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 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会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 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 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 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 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 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 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 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作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 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 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之举以及做出独剑漂游四方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 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 难立,狄云和石破天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 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 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 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板块构成” 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 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 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 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 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 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
2020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 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会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 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 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 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 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 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 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 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作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 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 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之举以及做出独剑漂游四方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 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 难立,狄云和石破天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 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 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 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板块构成”。 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 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 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 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 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 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
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 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 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 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 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 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 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 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B.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 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从 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 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B.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D.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 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 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C.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对 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D.“五四”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导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 状态
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 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 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 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 50- 70 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 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 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 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 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B. 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 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 《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从 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 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 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B. 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 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D. 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 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 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 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C. 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对 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D. “五四” 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导致 50-70 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 状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 注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 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 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 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 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 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 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 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 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 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 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这一方面需 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 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 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 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 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 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因此, 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 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 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 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 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 注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 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 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 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 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 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 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 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 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 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 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这一方面需 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 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 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 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 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 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因此, 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 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 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 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 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口 非常了解 不是很了解 没有考虑 口个性口兴趣口能力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没有考虑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创新意识 15.5 33.3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 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 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 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 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 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虑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 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 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 “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 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 报高考志愿时,仅有 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 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 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 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 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 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 进而进行客观的、主动的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4.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淸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 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 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 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D.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5.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 必然要求,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 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C.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 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D.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 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 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 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 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 进而进行客观的、主动的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4.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 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 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超过 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 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D.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5.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 必然要求,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 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C.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 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D.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 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