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解池中,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用惰性电极 2H,0I)→02(g)+4H+4e 电源 e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2Ht(aq)+2e-→H2(g) Pt 电极上的反应次序由 Na,SO 离子的活泼性决定 电解池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在电解池中, 用惰性电极 - 电源 + 电解池 + Pt - e - e - Pt Na SO2 4 ( ) ( 2 2 2H O l O g) 4H 4e → + ++ − ( ) ( 2 2H aq 2e H g) + − + → 电极上的反应次序由 离子的活泼性决定
2.Faraday电解定律 Faraday归纳了多次实验结果,于1833 年总结出了电解定律 (1)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 量与通入的电荷量成正比。 (2)若将几个电解池串联,通入一定的电 荷量后,在各个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 物质的量相等。 Ag e> Ag Cu +e Cu Au +e Au(s)
2. Faraday电解定律 Faraday 归纳了多次实验结果,于1833 年总结出了电解定律 (1)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 量与通入的电荷量成正比。 (2)若将几个电解池串联,通入一定的电 荷量后,在各个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 物质的量相等。 + Ag Ag e − + → 3+ e 1 1 Au Au(s) 3 3 − + → 2+ e 1 1 Cu Cu 2 2 − + →
Ag +e〉 Ag +e Cu 2 +e-→
3+ e 1 1 Au Au(s) 3 3 − + → 2+ e 1 1 Cu Cu 2 2 − + → + Ag Ag e − + →
人们把在数值上等于1mol元电荷的电量称为 Faraday常数。 已知元电荷电量e为1.6022×1019C F=L·e =6.022×1023m0l×1.6022×10-19C =96484.6C.mo1-1 ≈96500C.mo1-
人们把在数值上等于1 mol元电荷的电量称为 Faraday常数。 已知元电荷电量 e 为 19 1.6022 10 C − F L e = 23 19 6.022 10 mol 1.602 2 10 C − = 1 96 484.6 C mol− = 1 96 500 C mol−
如果在电解池中发生如下反应: M2++ze→M(S) 电子得失的计量系数为乙+,欲从阴极上沉积 出1molM(s,即反应进度为1mol时,需通入的电 量为2 e6=1)=zeL=z.F 若反应进度为5时需通入的电量为 O5)=z+F5
电子得失的计量系数为 z+,欲从阴极上沉积 出1 mol M(s),即反应进度为1 mol 时,需通入的电 量为 Q M e M(s) z z + − + + → Q z eL z F ( 1) + + = = = Q z F ( ) + = 如果在电解池中发生如下反应: 若反应进度为 时需通入的电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