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气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知识。具有识别和分析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高电压技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的能力和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诚实守信、可持续发展等工程意识、科学严谨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职业素质。分目标:根据毕业要求,本课程共设置2个课程目标,分别是工程与社会和终身学习,相应地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要求。课程目标1能够识别和分析电机电器、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具有能进行客观评价,承担相应责任的职业素质。课程目标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对电机电器、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技术问题的理解、归纳及提出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达到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目标达成途径课程目标1-能够识别和分析电机电器、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新产品、新作业、课堂表现、小测验、期末考试、课前自主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学习、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后练习。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具有能进行客观评价,承担相应责任的职业素质。课程目标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对电机电器、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作业、课堂表现、小测验、期末考试、课前自主的技术问题的理解、归纳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后练习。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四、课程自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贡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目标度13
13 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气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知识。具 有识别和分析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高电压技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 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的能力和具有自主学 习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诚实守信、可持续发展等工程 意识、科学严谨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职业素质。 分目标:根据毕业要求,本课程共设置 2 个课程目标,分别是工程与社会和 终身学习,相应地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要求。 课程目标 1 能够识别和分析电机电器、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及电力电子技 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 等因素的影响,并具有能进行客观评价,承担相应责任的职业素质。 课程目标 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对电机电器、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 及电力电子技术的技术问题的理解、归纳及提出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 力。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达到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课程目标 1-能够识别和分析电机电器、电力系 统、高电压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新产品、新 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具有能进 行客观评价,承担相应责任的职业素质。 作业、课堂表现、小测验、期末考试、课前自主 学习、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后练习。 课程目标 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对电机 电器、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 的技术问题的理解、归纳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业、课堂表现、小测验、期末考试、课前自主 学习、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后练习。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 目标 贡献 度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能够识别和分析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工程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目标10.5气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6-2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客观评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价,并承担相应责任。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目标20.512-2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五、教学方法为了使课程目标达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采用“AEEA”教学模式开线上线下展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引出问题(Attraction)并利用学习通布置任务,学生利用超星平台或MOoC网课程资源观看视频、学习辅学资料、完成章节测试和参与话题讨论,并进行问题探究(Exploration)。课中,教师利用学习通签到、选人、抢答、讨论、练习等开展课堂互动式教学,学生汇报并解释(Explanation)问题,教师点评。课后,学生利用学习通完成拓展阅读和课后作业,应用(Application)所学知识解决新的行业问题,教师运用学习通、腾讯会议和微信进行集中答疑、交流讨论和个别指导。线下教学采用课堂启发式讲授、课堂练习、讨论,学生学习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法规和产业政策。课后布置作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面对面答疑指导等。2.互动讨论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互动讨论式教学:包括课前和课堂讨论。课前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课堂讨论环节,每组推选报告人,进行限定时间报告演示,然后进行师生提问,开放式讨论,教师点评等互动环节。14
14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会。能 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工程背 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 气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 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 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2 能够识别和分析电气工程相关领域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 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 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客观评 价,并承担相应责任。 目标 1 0.5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具 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 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 能力。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 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适应社会发 展。 目标 2 0.5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使课程目标达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采用以下教学 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采用“AEEA”教学模式开线上线下展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引出问题 (Attraction)并利用学习通布置任务,学生利用超星平台或 MOOC 网课程资源观 看视频、学习辅学资料、完成章节测试和参与话题讨论,并进行问题探究 (Exploration)。课中,教师利用学习通签到、选人、抢答、讨论、练习等开展 课堂互动式教学,学生汇报并解释(Explanation)问题,教师点评。课后,学生 利用学习通完成拓展阅读和课后作业,应用(Application)所学知识解决新的行 业问题,教师运用学习通、腾讯会议和微信进行集中答疑、交流讨论和个别指导。 线下教学采用课堂启发式讲授、课堂练习、讨论,学生学习电力系统、电力 电子技术相关的法规和产业政策。课后布置作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面对 面答疑指导等。 2.互动讨论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互动讨论式教学:包括课前和课堂讨论。课前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 研讨。课堂讨论环节,每组推选报告人,进行限定时间报告演示,然后进行师生 提问,开放式讨论,教师点评等互动环节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对应的学序思政元素/思教学方重难点课程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号时法政案例(简述)标通过学习电磁场的理论的建线上线教学重点:专业的电气工程专立,使学生知下混合学生能描述电气业的内涵,内涵。道电气工程的工程专业的内式教学目标1课程系统,发展,离不开教学难点:毕业要21法、互目标2涵,电气工程专专业的发展求。科学家的刻苦业的毕业要求。动讨论趋势钻研、潜心学式习、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学习电机的电磁感应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重点:电机电理,了解科学学生能描述电机目标1器的作用家的奉献精式教学电机电器的2电器的类型、发2目标2类型和作用神:激发学习法、互教学难点:电机电展趋势动讨论器的发展趋势。积极性:弘扬式爱国主义情怀。线上线电力系统、学生能描述电力教学重点:电力系通过学习我国下混合电力网、电统的组成,电力系系统的组成,电电力发电容量目标1式教学统的运行。在世界第一,力系统运气的一、二次系32目标2法、互行、电力新教学难点:电力新统、电力网和电激发学生的民动讨论技术力新技术。技术族自豪感。式电力电子技教学重点:电力电电力电子器件线上线1子的器件,变流技术的器件,的发展及变流下混合目标114变流技术,术。技术在电力系式教学目标 2 学生能描述电力法、互电力传动的电子技术的主要教学难点:电力电统的应用,培15
15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 序 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 时 重难点 思政元素/思 政案例(简述) 教学方 法 对应的 课程目 标 1 电气工程专 业的内涵, 课程系统, 专业的发展 趋势 学生能描述电气 工程专业的内 涵,电气工程专 业的毕业要求。 2 教学重点:专业的 内涵。 教学难点:毕业要 求。 通过学习电磁 场的理论的建 立,使学生知 道电气工程的 发展,离不开 科学家的刻苦 钻研、潜心学 习、研究勇于 探索的精神。 线上线 下混合 式教学 法、互 动讨论 式 目标 1 目标 2 2 电机电器的 类型和作用 学生能描述电机 电器的类型、发 展趋势 2 教学重点:电机电 器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机电 器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电机 的电磁感应原 理,了解科学 家的奉献精 神;激发学习 积极性;弘扬 爱国主义情 怀。 线上线 下混合 式教学 法、互 动讨论 式 目标 1 目标 2 3 电力系统、 电力网、电 力系统运 行、电力新 技术 学生能描述电力 系统的组成,电 气的一、二次系 统、电力网和电 力新技术。 2 教学重点:电力系 统的组成,电力系 统的运行。 教学难点:电力新 技术 通过学习我国 电力发电容量 在世界第一, 激发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 线上线 下混合 式教学 法、互 动讨论 式 目标 1 目标 2 4 电力电子技 术的器件, 变流技术, 电力传动的 学生能描述电力 电子技术的主要 2 教学重点:电力电 子的器件,变流技 术。 教学难点:电力电 电力电子器件 的发展及变流 技术在电力系 统的应用,培 线上线 下混合 式教学 法、互 目标 1 目标 2
应用内容,电力电子子控制技术。养学生具有学动讨论式和电力传动的应无止境的意识用。通过学习组合绝缘在电气设线上线高电压与绝教学重点:高电压学生能描述绝缘备的应用,培下混合缘技术,绝的绝缘和试验技目标1式教学材料和绝缘结养学生需在不术。5缘材料,高2法、互目标2构,高电压的试同岗位做出不电压试验技教学难点:高电压验技术。同贡献,体现动讨论术的绝缘结构式大无畏的工匠精神总计10(二)课内实践项目内容及安排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一)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及比例(%)课程目标成绩比例(%)作业小测验考试课堂表现12992050课程目标191292050课程目标2合计24181840100(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考核分课程考核点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值目标方式(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0-59分)按时完成,按时完成,按时完成,延时完成,延时完成,90%以上概80%以上概60%以上概70%以上概40%以上概课程目考核点1:作业12念清晰,分念清晰,分念清晰,分念清晰,分念清晰,分标1析合理,结析较合理,析有效,结析有欠缺,析和结论论正确。结论基本论部分正结论部分存在严重16
16 应用 内容,电力电子 和电力传动的应 用。 子控制技术。 养学生具有学 无止境的意识 动讨论 式 5 高电压与绝 缘技术,绝 缘材料,高 电压试验技 术 学生能描述绝缘 材料和绝缘结 构,高电压的试 验技术。 2 教学重点:高电压 的绝缘和试验技 术。 教学难点:高电压 的绝缘结构 通过学习组合 绝缘在电气设 备的应用,培 养学生需在不 同岗位做出不 同贡献,体现 大无畏的工匠 精神 线上线 下混合 式教学 法、互 动讨论 式 目标 1 目标 2 总计 10 —— (二)课内实践项目内容及安排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一)评价方式 (二)评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核点 考核 方式 分 值 评价标准 优秀 (90-100 分) 良好 (80-89 分) 中等 (70-79 分) 及格 (60-69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程目 标 1 考核点 1: 作业 12 按时完成, 90%以上概 念清晰,分 析合理,结 论正确。 按时完成, 80%以上概 念清晰,分 析较合理, 结论基本 按时完成, 70%以上概 念清晰,分 析有效,结 论部分正 延时完成, 60%以上概 念清晰,分 析有欠缺, 结论部分 延时完成, 40%以上概 念清晰,分 析和结论 存在严重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作业 课堂表现 小测验 考试 课程目标 1 12 9 9 20 50 课程目标 2 12 9 9 20 50 合计 24 18 18 40 100
有效。确。正确。错误。有2-3次按时全到按时全到有1-2次旷课或偶课,旷课1有3-4次旷课,积极回旷课,或偶有迟到,回次,积极回课,或常有有迟到,回答教师提答教师提答老师提课堂迟到,较少答老师提考核点2:9问,积极与表现问一般,主与老师互问,能与老老师互动,问积极性师互动,答动性欠缺,动,回答有回答准确一般,回答问能把握回答部分较大缺陷全面。基本正确。正确要点。测评答卷测评答卷测评答卷测评答卷测评答卷条理较清条理还清条理基本条理不清条理清晰,晰,结论较晰,结论部清晰,结论晰,结论大结论正确,正确,得分分正确,得基本正确,部分不正小测考核点3:得分成绩9验分成绩占得分成绩确,得分成成绩占总占总成绩成绩的总成绩的占总成绩绩占总成的90%及以80-89%之70-79%之的60-69%绩的0-59%上间间之间之间采用开卷采用开卷采用开卷笔试或大采用开卷笔试或大笔试或大作业,答卷笔试或大采用开卷作业,答卷作业,答卷作业,答卷条理还清笔试或大条理较清条理不清条理清晰,晰,结论部作业,得分晰,结论较晰,结论大考试考核点4:20结论正确,分正确,得成绩占卷正确,得分部分不正得分成绩分成绩占面总成绩成绩占卷确,得分成占卷面总卷面总成的60-69%绩占卷面面总成绩绩的之间成绩的90%的80-89%总成绩的及以上70-79%之之间0-59%之间间17
17 有效。 确。 正确。 错误。 考核点 2: 课堂 表现 9 按时全到 课,积极回 答教师提 问,积极与 老师互动, 回答准确 全面。 按时全到 课,旷课 1 次,积极回 答教师提 问,能与老 师互动,答 问能把握 要点。 有 1-2 次 旷课,或偶 有迟到,回 答老师提 问积极性 一般,回答 基本正确。 有 2-3 次 旷课或偶 有迟到,回 答老师提 问一般,主 动性欠缺, 回答部分 正确 有 3-4 次旷 课,或常有 迟到,较少 与老师互 动,回答有 较大缺陷 考核点 3: 小测 验 9 测评答卷 条理清晰, 结论正确, 得分成绩 占总成绩 的 90%及以 上 测评答卷 条理较清 晰,结论较 正确,得分 成绩占总 成绩的 80-89%之 间 测评答卷 条理还清 晰,结论部 分正确,得 分成绩占 总成绩的 70-79%之 间 测评答卷 条理基本 清晰,结论 基本正确, 得分成绩 占总成绩 的 60-69% 之间 测评答卷 条理不清 晰,结论大 部分不正 确,得分成 绩占总成 绩的 0-59% 之间 考核点 4: 考试 20 采用开卷 笔试或大 作业,答卷 条理清晰, 结论正确, 得分成绩 占卷面总 成绩的 90% 及以上 采用开卷 笔试或大 作业,答卷 条理较清 晰,结论较 正确,得分 成绩占卷 面总成绩 的 80-89% 之间 采用开卷 笔试或大 作业,答卷 条理还清 晰,结论部 分正确,得 分成绩占 卷面总成 绩的 70-79%之 间 采用开卷 笔试或大 作业,得分 成绩占卷 面总成绩 的 60-69% 之间 采用开卷 笔试或大 作业,答卷 条理不清 晰,结论大 部分不正 确,得分成 绩占卷面 总成绩的 0-59%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