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关于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国共有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环境保护大会,26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的文件,国务院《决定》和 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正在得到深入贯彻和落实。受国务院委托,国家 环保总局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华能等六家电力集团公司签订了减排 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污染减排指标;国务院批准召开了全国大气污 染防治工作会议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污染防治工作稳步 推进,建成并投运的燃煤电厂脱硫装机容量1.04亿千瓦,超过前10 年4600万千瓦的两倍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 价和“三同时”制度,对新开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 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 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了一批危害群众利益的环 境违法行为;吉林牤牛河水污染事件、湖南岳阳新墙河砷污染事件、 甘肃徽县铅中毒事件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发环境 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国际环境合作 进一步深化;环保系统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和制度“五大建设深 入推进,环境保护基础保障能力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成功召开了全 国环保科技大会,团结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 共同推进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2006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7%、能源消费总量比 上年增长9、3%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珠江、 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
3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关于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国共有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环境保护大会,26 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的文件,国务院《决定》和 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正在得到深入贯彻和落实。受国务院委托,国家 环保总局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华能等六家电力集团公司签订了减排 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污染减排指标;国务院批准召开了全国大气污 染防治工作会议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污染防治工作稳步 推进,建成并投运的燃煤电厂脱硫装机容量 1.04 亿千瓦,超过前 10 年 4600 万千瓦的两倍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 价和“三同时”制度,对新开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 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 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了一批危害群众利益的环 境违法行为;吉林牤牛河水污染事件、湖南岳阳新墙河砷污染事件、 甘肃徽县铅中毒事件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发环境 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国际环境合作 进一步深化;环保系统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和制度“五大建设”深 入推进,环境保护基础保障能力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成功召开了全 国环保科技大会,团结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 共同推进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2006 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10.7%、能源消费总量比 上年增长 9.3%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珠江、 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
污染;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南海、黄海近岸海 域水质良好,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远海海域 水质良好;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改善,重点城市空气质 量保持稳定。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四川、 云南以东的区域;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4 污染;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南海、黄海近岸海 域水质良好,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远海海域 水质良好;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改善,重点城市空气质 量保持稳定。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四川、 云南以东的区域;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淡水环境 状况 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 (简称国控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其中,河流 断面593个,湖库点位152个),|~Ⅲ类,Ⅳ、V类,劣V类水质的 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和石油类等。与上年相比,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保持稳定。 劣V类 I类 Ⅱ类 28% V类 Ⅳ类 2006年地表水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七大水系水质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 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 国控网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1~Ⅲ类,ⅣV 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其中,珠江、 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 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5 淡水环境 状 况 2006 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 (简称国控网)实际监测的 745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其中,河流 断面 593 个,湖库点位 152 个),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 断面比例分别为 40%、32%和 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和石油类等。与上年相比,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保持稳定。 七大水系水质 2006 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 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 国控网七大水系的 197 条河流 408 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 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46%、28%和 26%。其中,珠江、 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 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劣Ⅴ类 28% Ⅴ类 10% Ⅳ类 22% Ⅱ类 18% Ⅲ类 19% Ⅰ类 3% 2006 年地表水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劣V类 I类 Ⅱ类 Ⅳ类 Ⅲ类 nn4上心一型 ■劣Ⅴ类Ⅳ、V类 I~Ⅲ类 永 类 70% 比 例 30% 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 nnR上士业山厮兴则l 2006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七大水系1、类(%)Ⅲ类(%)Ⅳ类(%)V类(%)劣V类(%) 长江 18 12 5 7 黄河 珠江 松花江 3 21 淮河 海河 14 10 辽洞 27 总体 27 5 七大水系监测的98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Ⅲ类,Ⅳ、V类和劣V
6 2006 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七大水系 Ⅰ、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长江 58 18 12 5 7 黄河 18 32 25 0 25 珠江 58 24 15 0 3 松花江 3 21 48 7 21 淮河 5 21 37 7 30 海河 14 8 11 10 57 辽河 27 8 17 5 43 总体 27 19 23 5 26 七大水系监测的 98 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 2006 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2006 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3%、31%和26%。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 界断面水体为中度污染。 劣V类 I类 类 26% 23% V类 22% nn4L心区出断而出斷兴 长江水系长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10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 中,~Ⅲ类,Ⅳ、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6%、17%和 7%。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V类劣V类 ⅣV类5% I、Ⅱ类 Ⅲ类 nn二智山所兴 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云南昭通段和安徽芜湖段为轻度污染 其余河段水质为优或良好。与上年相比,干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总体属轻度污染,水质状况与上年持平。雅砻江、嘉陵 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岷江(岷江眉山段为轻度 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赣江南昌段
7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43%、31%和 26%。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 界断面水体为中度污染。 长江水系 长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103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 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76%、17%和 7%。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云南昭通段和安徽芜湖段为轻度污染, 其余河段水质为优或良好。与上年相比,干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总体属轻度污染,水质状况与上年持平。雅砻江、嘉陵 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岷江(岷江眉山段为轻度 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赣江南昌段 2006 年七大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Ⅳ类 12% Ⅴ类 5% 劣Ⅴ类 7% Ⅲ类 18% Ⅰ、Ⅱ类 58% 2006 年长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