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 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区 人民在中共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拓展 虹桥、提升功能、数字长宁、国际城区”的发展方针,深 入推进“四个走在前列 手办世博,一手抓发展,扎 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 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 七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上海市统计局下算 级,全年实现长宁区生产总值(GDP)578.87亿元,按可比 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全年实现区可统计范围增加值 309.93亿元,增长9.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0.61亿 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69.32亿元,增长 9.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总量的86.9%,比上年 提高0.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72.76亿 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营业税38.87亿元,增长 16.3%;企业所得税48.29亿元,增长42.3%;个人所得税 27.87亿元,增长3.8%;增值税27.53亿元,增长8.0% 区级财政收入72.08亿元,增长14.5%。“十一五”期间
1 2010 年上海市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 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区 人民在中共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拓展 虹桥、提升功能、数字长宁、国际城区”的发展方针,深 入推进“四个走在前列”。一手办世博,一手抓发展,扎 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 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 七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上海市统计局下算一 级,全年实现长宁区生产总值(GDP)578.87 亿元,按可比 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5.3%。全年实现区可统计范围增加值 309.93 亿元,增长 9.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 40.61 亿 元 , 增 长 7.5% ;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269.32 亿 元 , 增 长 9.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总量的 86.9%,比上年 提高 0.2 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 172.76 亿 元,比上年增长 17.3%,其中,营业税 38.87 亿元,增长 16.3%;企业所得税 48.29 亿元,增长 42.3%;个人所得税 27.87 亿元,增长 3.8%;增值税 27.53 亿元,增长 8.0% 。 区级财政收入 72.08 亿元,增长 14.5%。“十一五”期间
区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73.5亿元,年均增长14.8%(见图 1)。财政支出85.50亿元,增长15.1%,其中,教育支出 11.03亿元,增长19.3%;公共安全支出6.59亿元,增长 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6亿元,增长11.9%;医疗 卫生支出3.68亿元,增长13.7%;科学技术支出3.18亿 元,增长17.2%。 图1”十一五“时期长宁区区级财政收入及增长 00000000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010年 区级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9.85亿元,增长8.2%,其中,建设和改造投资2.36亿 元,增长28.6%;商品房投资37.49亿元,下降1.1%,其 中,住宅投资20.82亿元,增长10.4%。从产业投向看,第 三产业投资59.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9.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63.96亿 元,比上年增长27.4%,占全区税收的40.0%,继续保持我 区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房地产业实现税收45.78亿元, 増长11.5%,占全区税收的28.6%;现代业态商业实现税收 33.52亿元,增长19.3%,占全区税收的21.0%;都市型工 业实现税收7.52亿元,增长30.2%,占全区税收的4.7% 2
2 区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 273.5 亿元,年均增长 14.8%(见图 1)。财政支出 85.50 亿元,增长 15.1%,其中,教育支出 11.03 亿元,增长 19.3%;公共安全支出 6.59 亿元,增长 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6.16 亿元,增长 11.9%;医疗 卫生支出 3.68 亿元,增长 13.7%;科学技术支出 3.18 亿 元,增长 17.2%。 图1 ”十一五“时期长宁区区级财政收入及增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0 5 10 15 20 25 区级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9.85 亿元,增长 8.2%,其中,建设和改造投资 22.36 亿 元,增长 28.6%;商品房投资 37.49 亿元,下降 1.1%,其 中,住宅投资 20.82 亿元,增长 10.4%。从产业投向看,第 三产业投资 59.6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99.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 63.96 亿 元,比上年增长 27.4%,占全区税收的 40.0%,继续保持我 区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房地产业实现税收 45.78 亿元, 增长 11.5%,占全区税收的 28.6%;现代业态商业实现税收 33.52 亿元,增长 19.3%,占全区税收的 21.0%;都市型工 业实现税收 7.52 亿元,增长 30.2%,占全区税收的 4.7%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 建交系统政企分开;推进希晨餐饮公司改制;完成43户企 业关停并转;完善企业财务监管和法人治理结构;完成国 资收益收缴6415万元;区国有企业集团实现主菅业务收入 71亿元,净利润5.1亿元,税收7.57亿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全年并联审批841件项 目;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26项、调整70项 审批事项。9个委、办、局19项行政审批事项作为长宁区 第一批实行告知承诺制行政审批项目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9.56亿元,比上年下降16.8%; 工业销售产值83.0亿元,增长25.7%,其中,非公经济工 业销售产值62.09亿元,占总量的74.8%;工业产品销售率 104.3%,比上年上升7.4个百分点 区域内在地统计工业企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黑 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 备、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7个行业实现销售产值66.61亿 元,占全区工业销售产值的80.3%。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 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5.94亿元,占19.2%。全区高新技术 销售产值22.53亿元,占全区工业销售产值的27.1%。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81.42亿元;施工面积 191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6%;竣工面积381.2万 平方米,增长18.1%。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
3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 建交系统政企分开;推进希晨餐饮公司改制;完成 43 户企 业关停并转;完善企业财务监管和法人治理结构;完成国 资收益收缴 6415 万元;区国有企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1 亿元,净利润 5.1 亿元,税收 7.57 亿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全年并联审批 841 件项 目;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 26 项、调整 70 项 审批事项。9 个委、办、局 19 项行政审批事项作为长宁区 第一批实行告知承诺制行政审批项目。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79.56 亿元,比上年下降 16.8%; 工业销售产值 83.0 亿元,增长 25.7%,其中,非公经济工 业销售产值 62.09 亿元,占总量的 74.8%;工业产品销售率 104.3%,比上年上升 7.4 个百分点。 区域内在地统计工业企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黑 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 备、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7 个行业实现销售产值 66.61 亿 元,占全区工业销售产值的 80.3%。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 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 15.94 亿元,占 19.2%。全区高新技术 销售产值 22.53 亿元,占全区工业销售产值的 27.1%。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 181.42 亿元;施工面积 1912.8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39.6%;竣工面积 381.2 万 平方米,增长 18.1%。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
生产率达到人均23.7万元 批发、零售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53亿元,比上年增 长12.8%,其中,吃的商品零售总额58.46亿元,占 27.9%;穿的商品零售总额34.89亿元,占16.7%;用的商 品零售总额108.96亿元,占52.0%;烧的商品零售总额 7.23亿元,占3.4%。“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累计完成837.38亿元,年均增长13.5%(见图2)。 图2"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 10 100 0 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一比上年增长(% 全区连锁商业网点550余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50 余家,便利店300余家。全区连锁商业零售额71.72亿 元,占总量的34.2%,比上年增长8.5%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591.26亿元,增长33.9%。至 年末,全区各类市场54家,其中,农副产品市场32家, 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11家,其他类市场11家。 至年末,全区旅行社61家;全年组团人数210.54万 人次,增长16.9%;接待人数113.72万人次,增长46.0% 菅业收入60.44亿元,增长17.5%。主要景点全年接待游客
4 生产率达到人均 23.7 万元。 三、批发、零售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9.53 亿元,比上年增 长 12.8% , 其 中 , 吃 的 商 品 零 售 总 额 58.46 亿 元 , 占 27.9%;穿的商品零售总额 34.89 亿元,占 16.7%;用的商 品零售总额 108.96 亿元,占 52.0%;烧的商品零售总额 7.23 亿元,占 3.4%。“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累计完成 837.38 亿元,年均增长 13.5%(见图 2)。 图2 "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 0 50 100 150 200 25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0 5 10 15 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 全区连锁商业网点 550 余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 50 余家,便利店 300 余家。全区连锁商业零售额 71.72 亿 元,占总量的 34.2%,比上年增长 8.5%。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2591.26 亿元,增长 33.9%。至 年末,全区各类市场 54 家,其中,农副产品市场 32 家, 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 11 家,其他类市场 11 家。 至年末,全区旅行社 61 家;全年组团人数 210.54 万 人次,增长 16.9%;接待人数 113.72 万人次,增长 46.0%; 营业收入 60.44 亿元,增长 17.5%。主要景点全年接待游客
214.7万人次,增长49.6%。“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旅 游人数543.9万人次,年均增长8.8%(见图3) 图3"十一五"时期长宁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次与增长速度 100 40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全年接待旅游人次(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全区星级宾馆27家,其中,五星级9家、四星级6 家,区53家主要宾馆(饭店)全年菅业收入33.0亿元, 增长46.8%;接待人数215.8万人次,增长67.4%。 虹桥机场全年起降航班21.9万架次,比上年增长 15.8%,占全市两大机场起降航班总量的39.7%;国内进出 港旅客3129.52万人次,增长24.8%,占全市国内航线进出 港旅客总量的43.6%;国际进出港旅客97万人次,增长 23.4%,占全市国际航线进出港旅客总量的6.4%。货物吞吐 量48万吨,增长9.3%,占全市货物吞吐量的13.0% 四、现代服务业和虹桥涉外商务区 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现代服 务业实现税收6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信息 服务业实现税收12.59亿元,增长14.0%;专业服务业实现 税收21.09亿元,增长36.1%;现代物流业实现税收12.0 亿元,增长46.1%;会展旅游业实现税收5.34亿元,增长 24.8%;文化服务业实现税收3.87亿元,增长16.6%;金融
5 214.7 万人次,增长 49.6%。“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旅 游人数 543.9 万人次,年均增长 8.8%(见图 3)。 图3"十一五"时期长宁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次与增长速度 0 50 100 15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40 -20 0 20 40 60 80 全年接待旅游人次( 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 %) 全区星级宾馆 27 家,其中,五星级 9 家、四星级 6 家,区 53 家主要宾馆(饭店)全年营业收入 33.0 亿元, 增长 46.8%;接待人数 215.8 万人次,增长 67.4%。 虹桥机场全年起降航班 21.9 万架次,比上年增长 15.8%,占全市两大机场起降航班总量的 39.7%;国内进出 港旅客 3129.52 万人次,增长 24.8%,占全市国内航线进出 港旅客总量的 43.6%;国际进出港旅客 97 万人次,增长 23.4%,占全市国际航线进出港旅客总量的 6.4%。货物吞吐 量 48 万吨,增长 9.3%,占全市货物吞吐量的 13.0%。 四、现代服务业和虹桥涉外商务区 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现代服 务业实现税收 63.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4%,其中,信息 服务业实现税收 12.59 亿元,增长 14.0%;专业服务业实现 税收 21.09 亿元,增长 36.1%;现代物流业实现税收 12.0 亿元,增长 46.1%;会展旅游业实现税收 5.34 亿元,增长 24.8%;文化服务业实现税收 3.87 亿元,增长 16.6%;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