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ATM交换技术
1 五、ATM交换技术
主要内容 ATM与BSDN的产生与发展 ■ATM基本原理 ATM交换技术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SDN)
2 主要内容 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ATM基本原理 ATM交换技术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1、A7M与B-5DN的产生与发展 1)B-ISDN的提出—通信网的发展 N-ISDN的局限性: 传输速率和交换模式限制了具有更高速率和可变速率 业务的提供,已不能适应未来通信网发展的需要。 B-工SDN的提出: 能够提供具有更高传输速率的传输信道;更先进的传 送模式
3 1)B-ISDN的提出——通信网的发展 N-ISDN的局限性: 传输速率和交换模式限制了具有更高速率和可变速率 业务的提供,已不能适应未来通信网发展的需要。 B-ISDN的提出: 能够提供具有更高传输速率的传输信道;更先进的传 送模式。 1、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1、A7M与B-5DN的产生与发展 2)B-IsDN网对传送模式的要求 口对信息的损伤要小 o具有时间透明性(信息传送的时延和时延抖动要小) o具有语义透明性(由传送引起的信息丢失和差错要小) 口能灵活地支持各种业务 具有高速传送信息的能力
4 2)B-ISDN网对传送模式的要求 ❑ 对信息的损伤要小 o 具有时间透明性(信息传送的时延和时延抖动要小) o 具有语义透明性(由传送引起的信息丢失和差错要小) ❑ 能灵活地支持各种业务 ❑ 具有高速传送信息的能力 1、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1、A7M与B-5DN的产生与发展 3)ATM与B-IsDN的产生和发展 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 Turner j等人提出了快速分组交换 (FPs- Fast Packet Switching)原理,研制了原型机。 同年,法国 Coudreuse JP提出了ATD交换概念,并在法国电信 研究中心(CNET)研制了演示模型。 FPS和ATD概念提出以后,很多设备制造公司、邮电管理部门和 标准化组织表示了强烈的兴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80年代中期,cC|TT也开始了这种新的传送模式的研究。 1988年,CC∏TT18研究组决定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定名为 ATM,并认定BSDN将基于ATM技术。 1990年,cCTT18研究组制定了关于ATM的一系列建议,并在 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地深入和完善
5 3)ATM与B-ISDN的产生和发展 ➢ 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Turner J.等人提出了快速分组交换 (FPS-Fast Packet Switching)原理,研制了原型机。 ➢ 同年,法国Coudreuse J.P.提出了ATD交换概念,并在法国电信 研究中心(CNET)研制了演示模型。 ➢ FPS和ATD概念提出以后,很多设备制造公司、邮电管理部门和 标准化组织表示了强烈的兴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80年代中期,CCITT也开始了这种新的传送模式的研究。 ➢ 1988年,CCITT 18研究组决定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定名为 ATM,并认定B-ISDN将基于ATM技术。 ➢ 1990年,CCITT 18研究组制定了关于ATM的一系列建议,并在 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地深入和完善。 1、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