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简析 本单元课文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选编了4篇课文。这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 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编排上采用了“一篇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的方式 文章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等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精 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三篇略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 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这一单元课文以介绍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 谋篇布局及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二”及“回顾·拓展二”,让学生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激发学生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并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 内容简说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北京的春节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表 藏戏 现了藏戏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各具特色的 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民居展示了我国地方民居的多姿多彩。 和田的维吾 课文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当地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表 尔人达了作者对和田的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自主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词
1 第二单元 本单元课文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选编了 4 篇课文。这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 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编排上采用了“一篇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的方式。 文章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等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精 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三篇略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 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这一单元课文以介绍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 谋篇布局及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二”及“回顾·拓展二”,让学生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激发学生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并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 内容简说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藏戏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表 现了藏戏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各具特色的 民居 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展示了我国地方民居的多姿多彩。 和田的维吾 尔人 课文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当地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表 达了作者对和田的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 1.会写 14 个生字,自主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感受作者介绍的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引导学生学习详写和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感受祖国各民族多样的民俗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课时分配 6.《北京的春节》…… …………2~3课时 7.《藏戏》… 1~2课时 83.《各具特色的民居》…… 1~2课时 9°.《和田的维吾尔人》…………… 口语交际·习作二 …3~4课时 回顾·拓展二… 1~2课时 教法与学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再现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加深学生的感悟。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其他地区的民风民俗的相关资料,增进对祖 国的了解。 3.本单元略读课文较多,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6.北京的春节 课题 北京的春节 课型 新授课
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感受作者介绍的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引导学生学习详写和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感受祖国各民族多样的民俗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6.《北京的春节》……………………………………………………………… 2~3 课时 7 * .《藏戏》……………………………………………………………………… 1~2 课时 8 * .《各具特色的民居》………………………………………………………… 1~2 课时 9 * .《和田的维吾尔人》………………………………………………………… 1~2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 3~4 课时 回顾·拓展二 …………………………………………………………………… 1~2 课时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再现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加深学生的感悟。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其他地区的民风民俗的相关资料,增进对祖 国的了解。 3.本单元略读课文较多,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6.北京的春节 课题 北京的春节 课型 新授课
《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语言质朴、生动,反 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本 课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 设计说明 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学习课文。在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创设情境法、感悟品读法、读写结合法等多种教 学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老舍的语言 风格,学习按一定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学前准备 2.搜集与春节有关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学前准备 2.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图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1.谈话导入:同学们,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 理由。 、谈话导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1.唤起学生对春节热闹1写出三个过春节的情景。 入,引出新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喜庆气氛的回忆。 课。(用时:5|的。(播放动漫、童谣 2.欣赏动漫、童谣 分钟) 3.现在,就让我们跟 3.说说你对春节的印象。 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 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 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
3 设 计 说 明 《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语言质朴、生动,反 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本 课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 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学习课文。在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创设情境法、感悟品读法、读写结合法等多种教 学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老舍的语言 风格,学习按一定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与春节有关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图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谈话导 入, 引出新 课。(用时:5 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 理由。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 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 的。(播放动漫、童谣) 3.现在,就让我们跟 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 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 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 1.唤起学生对春节热闹 喜庆气氛的回忆。 2.欣赏动漫、童谣。 3.说说你对春节的印象。 1.写出三个过春节的情景
力十足的年文化。 1.把课文读正确、句子读 1.引导学生自由通读通顺,同桌间互读检查。 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圈画新字 2组织学生学习生字生词 2.在带点字恰当的读音下 新词,教师重点指导3.自学交流学习字词。面画横线。 熬”“榛”“栗”的读|正确读写“腊月、初旬、蒜瓣、|断( Jian Jian) 音及笔画。 饺子、栗子、翡翠、杂拌儿 万象更新( geng geng) 3.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榛子、爆竹、风筝、逛庙会、 差不多( chacha) 说出“热闹、忙乱、喜庆、走马灯、万象更新、张灯结 正月( zheng zheng) 初读课 团圆”等初步感受。 彩”等词语。 文,自学字 4.设疑,释疑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 词。(用时: (1)作者是以什么作 (1)找出本文的记叙线词。 20分钟) 为记叙线索的?(明确:索。看一看插图,说一说老北 )腊八粥 时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你留下 )新衣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了什么印象。 )庙会 (2)让同学们自由读 (2)小组内交流读懂的 ((( )毛驴 课文,交流读懂的地方和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腊八蒜 不懂的地方 (3)说一说文中描写的 )年画 (3)请找出文中描写重要日子。(腊八、腊月二十 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 五、正月十九)
4 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 初读课 文, 自学字 词。(用时: 20 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通读 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学习生字 新词,教 师 重 点 指 导 “熬”“榛”“栗”的读 音及笔画。 3.引导学生结合阅读 说出“热闹、忙乱、喜庆、 团圆”等初步感受。 4.设疑,释疑。 (1)作者是以什么作 为记叙线索的?(明确: 时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让同学们自由读 课文,交流读懂的地方和 不懂的地方。 (3)请找出文中描写 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1.把课文读正确、句子读 通顺,同桌间互读检查。 2.自由读课文,圈画新字 生词。 3.自学、交流,学习字词。 正确读写“腊月、初旬、蒜瓣、 饺子、栗子、翡翠、杂拌儿、 榛子、爆竹、风筝、逛庙会、 走马灯、万象更新、张灯结 彩”等词语。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找出本文的记叙线 索。看一看插图,说一说老北 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 (2)小组内交流读懂的 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3)说一说文中描写的 重要日子。(腊八、腊月二十 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 五、正月十九) 2.在带点字恰当的读音下 面画横线。 间.断(jiān jiàn) 万象更.新(ɡēnɡ ɡènɡ) 差.不多(chā chà) 正.月(zhēnɡ zhènɡ)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 词。 ( )腊八粥 ( )新衣 ( )庙会 ( )毛驴 ( )腊八蒜 ( )年画
1.引导学生了解春节 的时间和习俗。 1.默读课文,自主、合作 (1)北京的春节是从完成阅读思考题。 4.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 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 (1)快速浏览课文,找 开始,到结 束的? 出答案。 三、细读课 束,有一个多月。 2)阅读课文,填写 (2)默读课文,合作填 文,了解习 5.写出几种老北京春节的 学生活动卡 写学生活动卡。 俗。(用时 2.组织学生汇报交 2全班交流,理清顺/佘 10分钟) 流,教师相机点拨,理清|说说对北京春节的总体印象 顺序。 (年前一一繁忙;过年一一热 3.指导朗读课文,深闹:结束一一平静) 入体会老北京春节的习 3.朗读,体会 俗 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 四、回顾总/习内容。 2.布置作业:抄写词 6.用所给的词语写句子。 结,布置作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张灯结彩 业。(用时:5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 分钟) 截然不同各形各色 色味双美灯火通宵 《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 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我先让 学生初读课文、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在教学过程 中主要以读为主,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 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通过朗读春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日子,让学生加深感 受。最后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了作者热爱 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5 三、 细读课 文, 了解习 俗。(用时: 10 分钟) 1.引导学生了解春节 的时间和习俗。 (1)北京的春节是从 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 束的? (2)阅读课文,填写 学生活动卡。 2. 组 织 学生 汇 报 交 流,教师相机点拨,理清 顺序。 3.指导朗读课文,深 入体会老北京春节的习 俗。 1.默读课文,自主、合作 完成阅读思考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 出答案。 (2)默读课文,合作填 写学生活动卡。 2.全班交流,理清顺序, 说说对北京春节的总体印象。 (年前——繁忙;过年——热 闹;结束——平静) 3.朗读,体会。 4.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 从 开始,到 结 束,有一个多月。 5.写出几种老北京春节的 习俗。 四、 回顾总 结, 布置作 业。(用时:5 分钟) 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 习内容。 2.布置作业:抄写词 语。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各形各色 色味双美 灯火通宵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6.用所给的词语写句子。 张灯结彩: 教 学 反 思 《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 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我先让 学生初读课文、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在教学过程 中主要以读为主,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 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通过朗读春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日子,让学生加深感 受。最后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了作者热爱 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