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股票市场中存在对信息的“过度反 应”和“反应不足”等现象。如果近期的收益朝相反方向转变, 投资者会错误的相信公司是处于均值回归状态,并且会对近期 的消息反应不足。如果投资者得到收益增长的信息,那么他们 会倾向于得出结论:公司正处于一种增长的状态,并且会过度 地推理趋势,导致过度反应。 3、锚定和保守。它指得是人们趋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过去 已有的估计相联系,即使有新的信息出现,也顽固的保有原来 的估计或者不能做出有效的调整,以至于估计过于保守的现象。 人们倾向于过高估计连续事件的概率,而过低估计不连续事件 的概率。锚定与保守是证券市场上盈余公告效应和动量效应的 原因之一。 4、损失厌恶。实验表明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 出不对称。人们并非厌恶风险,当他们认为合适时,他们会 选择赌上一把。人们的动机主要是躲避损失,而不是那么厌 恶不确定性,人们厌恶的是损失,损失总显得比收获更突出, 感受更强烈。人们面对同量损失带来得负效应为同量收
2、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股票市场中存在对信息的“过度反 应”和“反应不足”等现象。如果近期的收益朝相反方向转变, 投资者会错误的相信公司是处于均值回归状态,并且会对近期 的消息反应不足。如果投资者得到收益增长的信息,那么他们 会倾向于得出结论:公司正处于一种增长的状态,并且会过度 地推理趋势,导致过度反应。 3、锚定和保守。它指得是人们趋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过去 已有的估计相联系,即使有新的信息出现,也顽固的保有原来 的估计或者不能做出有效的调整,以至于估计过于保守的现象。 人们倾向于过高估计连续事件的概率,而过低估计不连续事件 的概率。锚定与保守是证券市场上盈余公告效应和动量效应的 原因之一。 4、损失厌恶。实验表明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 出不对称。人们并非厌恶风险,当他们认为合适时,他们会 选择赌上一把。人们的动机主要是躲避损失,而不是那么厌 恶不确定性,人们厌恶的是损失,损失总显得比收获更突出, 感受更强烈。人们面对同量损失带来得负效应为同量收
益的正效应的2.5倍。损失厌恶是投资者过早的抛售盈利股、迟 迟不凨意出售亏损股的原因,也是投资者过于频繁交易的原因 之 5、后悔厌恶。后悔厌恶是指当人们作出错误的决策时,对自己 的行为感到痛苦。后悔比损失更为痛苦,为了避免后悔,人们 常常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比如,人们常常因循守旧,不愿尝 试多样化。投资者趋向于等待一定的信息来到后,才做出决策, 即便这些信息对决策来讲并不重要 6、心理帐户。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 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帐户”。由于人 们对形式的偏好,导致他们会将同样的风险(或收益)记入不 同的心理帐户。因此他们在不同的形式(情况)下面对相同风 险(收益)时,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较好地解释了红利之迷。 7、证实偏差。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人们有时 会把一些附加证据错误地解释得对该设想有利,不再关注那些
益的正效应的2.5倍。损失厌恶是投资者过早的抛售盈利股、迟 迟不愿意出售亏损股的原因,也是投资者过于频繁交易的原因 之一。 5、后悔厌恶。后悔厌恶是指当人们作出错误的决策时,对自己 的行为感到痛苦。后悔比损失更为痛苦,为了避免后悔,人们 常常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比如,人们常常因循守旧,不愿尝 试多样化。投资者趋向于等待一定的信息来到后,才做出决策, 即便这些信息对决策来讲并不重要。 6、心理帐户。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 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帐户”。由于人 们对形式的偏好,导致他们会将同样的风险(或收益)记入不 同的心理帐户。因此他们在不同的形式(情况)下面对相同风 险(收益)时,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较好地解释了红利之迷。 7、证实偏差。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人们有时 会把一些附加证据错误地解释得对该设想有利,不再关注那些
支持或否定该设想的新信息。人们有一种寻找支持某个假设的 证据的倾向,这种证实而不是证伪的倾向叫“证实偏差” 8、时间偏好。传统经济学假定效用是随时间以指数的方式贴 现的。这就意味着人的偏好在时间变量上是一致的,无论何时, 他对效用的权衡都是一样的。但心理学的证据表明时间折现率 会随环境而改变,折现率有时会变得异常高,对收益的折现大 于对损失的贴现。拉宾( Rabin m,1996)认为,人们倾向于推 迟执行那些需要立即投入而报酬滞后的任务,而马上执行那些 能立即带来报酬而投入滞后的事情。比如,如果你要做一件不 喜欢做的事,即使知道拖到明天也许会更费劲一点,你可以仍 然出于本能把它拖到明天;但如果是一件你乐意的事情,你可 能就倾向于今天做完,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偏好。大量的心理学 实验研究指出,个人是按照双曲线而不是指数曲线来贴现未来 的效用值。 9、羊群行为。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 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 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
支持或否定该设想的新信息。人们有一种寻找支持某个假设的 证据的倾向,这种证实而不是证伪的倾向叫“证实偏差”。 8、时间偏好。传统经济学假定效用是随时间以指数的方式贴 现的。这就意味着人的偏好在时间变量上是一致的,无论何时, 他对效用的权衡都是一样的。但心理学的证据表明时间折现率 会随环境而改变,折现率有时会变得异常高,对收益的折现大 于对损失的贴现。拉宾(Rabin M,1996)认为,人们倾向于推 迟执行那些需要立即投入而报酬滞后的任务,而马上执行那些 能立即带来报酬而投入滞后的事情。比如,如果你要做一件不 喜欢做的事,即使知道拖到明天也许会更费劲一点,你可以仍 然出于本能把它拖到明天;但如果是一件你乐意的事情,你可 能就倾向于今天做完,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偏好。大量的心理学 实验研究指出,个人是按照双曲线而不是指数曲线来贴现未来 的效用值。 9、羊群行为。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 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 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