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双极性不归零(NRZ码 (1)从统计平均角度来看,“1和“0″数目各占一半时无 直流分量,但当“1″和“0″出现概率不相等时,仍有直流成 份 (2)接收端判决门限为0,容易设置并且稳定,因此抗干 扰能力强; 3)可以在电缆等无接地线上传输。 2021/2/22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
2021/2/22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 2. 双极性不归零(NRZ) (1) 从统计平均角度来看, “1”和“0”数目各占一半时无 直流分量, 但当“1”和“0”出现概率不相等时,仍有直流成 份; (2) 接收端判决门限为0, 容易设置并且稳定, 因此抗干 扰能力强; (3) 可以在电缆等无接地线上传输
3单极性归零(R刀码 如图5-1(c)所示。在传送“1"码时发送1个宽度小于码元持续 时间的归零脉冲;在传送“0″码时不发送脉冲。其特征是所用脉冲 宽度比码元宽度窄,即还没有到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就回到零值,因 此,称其为单极性归零码。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T之比π/Tb叫占空比。 单极性RZ码与单极性NRZ码比较,除仍具有单极性码的一般缺点外, 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提取同步信号。此优点虽不意味着单极性归零 码能广泛应用到信道上传输,但它却是其它码型提取同步信号需采 用的一个过渡码型。即它是适合信道传输的,但不能直接提取同步 信号的码型,可先变为单极性归零码,再提取同步信号 2021/2/22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7
2021/2/22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7 3. 单极性归零(RZ) 如图 5 - 1(c) 所示。在传送“1”码时发送1个宽度小于码元持续 时间的归零脉冲;在传送“0”码时不发送脉冲。其特征是所用脉冲 宽度比码元宽度窄,即还没有到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就回到零值,因 此,称其为单极性归零码。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Tb之比τ/Tb叫占空比。 单极性RZ码与单极性NRZ码比较, 除仍具有单极性码的一般缺点外, 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提取同步信号。此优点虽不意味着单极性归零 码能广泛应用到信道上传输,但它却是其它码型提取同步信号需采 用的一个过渡码型。 即它是适合信道传输的,但不能直接提取同步 信号的码型, 可先变为单极性归零码,再提取同步信号
4.双极性归零(RZ)码 5.差分码 6.交替极性码(AMD (1)在“1″、“0″码不等概率情况下,也无直流成分,且 零频附近低频分量小。因此,对具有变压器或其它交流耦合皊 传输信道来说,不易受隔直特性影响 (2)若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 确判决。 (3)只要进行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 2021/2/22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8
2021/2/22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8 4. 双极性归零(RZ)码 5. 差分码 6. 交替极性码(AMI) (1) 在“1” 、 “0”码不等概率情况下, 也无直流成分, 且 零频附近低频分量小。 因此,对具有变压器或其它交流耦合的 传输信道来说,不易受隔直特性影响。 (2) 若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 也能正 确判决。 (3) 只要进行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
7.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 当信码序列中加入破坏脉冲以后,信码B和破坏脉冲V的 负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2021/2/22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2021/2/22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9 7.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 ) 当信码序列中加入破坏脉冲以后,信码B和破坏脉冲V的正 负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B码和Ⅴ码各自都应始终保持极性交替变化的规律丶 以便确保编好的码中没有直流成分。 (2)Ⅴ码必须与前一个码(信码B)同极性,以便和正常的 AMI码区分开来。如果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应该在四 个连“0″码的第一个“0〃码位置上加一个与V码同极性的补 信码,用符号B'表示。此时B码和B码合起来保持条件(1)中 信码极性交替变换的规律 2021/2/22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0
2021/2/22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0 (1) B码和V码各自都应始终保持极性交替变化的规律, 以便确保编好的码中没有直流成分。 (2) V码必须与前一个码(信码B)同极性,以便和正常的 AMI码区分开来。如果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应该在四 个连“0”码的第一个“0”码位置上加一个与V码同极性的补 信码,用符号B′表示。此时B码和B′码合起来保持条件(1)中 信码极性交替变换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