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0/4/2.5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课程:环境学概论、分析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等 后续课程支撑: 授课时间:1-10周,周一34,周二3-6,周四/14,910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6C302,6C203 授课对象:2019级环境工程卓越班、1班、2班 开课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彭若斯副研究员,徐剑晖讲师 答聚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后于教室或平日于教师办公室12K301/12K302进行当面答疑,亦可随时通过QQ和微信等通讯工具进行线上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郝吉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敏学参考资料:蒋文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竹涛,大气颗粒物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叶代启,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2021 陈家庆,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课程简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大 气污染气象学基础理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典型工艺和主要设备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的基本能力,结合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0/4/2.5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环境学概论、分析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等 后续课程支撑: 授课时间: 1-10 周,周一/3-4,周二/3-6,周四/1-4,9-10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6C302,6C203 授课对象: 2019 级环境工程卓越班、1 班、2 班 开课学院: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彭若斯/副研究员,徐剑晖/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后于教室或平日于教师办公室 12K301/12K302 进行当面答疑,亦可随时通过 QQ 和微信等通讯工具进行线上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郝吉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参考资料:蒋文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竹涛,大气颗粒物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叶代启,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 2021 陈家庆,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8 课程简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大 气污染气象学基础理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典型工艺和主要设备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的基本能力,结合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单业要求 目标1: 1.掌握大气污染物定义和大气污染物类别,理解大气复合 污染的综合管理方法:理解大气污染物扩散及减排估算模 1工程知识:学握数学、自然科学、环境工程基础 1.4学握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 式。 与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三 应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2.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各控制技术的 废治理”中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 设备构造、结构特点、适用范围和设计计算方法。理解多 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目标2: 3.1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比较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备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 1.掌握一定的废气特征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实际工况合理 和选择合理的系统或工艺流程 题制定有效解决方案的能力,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 选择废气处理工艺流程和技术设备。 3.2设计的污染防治系统和复杂环境问 需求的工程方案、工艺流程或技术改造,并能够在 2.掌握废气处理工艺流程设计与系统分析能力,具备废气 题解决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 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处理方案制定和绘图能力。 准、规范要求,同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目标3: 6.2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和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 1.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 环境工程实践中能够体现社会责任,对 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工程问 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实施后产生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 以及文化负面影响能够理解应承担的 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并能够采取合理的技术 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社会和法律责任。 手段降低或避免其不利影响: 2
2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1.掌握大气污染物定义和大气污染物类别,理解大气复合 污染的综合管理方法;理解大气污染物扩散及减排估算模 式。 2. 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各控制技术的 设备构造、结构特点、适用范围和设计计算方法。理解多 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1.4 掌握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 应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1 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环境工程基础 与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三 废治理”中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 1. 掌握一定的废气特征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实际工况合理 选择废气处理工艺流程和技术设备。 2.掌握废气处理工艺流程设计与系统分析能力,具备废气 处理方案制定和绘图能力。 3.1 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比较 和选择合理的系统或工艺流程 3.2 设计的污染防治系统和复杂环境问 题解决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 准、规范要求,同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备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 题制定有效解决方案的能力,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 需求的工程方案、工艺流程或技术改造,并能够在 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目标 3: 1. 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 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2.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6.2 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和 环境工程实践中能够体现社会责任,对 实施后产生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以及文化负面影响能够理解应承担的 社会和法律责任。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 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工程问 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 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并能够采取合理的技术 手段降低或避免其不利影响;
理论散学进程表 散学模式 授课数 学时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周次 教学主题 (钱上/混合式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排课 师 数 点) 程目标 /线下 重点:1、大气污染的定义,污染物分 类: 2、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发展历程以及 污染防治体系。 难点: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大气污染控制概述 彭若斯 2 线上 讲授和讨 课堂讨论:大气污 目标1 课程思政融入点:1、介绍我国大气污 论 染与新冠疫情 染防控历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事 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2、针对新冠疫情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 系,展开讨论。 重点:1、典型大气污染物及其排放来 源: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彭若斯 2 讲授和讨 2、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定义和污染 线上 目标1 及源解析 论 优学院测验 物源解析方法。 难点:大气污染物源解析方法。 3
3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 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点) 教学模式 (线上/混合式 /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1 大气污染控制概述 彭若斯 2 重点:1、大气污染的定义,污染物分 类; 2、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发展历程以及 污染防治体系。 难点: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课程思政融入点:1、介绍我国大气污 染防控历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事 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2、针对新冠疫情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 系,展开讨论。 线上 讲授和讨 论 课堂讨论:大气污 染与新冠疫情 目标 1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及源解析 彭若斯 2 重点:1、典型大气污染物及其排放来 源; 2、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定义和污染 物源解析方法。 难点:大气污染物源解析方法。 线上 讲授和讨 论 优学院测验 目标 1
重点:1、大气圈结构和气象要素: 2、大气稳定度的定义及其判定方法, 讲授和讨 大气污染气象学 彭若斯 2 地方性风场的形成过程。 线上 目标1 论 课后习题 难点:大气稳定度的定义及其判定方 法。 重点:1、大气污染物扩散原理及大气 污染物浓度估算: 2 2、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的定义及其研 究方法。 课程思政作业:中 大气污染物扩散及 难点:大气污染物的区域传输研究方 讲授和讨 彭若斯 2 法。 线上 国在全球化过程中 目标1 其区域传输 课程思政融入点:大气污染不单是某一 论 的角色 地方或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 题。介绍我国为世界环境保护做出的巨 大努力,并获得了丰厚成果,引导学生 提升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 重点:1、气体吸附机理及吸附工艺与 设备计算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 讲授和讨 3 彭若斯 2 2、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气-固相催化反 线上 课后习题 目标1 术基础 论 应器设计: 难点:气体吸附机理及反应器设计。 重点:1、燃烧前和燃烧中脱硫技术: 硫氧化物处理技术 2、燃烧后脱硫技术中低浓度烟气脱疏技 讲授和讨 3.4 彭若斯 4 线上 目标2 与工程应用 术的工艺以及脱硫脱氮工艺: 论 课后习题 难点:低浓度烟气脱硫技术
4 2 大气污染气象学 彭若斯 2 重点: 1、大气圈结构和气象要素; 2、大气稳定度的定义及其判定方法, 地方性风场的形成过程。 难点:大气稳定度的定义及其判定方 法。 线 上 讲授和讨 论 课后习题 目标 1 大气污染物扩散及 其区域传输 彭若斯 2 重点: 1、大气污染物扩散原理及大气 污染物浓度估算; 2、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的定义及其研 究方法。 难点:大气污染物的区域传输研究方 法。 课程思政融入点:大气污染不单是某一 地方或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 题。介绍我国为世界环境保护做出的巨 大努力,并获得了丰厚成果,引导学生 提升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 线 上 讲授和讨 论 课程思政作业: 中 国在全球化过程中 的角色 目标 1 3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 术基础 彭若斯 2 重点: 1 、气体吸附机理及吸附工艺与 设备计算 2、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气 -固相催化反 应器设计 ; 难点:气体吸附机理及反应器设计 。 线 上 讲授和讨 论 课后习题 目标 1 3 - 4 硫氧化物处理技术 与工程应用 彭若斯 4 重点: 1、燃烧前 和燃烧中脱硫技术; 2、燃烧后脱硫技术中低浓度烟气脱硫技 术的工艺以及脱硫脱氮工艺; 难点:低浓度烟气脱硫技术 线 上 讲授和讨 论 课后习题 目标 2
重点:1、掌握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 成机理: 氮氧化物处理技术 讲授和讨 4-5 彭若斯 4 2、催化法脱硝技术原理及其发展。 线上 论 无 目标2 与工程应用 3、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及其发展。 难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原理。 重点:1、VOCs的定义、我国VOCs污 VOCs污染及其排 讲授和讨 5 彭若斯 2 染状况及其防治政策: 线上 目标1 放 2、VOCs排放来源。 论 无 难点:VOCs的定义及其排放源。 重点:1、VOCs控制技术进展: 2、蓄热式热力焚化法和蓄热式催化燃烧 法的工艺原理。 难点:蓄热式热力荧化法和蓄热式催化 燃烧法的工艺原理和装置结构。 VOCs处理技术与 讲授和讨 6 彭若斯 课程思政融入点:吸附回收法是处理 线上 优学院测验 目标2 工程应用 论 VOCs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昂贵的投资 成本限制了其在中小型企业的使用。通 过“VOCs智慧管家”的运行模式,分 散收集,集中处理,是社会主义制度集 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表现。 重点:1、颗粒物粒径分布和物理性质 特征: 颍粒污染物控制技 讲授和讨 徐剑晖 2 2、除尘装置净化指标及颗粒物捕集机 线下 无 目标1 术基础 论 制。 难点:颗粒物捕集机制。 5
5 4 - 5 氮氧化物处理技术 与工程应用 彭若斯 4 重点: 1、掌握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 成机理; 2、催化法脱硝技术原理及其发展 。 3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及其发展 。 难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原理 。 线 上 讲授和讨 论 无 目标 2 5 VOCs 污染及其排 放 彭若斯 2 重点: 1 、VOCs 的定义、我国 VOCs 污 染状况及其防治政策; 2、VOCs 排放来源。 难点:VOCs 的定义及其排放源 。 线 上 讲授和讨 论 无 目标 1 6 VOCs 处理技术与 工程应用 彭若斯 4 重点: 1 、VOCs 控制技术进展 ; 2、蓄热式热力焚化法和蓄热式催化燃烧 法的工艺原理。 难点:蓄热式热力焚化法和蓄热式催化 燃烧法的工艺原理和装置结构。 课程思政融入点 :吸附回收法是处理 VOC s 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昂贵的投资 成本限制了其在中小型企业的使用。通 过“ VOC s 智慧管家”的运行模式,分 散收集,集中处理,是社会主义制度集 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表现。 线 上 讲授和讨 论 优学院测验 目标 2 7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 术基础 徐剑晖 2 重点: 1、颗粒物粒径分布和物理性质 特征 ; 2、除尘装置净化指标及颗粒物捕集机 制。 难点:颗粒物捕集机制 。 线下 讲授和讨 论 无 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