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就是有价值的资源。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76年提出了开发“低废、 无废技术”要求。1984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正式确认;无废技 术是一种生产产品的方法,所有的原料与能源将在原料资源、生产 消费、二次原料资源的循环中得到最佳的、合理的综合利用.同时 不至于污染环境。美国国会1986年通过了“资源保护及回收法”,在 有关固体及有害废弃物修正案中规定制造者对其生产的废物要减 量,也就是要求应用可行的技术,尽可能地消减或消除有害废物。之 后美国环境保护署成立了“污染预防办公室”1990年公布了“污染 预防法案”明确规定对污染发生源事先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 消减污染量,无法回收利用的尽量做好处理工作,最后的手段才是 排放和末端处置。该法正式确认了污染控制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 转变,作为全国性的政策来实行。美国环境保护局关于废物减量或 污染预防的定义是: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少产生的或随后处理、贮 存、处置的有害废物量。它包括消减与回收再利用两方面的工作,这 些工作可使有害废物的总量和体积减少,或者使有害废物的毒性降 低,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工业与环境计划活动中心制定了 清洁生产计划书”,提出丁清洁生产的概念。这里给清洁生产下的 定义是:对生产工艺过程与产品采取一体化的预防性环境策略,以 减少其对人体及环境的可能的危害;对生产过程而言是节约原材料、 能源,尽可能不使用有毒的原材料,尽可能地减少有害废物的排放 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是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也就是从原材料的 提取一直到产品的最终处置的整个过程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德国、荷兰、丹麦也是推进清洁生产的先驱国家。德国在取代 和河收有机溶剂和有害化学品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对物品画收作 了很严的规定。荷兰在利用税法条款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利用 方面做得比较成功。采用革新性的污染预防或污染控制技术的企业, 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投资的折旧期通常为10年)。 国际推进清洁生产活动,概括起来说有这样一些特点:
①把推行清洁生产和推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的环境管 理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②通过自愿协议即政府和工业部门之间通过谈判达成的契约 要求工业部门自己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契约规定的污染物削减 目标,从而推动清洁生产; ③把中小型企业作为宜传和推广清洁生产的主要对象 ④依赖经济政策推进清洁生产; ⑤要求社会各部门广泛参与清洁生产; ⑥在高等教育中增加清洁生产课程; ⑦科技支持是发达国家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支撑力量。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 则,提出工业污染要防患于未然。80年代在工业界对重点污染源进 行治理取得了工业污染防治的决定性进展,90年代以来强化环保执 法,在工业界大力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不合理工业布局、产业绪构 和产品结构,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推行“关、停、禁、改、转”的工 作方针。 1992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外交部和国家环保局《关于联合园 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起 点要高,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少,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1993年原国家环保局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 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工业污染防治必须从单纯的末端治 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行清洁生产。并作为一项具体政策在 全国推行。 994年中国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关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单独设立了“开展 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的领域。 1995年修改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定 稿)》中增加了清洁生产方面的内容。修定案条款中规定“企业应当 优先采用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 物的产生”,并要求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
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修定案)》 甲,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 生产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年,国务院颁布的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严格把关、坚决挖制新污 染,要求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 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能源消耗量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 艺,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 1999年国家经贸委确定∫5个行业(冶金、石化、化工、轻工、 纺织)、10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兰州、沈阳、济南、 太原、昆明、阜阳)作为清洁生产试点;2000年国家经贸委公布关 于《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在国际合作方面,原国家坏保局和国家经贸委及地方政府,先 后同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多边组 织及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了清洁生产合作。例如: ①1993年世界银行批准了一项中园环境技术援助项目,其项 目的宗旨是发展和试验一种系统的中国清洁生产方法,在行业企业 中证明存在巨大的清洁生产潜力,制定清洁生产政策,在中国广大 社会中尤其在行业企业传播清洁生产概念; ②1996年,由加拿大国际开发署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优 先项目要求资助了中加清清生产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旨在增强 中国的环境管理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其具体目标在于帮助在中 国选定的行业(造纸、化肥、酿造)中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国家经 贸委和国家环保局清洁生产能力建设,促进清洁生产的实施,支持 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有关行业、地方省、市先后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清洁生产试点,并 对外开展了清洁生产合作项目,这些活动对促进中国清洁生产发展 起了积极作用,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据有关资料介绍,截 止1999年,我国有19个清洁生产机构、石化、化工、轻工、治金 4个行业成立了清洁生产审计中心;上海、天津、山东、内蒙、新疆、 陕西等10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清洁生产审计中心;呼和浩
特市、太原市、本溪市成立了市级清洁生产机构。通过国家、地方 政府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重视,及行业对清洁生产的具体指导和咨询 服务,有力地摧动了企业清洁生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 展清洁生产的试点省、市有20多个,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 400多个,这些企业实施审核所提出的清清生产方案后,获得了明显 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据统计,全国约有00多家企 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试点,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清洁生产替代方案,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不同类型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全过程的实践表明,在我国实施清 洁生产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企业可以利用实施清洁生产的契机把环 境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生产管理系 统,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目 标。实践表明,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它 对推动企业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和污染防治方式、提高资源和能 源利用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建成现代工业生产模式、实现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2.9清洁生产的意义 人类在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就要向大自然迸行掠夺, 在利润诱惑下,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环境被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 已触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开始反思并重新审视已走过的路,认 识到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清洁生产是必然的选择 (1)清洁生产使工业持续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环境发展 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制定了可持续发展重大行动计划,将清 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得到各国共识。 清洁生产可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努力还可使 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得到缓解和恢复,排除匮乏资源困境和污染困扰, 走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清洁生产开创防治污染新阶段清洁生产改变了传统的被 动、滞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污染控制模式,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提 高资源、能源转换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清沽生产避开了末端洽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是以大量 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工业污染控制以“末端 治理”为手段,这虽使一些局部环境得到好转,为环境保护起了积 极作用,但一些城市、企业已承受不起为此付出的高昂费用。代之 而起的是把废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使企业由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粗 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化。 总之,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自身要求的技术条件, 是使我国经济沿着健康、协调道路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社会飞 义精神文明、提髙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清洁生产不 单是--个工业企业的责仼,也是国民经济的整体规划和战略部署,需 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改变原有的生产与消 费方式,实现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1.3资源、能源与清洁生产 合理地利用资源、高效地使用能源、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是清洁 生产的必要条件 13.1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基础原料(石油、矿石、化学制品)的费 用,约占产品成本的60%~70%,因而原料的选择和利用至关重要, 而在生产过程中,仅利用了原料的“所需组分”,而其余大部分以废 物弃掉,使资源浪费并污染了环境。例如:燃煤电厂发电中,热量 蒸汽得到了利用,其余SO2、NO2、CO、煤灰渣作为废物摔人环境 中,在金属铝炼制中只提取其中铝,而废弃了矿石中多种晶位低的 伴生金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废物与日俱增,而如何使这些废 物变为资源是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应作到 ①对原料进行正确的鉴别,列出其一次利用和二次利用时的有 用组分,制定全面的原料转为产品的方案 2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组织跨行业的协作,做到企业间的横 向联合,使一个工厂排的废料成为另一工厂的原料,从而降低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