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第三章蛋白质的营养 课型‖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第四节蛋白质、氨基酸品种和利用对象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1.掌握:氨基酸的平衡 2.熟悉:氨基酸的种类和名称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代谢、理想蛋白质 教学难点1.理想蛋白质 匚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四节、蛋白质、氨基酸品种和利用 一、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 10分钟(一)必需氨基酸 10分钟(二)非必需氨基酸 15分钟 限制性氨基酸 理想蛋白质 10分钟(一)概念 10分钟(二)理想蛋白质在实践生产中应用的关键 30分钟四、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一)饲粮氨基酸含量的表示法 (二)氨基酸的缺乏 (三)氨基酸的不平衡 (四)氨基酸的互补 (五)氨基酸的拮抗 (六)氨基酸中毒 (七)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10分钟五、反刍动物对NPN的利用 小 结「1.必需氨基、非必需氨基 (5分钟)|2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思考题|1理想蛋白顾模式在实际中存在吗
教学课题 第三章 蛋白质的营养 第四节 蛋白质、氨基酸品种和利用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 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氨基酸的平衡 2.熟悉:氨基酸的种类和名称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代谢、理想蛋白质 教学难点 1.理想蛋白质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30 分钟 10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四节、蛋白质、氨基酸品种和利用 一、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 (一)必需氨基酸 (二)非必需氨基酸 二、限制性氨基酸 三、理想蛋白质 (一)概念 (二)理想蛋白质在实践生产中应用的关键 四、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一)饲粮氨基酸含量的表示法 (二)氨基酸的缺乏 (三)氨基酸的不平衡 (四)氨基酸的互补 (五)氨基酸的拮抗 (六)氨基酸中毒 (七)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五、反刍动物对 NPN 的利用 小 结 (5 分钟) 1.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2.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思 考 题 1.理想蛋白质模式在实际中存在吗
教学课题第四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课型|家啬饲养学理论课 第一节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对象2001级本科 用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教学目的1.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2.熟悉: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 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教学难点1.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性质 10分钟(一)单糖 10分钟(二)双糖 10分钟(三)多糖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10分钟(一)碳水化合物的供能贮能作用 15分钟(二)结构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10分钟(三)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 10分钟(四)碳水化合物的其它作用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10分钟(一)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 10分钟(二)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 结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5分钟) 考题1.礦水化合物还有那些其它作用
教学课题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第一节 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 用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 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2.熟悉: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 教学重点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教学难点 1.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性质 (一)单糖 (二)双糖 (三)多糖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供能贮能作用 (二)结构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三)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 (四)碳水化合物的其它作用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一、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一)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 (二)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 小 结 (5 分钟) 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思 考 题 1.碳水化合物还有那些其它作用
教学课题第四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课型‖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第三节结构性多糖 对象2001级本科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教学目的1.掌握:粗纤维对动物的作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过程 2.熟悉:粗纤维的利用过程 教学重点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 教学难点1.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20分钟 、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 20分钟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一)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二)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第三节结构性多糖 25分钟 粗纤维对动物的作用 (一)粗纤维不易消化 (二)粗纤维对肠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 (三)粗纤维对反刍动物和马属动物是重要的能量来源 15分钟 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 15分钟 、单胃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 结1.粗纤维对动物的作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过程 (5分钟) 「思考题[:单期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粗纤能利用的区别
教学课题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第三节 结构性多糖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 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粗纤维对动物的作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过程 2.熟悉:粗纤维的利用过程 教学重点 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 教学难点 1.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 分钟 20 分钟 25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二、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 三、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一)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二)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第三节 结构性多糖 一、粗纤维对动物的作用 (一)粗纤维不易消化 (二)粗纤维对肠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 (三)粗纤维对反刍动物和马属动物是重要的能量来源 二、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 三、单胃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 小 结 (5 分钟) 1. 粗纤维对动物的作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过程 思 考 题 1.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粗纤维利用的区别
教学课题第五章脂类营养 型|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第一节脂类化学及其作用 象[2001级本科 教学目的1.掌握: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2.熟悉:脂类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重点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脂类在体组成中的作用 匚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脂类化学及其作用 10分钟 、脂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脂类的主要性质 15分钟(一)脂类的水解特性 15分钟(二)脂类的氧化酸败 15分钟(三)脂肪酸的氢化 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10分钟(一)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15分钟(二)脂类在体组成中的作用 15分钟(三)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它作用 结1.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5分钟) 思考题1脂类的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它作用
教学课题 第五章 脂类营养 第一节 脂类化学及其作用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 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2.熟悉:脂类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重点 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1.脂类在体组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脂类化学及其作用 一、脂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二、脂类的主要性质 (一)脂类的水解特性 (二)脂类的氧化酸败 (三)脂肪酸的氢化 三、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二)脂类在体组成中的作用 (三)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它作用 小 结 (5 分钟) 1.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思 考 题 1.脂类的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它作用
教学课题第五章脂类营养 课型‖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对象2001级本科 第三节必需脂肪酸 教学目的|1.掌握:脂类代谢及其效率 2熟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作用 匚教学重点「必须脂肪的作用 教学难点1.脂类代谢过程 匚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脂类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10分钟(一)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 15分钟(二)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 10分钟 、脂类的转运 15分钟 脂类代谢及其效率 (一)脂类代谢 第三节、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物学作用 15分钟(一)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生物学功能 10分钟(二)EFA缺乏及判断 10分钟(三)EFA的生物学功能 10分钟二、动物EFA的来源和供给 结1.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5分钟)|2.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作用 思考题|1.怎样进行EA缺乏的判断
教学课题 第五章 脂类营养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三节 必需脂肪酸 课型 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2001 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脂类代谢及其效率 2.熟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重点 必须脂肪酸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脂类代谢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一、脂类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一)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 (二)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 二、脂类的转运 三、脂类代谢及其效率 (一)脂类代谢 第三节、必需脂肪酸 一、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物学作用 (一)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生物学功能 (二)EFA 缺乏及判断 (三)EFA 的生物学功能 二、动物 EFA 的来源和供给 小 结 (5 分钟) 1.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2.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作用 思 考 题 1.怎样进行 EFA 缺乏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