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1969年创立量子基金,在其后的26年不断发展壮大过 程中,为股东赚回了近35%的年均收益率。这显然已经不能够 简单归于运气,而更多的理解是索罗斯具有其他投机者不具备 的更为独到的东西,那就是索罗斯自己的独特金融理论。 1、索罗斯的方法轮。 索罗斯认为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和标准与研究社会现象的方 法和标准是有根本区别的。即社会科学对社会现象所进行的研 究中包含一个更多的因素—思维的参与者,而自然科学却不 含有这一因素。也就是说,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由于有了自 然现象与科学认识的严格分离,自然现象具有对人思维的独立 性,自然现象这一研究对象才能成为判断科学认识的真实性和 有效性的客观标准,自然科学因此具备了形成科学体系的条件 而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由于人的思维已经成为社会现象这 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形成了研究对象与研究者密不可分的混合 状态,因此社会科学不具备形成科学体系的条件
索罗斯1969年创立量子基金,在其后的26年不断发展壮大过 程中,为股东赚回了近35%的年均收益率。这显然已经不能够 简单归于运气,而更多的理解是索罗斯具有其他投机者不具备 的更为独到的东西,那就是索罗斯自己的独特金融理论。 1、索罗斯的方法轮。 索罗斯认为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和标准与研究社会现象的方 法和标准是有根本区别的。即社会科学对社会现象所进行的研 究中包含一个更多的因素——思维的参与者,而自然科学却不 含有这一因素。也就是说,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由于有了自 然现象与科学认识的严格分离,自然现象具有对人思维的独立 性,自然现象这一研究对象才能成为判断科学认识的真实性和 有效性的客观标准,自然科学因此具备了形成科学体系的条件。 而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由于人的思维已经成为社会现象这一 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形成了研究对象与研究者密不可分的混合 状态,因此社会科学不具备形成科学体系的条件
传统经济学理论用理性行为的假设对此进行了忽略处理。假设 要求参与者拥有完备的知识,从而产生资源最优配置的均衡理 论。但在真实世界中,往往存在的只是不完备认知和无法达到 的均衡 2、索罗斯的反射理论 传统的思想认为: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市场价格倾向于对市场 未来的发展作出精确的贴现。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错的。他 们代表着一种对未来的偏见。而且扭曲有双向影响:不仅市场 参与者以偏颇的观点进行,而他们的偏颇也会影响事件的发展 由于参与者的认知本质上便是错误的,而错误的认知与事件的 实际发展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这种关系也导致两 者之间缺乏对应( Correspondence),索罗斯称这种双向关联 为“反射” 索罗斯通过构造两个函数:认知函数与参与函数并把它们 表述成一对递归函数来阐述他的反射性理论
传统经济学理论用理性行为的假设对此进行了忽略处理。假设 要求参与者拥有完备的知识,从而产生资源最优配置的均衡理 论。但在真实世界中,往往存在的只是不完备认知和无法达到 的均衡。 2、索罗斯的反射理论 传统的思想认为: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市场价格倾向于对市场 未来的发展作出精确的贴现。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错的。他 们代表着一种对未来的偏见。而且扭曲有双向影响:不仅市场 参与者以偏颇的观点进行,而他们的偏颇也会影响事件的发展。 由于参与者的认知本质上便是错误的,而错误的认知与事件的 实际发展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这种关系也导致两 者之间缺乏对应(Correspondence),索罗斯称这种双向关联 为“反射”。 索罗斯通过构造两个函数:认知函数与参与函数并把它们 表述成一对递归函数来阐述他的反射性理论
认知函数: r=f(r) 参与函数: X=o(y)))) X:事态,Y:认知或思维 推出 Y=flo()J X=off(x) 参与者对事态的认知称为认知函数,参与者的思维对现实世界 的影响称为参与函数。在认知函数中,参与者所认知的事态是 自变量,而在参与函数中,参与者的思维是自变量。在研究社 会现象时,两个函数同时发挥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这样研究将不再产生 确定的结果。由于事态和思维两者均为因变量,所以一个初始 变化会同时引起事态和参与者的思维的进一步变化,而这两个 递归函数将不可能产生均衡点,存在的只是一个无限运动的过 程,索罗斯称这种相互作用为“反射性
Y = f (x) X = ( y) Y = f [( y)] X = [ f (x)] 认知函数: 参与函数: X:事态, Y:认知或思维 推出 参与者对事态的认知称为认知函数,参与者的思维对现实世界 的影响称为参与函数。在认知函数中,参与者所认知的事态是 自变量,而在参与函数中,参与者的思维是自变量。在研究社 会现象时,两个函数同时发挥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 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这样研究将不再产生 确定的结果。由于事态和思维两者均为因变量,所以一个初始 变化会同时引起事态和参与者的思维的进一步变化,而这两个 递归函数将不可能产生均衡点,存在的只是一个无限运动的过 程,索罗斯称这种相互作用为“反射性
反射理论适用于非常态的远离均衡。这是一种间歇出现而非 普遍适用的状态,在这一条件下,认知与现实之间出现过度背 离,只要现存的条件不发生显著的变化,认知与现实就不会趋 于一致,这种反射性的双重反馈机制便发生作用,金融市场将 出现单向的过程。 反射理论不适用于常态的近似均衡。只要把从认知与现实 之间的暂时背离加以忽略,有效市场理论所主张的随机漫步 理论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反射理论可以用于对冲击基金的宏观投资战略。在金融市 场上,大多数投资工具的价格波动范围(围绕均值)为一个标 准差,在宏观投资战略看来这属于正常波动,获利空间不大。 但是,当一些投资工具的价格波动超过两个标准差以上时,这 就为宏观投资战略提供了20年或30年才会岀现的非常投资机 会,这时投资工具的价格已经严重背离了其“真实”的价值 宏观投资战略抓住这个非常的价格/价值状态最终会恢复到正 常的价格/价值状态的投资机会进行投资而获利
反射理论适用于非常态的远离均衡。这是一种间歇出现而非 普遍适用的状态,在这一条件下,认知与现实之间出现过度背 离,只要现存的条件不发生显著的变化,认知与现实就不会趋 于一致,这种反射性的双重反馈机制便发生作用,金融市场将 出现单向的过程。 反射理论不适用于常态的近似均衡。只要把从认知与现实 之间的暂时背离加以忽略,有效市场理论所主张的随机漫步 理论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反射理论可以用于对冲击基金的宏观投资战略。在金融市 场上,大多数投资工具的价格波动范围(围绕均值)为一个标 准差,在宏观投资战略看来这属于正常波动,获利空间不大。 但是,当一些投资工具的价格波动超过两个标准差以上时,这 就为宏观投资战略提供了20年或30年才会出现的非常投资机 会,这时投资工具的价格已经严重背离了其“真实”的价值, 宏观投资战略抓住这个非常的价格/价值状态最终会恢复到正 常的价格/价值状态的投资机会进行投资而获利
之后,偏见和趋势可能重复受到外在震动力量的考验,如果 熬过考验,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一直到变成似乎无法动摇为止, 这称为加速期。等到信念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变得太大,使 参与者的偏见成为主角时,就会出现一个高点,称之为考验期 趋势可能靠着惯性继续维持,但是已不能再使信念强化,因而 导致走向平缓的状态,称之为停滞期。最后趋势变得依赖日渐 加深的偏见,散失信念注定会促成趋势反转,这种趋势反转就 是临界点,相反的趋势会在相反的方向自我强化,导致称为崩 溃的灾难性加速状态 索罗斯在他的投资活动中,发现金融市场运作原则类似科 学方法,做投资决策如同拟定科学假设,而实际状况是测试。 两者的差异只在于:投资决策之假设其目的是为赚钱,而非 建立一项普遍有效的结论。同样地这两种活动都牵涉了重大 的风险,成功则能带来相应的报酬,投资决策是金钱的报酬, 而科学研究则是研究成果的报酬。索罗斯将金融市场视为测 试假设的实验室,而且他非常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并非严 格的科学假设。理论水平充其量之能够达到炼金术的水平 所以他称成功投资是一种“金融炼金术
之后,偏见和趋势可能重复受到外在震动力量的考验,如果 熬过考验,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一直到变成似乎无法动摇为止, 这称为加速期。等到信念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变得太大,使 参与者的偏见成为主角时,就会出现一个高点,称之为考验期。 趋势可能靠着惯性继续维持,但是已不能再使信念强化,因而 导致走向平缓的状态,称之为停滞期。最后趋势变得依赖日渐 加深的偏见,散失信念注定会促成趋势反转,这种趋势反转就 是临界点,相反的趋势会在相反的方向自我强化,导致称为崩 溃的灾难性加速状态。 索罗斯在他的投资活动中,发现金融市场运作原则类似科 学方法,做投资决策如同拟定科学假设,而实际状况是测试。 两者的差异只在于:投资决策之假设其目的是为赚钱,而非 建立一项普遍有效的结论。同样地这两种活动都牵涉了重大 的风险,成功则能带来相应的报酬,投资决策是金钱的报酬, 而科学研究则是研究成果的报酬。索罗斯将金融市场视为测 试假设的实验室,而且他非常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并非严 格的科学假设。理论水平充其量之能够达到炼金术的水平, 所以他称成功投资是一种“金融炼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