩 总分 100 分, 得分 60 至 69 分。 成绩采用百 分制,卷面 成绩总分 100 分,得 分 0 至 59 分。 课程目标2 考核点1 作业和阶段测试 5 按时完成, 90%以上概 念清晰,方 案正确,结 论有效。 按时完成, 80%以上概 念清晰,方 案正确,结 论有效。 按时完成, 70%以上概念 清晰,方案较 正确,结论基 本有效。 延时完成,60% 以上概念清 晰,方案基本 正确,结论基 本有效。 延时完成或 未完成,50% 以上概念清 晰,方案及 结论错误。 考核点2 课堂互动 5 按时全到 课,积极回 答教师提 问、积极互 动,回答正 确。 按时全到 课,较积极 回答教师提 问、积极互 动,回答较 正确。 有 1至 2次缺 课,或偶有迟 到。较积极回 答教师提问, 较积极互动, 回答基本正 确。 有 1 至 2 次缺 课,或常有迟 到。较少回答 教师提问,较 少与老师互 动,回答基本 正确。 有 3 至 4 次 缺课,或常 有迟到。较 少回答教师 提问,回答 有较大缺 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