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审判主体 关于审判主体的制度体系 1、民事审判权:国际民事诉讼的边界 2、法院与其它纠纷解决机构的关系: 民事审判受理范围(“主管” 3、法院系统的内部分工:管辖制度 4、具体案件的审判主体:审判组织 5、法官个人作为审判主体的资格: 回避的要件和程序
第三讲 审判主体 一、关于审判主体的制度体系 1、民事审判权:国际民事诉讼的边界 2、法院与其它纠纷解决机构的关系: 民事审判受理范围(“主管”) 3、法院系统的内部分工:管辖制度 4、具体案件的审判主体:审判组织 5、法官个人作为审判主体的资格: 回避的要件和程序
民事审判的受理范围和界限 1、民事审判的对象与受理范围 2、我国受理范围的历史变迁 3、“告状难”或“立案难”现象 4、社会结构的影响和法院的位置 5、将来的展望
二、民事审判的受理范围和界限 1、民事审判的对象与受理范围 2、我国受理范围的历史变迁 3、“告状难”或“立案难”现象 4、社会结构的影响和法院的位置 5、将来的展望
、管辖制度 1、管辖的概念与意义 2、分类:级别与地域、一般与特殊、 专属管辖、协议管辖等 3、管辖的变动:共同管辖与选择、移 送、指定、管辖权移转等 4、有关管辖的争议处理程序: 管辖权异议与上诉
三、管辖制度 1、管辖的概念与意义 2、分类:级别与地域、一般与特殊、 专属管辖、协议管辖等 3、管辖的变动:共同管辖与选择、移 送、指定、管辖权移转等 4、有关管辖的争议处理程序: 管辖权异议与上诉
四、审判组织 1、根据程序种类构成的审判主体 独任制、合议庭 2、人民陪审制度 实质上的“参审”性质 近年来的发展与相关讨论 3、有关审判委员会职能的争论 作为审判主体的审委会及其改革
四、审判组织 1、根据程序种类构成的审判主体: 独任制、合议庭 2、人民陪审制度 实质上的“参审”性质 近年来的发展与相关讨论 3、有关审判委员会职能的争论 作为审判主体的审委会及其改革
五、回避制度 1、回避的概念 申请回避与主动回避 适用回避的主体范围 2、回避的要件 法定的要件与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3、有关回避的程序 决定的主体、复议程序
五、回避制度 1、回避的概念 申请回避与主动回避 适用回避的主体范围 2、回避的要件 法定的要件与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3、有关回避的程序 决定的主体、复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