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态)。不據杂叙述者的介入仿佛人物的意识活动直接呈现在我们而前 因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外部动作的报据,而外部动作则是他内心世界 的体现。只有把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描绘,才能塑造 出具有艺术自 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我国很多古典作家 ,特别是那些优秀 古典作家,虽然在理论上没有对心理描写进行过总结和闲述,但是在创作实践中 却已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种表现手法,有的并且运用得很出色。 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是很平就有的。从文学创作发展的历史记羲来 看,先秦到两汉这设时期还无小说创作。只有到了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大量出现 我们现在所谓的小说创作 现的 单形阶。 这个时出残山小语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 尽管这些作品还没有脱尽 的形式,不论是人物塑造或情 节描写都还不够丰满、细致,失之简略。但是其中也有不少篇什,有人物形象,有 故事情节,有较为完整的艺术结构,也有艺术上的想象和虚构,已初具短篇小说 的规模和特征了。随着魏晋南北朝志怪、 、志人小小说的产生,作为小说创作的表现 手法之一的心理描写,也就从其母体中孕育出世了, 我们知道,小说是写人的艺 术 尽管当时的作家还不曾意识到这 ,但是 确实已塑造了不少性格较为鲜明 人物形象。当然,他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也跟他们的创作思想一样,不 可能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时的作 家们为了把人物写活,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方面来描画他们笔下的人物。 从罗 此志怪 志人作品来看,采用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划人物性格的手法 遍;但是也 作品是通过作者对人物的 动的 刻划来 显示人物性格的。 因此可以说,自它出世之日起,在它的有机体内就孕育着促使 它之所以成为小说的种种艺术表现手法,其中也有心理描写。如: 阿不惧当死,而喜得为泰山令,惟恐济言不信也。 曰:“若如节下言,阿之愿也。 不知肾子欲得何积?”济曰:“椭地下乐者与 之。”阿曰: 当奉教1”乃厚赏之 《列吴传·孙阿》 这是篇记述梦验的志怪小说,但是它却生动地反映了梦寐求求官者的典型 心理状态。小说中的孙阿原是太祖庙西的歌者,但是他孜孜以求的是做官;只要 有官做那怕是阴曹地府的官,他也,是乐于为之的。所以他听说死后可为泰山今 不但“不当死 画电他的原 要人家保证无误,才肯就死。看,这不是活画出这个官迷想做官又怕白死的心理 状态吗? 韩寿美姿容,贾充辞以为株。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悦之,·衡坏 存想,发于吟泳。后碑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春闻之心动,遂请碑潜修 音问,及期往宿,春娇捷绝人,阶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找,悦畅有 异常 世 培 韩寿》 是记迷韩寿与贾充女偷情终成夫妻的。作者写贾充女偷看到美姿容的韩 寿后,即“悦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的善悦心情,以及韩寿瑜墙而入,偷情成后, 充女表现出来的难以掩饰的欢乐神态,不是描写得很生动、逼真吗? 《世说新语·石崇王恺》里描写石卷与王恺斗宝燕富.当王恺的一珊瑚树站 石票击碎后 恺既惋惜, 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待到石崇用更加光彩 目的珊瑚树加倍赔偿后,他又 “惆然自失” ,这么三言两语,王恺 治而为珊瑚 击碎而暗自院惜,继而为李富失败,脸上无光的心理活动,就跃然纸上了。仅从上 举的几例就可看出,魏晋南北期的志怪、志人小说中已经有心理描写了,而且这
时态),不掺杂叙述者的介入,仿佛人物的意识活动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 因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外部动作的根据,而外部动作则是他内心世界 的体现。只有把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描绘,才能塑造 出具有艺术魅力、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我国很多古典作家,特别是那些优秀的 古典作家,虽然在理论上没有对心理描写进行过总结和阐述,但是在创作实践中 却已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种表现手法,有的并且运用得很出色。 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是很早就有的。从文学创作发展的历史记载来 看,先秦到两汉这段时期还无小说创作。只有到了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大量出现 我们现在所谓的小说创作。这个时期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 雏形阶段。尽管这些作品还没有脱尽“残丛小语”的形式,不论是人物塑造或情 节描写都还不够丰满、细致,失之简略。但是其中也有不少篇什,有人物形象,有 故事情节,有较为完整的艺术结构,也有艺术上的想象和虚构,已初具短篇小说 的规模和特征了。随着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的产生,作为小说创作的表现 手法之一的心理描写,也就从其母体中孕育出世了。我们知道,小说是写人的艺 术。尽管当时的作家还不曾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确实已塑造了不少性格较为鲜明 的人物形象。当然,他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也跟他们的创作思想一样,不 可能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时的作 家们为了把人物写活,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方面来描画他们笔下的人物。从现 有的一些志怪、志人作品来看,采用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划人物性格的手法 比较多,也比较普遍;但是也有不少作品是通过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刻划来 显示人物性格的。因此可以说,自它出世之日起,在它的有机体内就孕育着促使 它之所以成为小说的种种艺术表现手法,其中也有心理描写。如: 阿不惧当死,而喜得为泰山令,惟恐济言不信也。 曰:“若如节下言,阿之愿也。不知贤子欲得何职?”济曰:“随地下乐者与 之。”阿曰:“机当奉教 l”乃厚赏之。 —《列吴传·孙阿》 这是篇记述梦验的志怪小说,但是它却生动地反映了梦寐求求官者的典型 心理状态。小说中的孙阿原是太祖庙西的歌者,但是他孜孜以求的是做官;只要 有官做,那怕是阴曹地府的官,他也是乐于为之的。所以他听说死后可为泰山令, 不但“不惧当死”,而且.十分愿意即死。但又怕这话不实,一再申说他的心愿, 要人家保证无误,才肯就死。看,这不是活画出这个官迷想做官又怕白死的心理 状态吗? 韩寿美姿容,贾充辞以为株。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悦之,·衡坏 存想,发于吟泳。后碑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碑潜修 音问,及期往宿,寿娇捷绝人,阶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悦畅有 异常。—《世说新语·韩寿》 这是记述韩寿与贾充女偷情终成夫妻的。作者写贾充女偷看到美姿容的韩 寿后,即“悦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的喜悦心情,以及韩寿瑜墙而入,偷情成后, 充女表现出来的难以掩饰的欢乐神态,不是描写得很生动、逼真吗? 《世说新语·石崇王恺》里描写石崇与王恺斗宝夸富,当王恺的一珊瑚树被 石祟击碎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待到石崇用更加光彩夺 目的珊瑚树加倍赔偿后,他又“惘然自失”,这么三言两语,王恺始而为珊瑚树被 击碎而暗自惋惜,继而为夸富失败,脸上无光的心理活动,就跃然纸上了。仅从上 举的几例就可看出,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中已经有心理描写了,而且这
种描写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描写的,如上举的几例里类于“恒怀 存想,发于吟咏” “普策处根芸奔芸亡”幕幕都是是千有露心理的使人春了 莫邪》里的楚王杀害干将莫邪后,通过他梦见干将莫邪的儿子眉间尺报仇而悬 捉拿的描写,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统治者既残暴又怯弱的心理特征。此外,还有用 书信方式表现人物心理的,如《搜神记·韩凭夫妇》里有这么一段: 求康王会人韩凭泰囊何氏善。康王本之。凭怨。王囚之论为盛旦。童密 普传书煤其接日 其面河大水日出当心” 何氏这封隐约而又筒短的书信,既是对她丈夫说的,也是她对着太阳发誓 实际上就是地心灵深处的自我剖白,以此米表达地坚贞不谕的爱情以及与康王 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封书信在这里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现在所谓的内心独白。除 了直接描写以及梦幻、独白等特殊方式外,还通过人物的外表情态和行动来表现 他的心理活动的,如《笑林·汉世老人》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 余半在,闭目以投乞者。 这个俭音者这种不愿意借钱给人,却又不好意思拒绝,但又实在舍不得的矛 盾心理,并没有人物的内心独白,也没有作者的客观叙述介绍,完全是通过人物 的外表情态和行动表达出来的。这种由外入内的褐示人物心灵的方法,在具体创 作中有时较之直接心理描写 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还要强烈 从以上的事实,可知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是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 志人小说出现时就已开始形成的,可谓源远流长了。 感到畅快、高兴,但仍然害怕对方因此而变心的复杂心情,都是为了展示地 的重义而又多情的性格特征的。这篇作品中写龙女的情节笔墨不多,但是地的性 格还是刻划得很充分,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身份,选择在不同的环 境下产生不同的 理活动的几个关健环节,加以精练 6又传神的描写,才使这 人物形象雕塑得生动入微、相相如生。 第二 心理描写在唐代传奇中已经比较广泛地应用了。我们看现存的唐传 奇,不要说《离魂记》、《霍小玉传》、《李娃传》、《管莺传》、《柳藏传》这些名篇, 都已有相当精采的心理描写,就是其他一些较简单的传奇,也都有 定的理猫 写了。 当然,最成功的还是传奇名篇 有的几乎 全用州 里描写来刻划某个人物的 性格特征。如《任氏传》里写郑六意外重遇任氏时的惊喜和急切与地会见的心 情;《离魂记》里写张溢将倩娘另许他人时, 一对恋人的内心痛苦,王宙夜半见倩 维至船时的“惊喜发狂”与“欣跃特甚”的高兴心情以及“连夜通去,倍道兼行” 的急切心情,《霍小五传》里写李生去见霍小玉之前又欣喜、又担心的矛盾心理, 等等,都描写得很生动 唐代传奇中的心理描写,不再只是三言两语,寥寥几笔,而是比较具体 细致了。譬如同时写爱情,都想多见一见女方的心理,魏晋南北朝的《幽明录·卖 胡粉女子》里是这样描写的: 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宽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 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 初无所言。而唐代传奇《李娃传》里是这样 描写的: 有娃方凭一双鬓青衣立,长姿要步,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骆久之,排 回不能去。乃作坠鞭于地,候其从者,幼取之。累肠于挂,娃回眸凝联,情甚 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
种描写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描写的,如上举的几例里类于“恒怀 存想,发于吟咏”,“觉寐钦想,若存若亡”等等,都是属于直露心理的,使人看了 一目了然;也有通过梦幻的特殊方式曲折地表达心理活动的,如《搜神记·干将 莫邪》里的楚王杀害干将莫邪后,通过他梦见干将莫邪的儿子眉间尺报仇而悬赏 捉拿的描写,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统治者既残暴又怯弱的心理特征。此外,还有用 书信方式表现人物心理的,如《搜神记·韩凭夫妇》里有这么一段: 宋康王舍人韩凭,委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 遣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何氏这封隐约而又简短的书信,既是对她丈夫说的,也是她对着太阳发誓, 实际上就是她心灵深处的自我剖白,以此米表达她坚贞不谕的爱情以及与康王 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封书信在这里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现在所谓的内心独白。除 了直接描写以及梦幻、独白等特殊方式外,还通过人物的外表情态和行动来表现 他的心理活动的,如《笑林·汉世老人》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 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这个俭音者这种不愿意借钱给人,却又不好意思拒绝,但又实在舍不得的矛 盾心理,并没有人物的内心独白,也没有作者的客观叙述介绍,完全是通过人物 的外表情态和行动表达出来的。这种由外入内的揭示人物心灵的方法,在具体创 作中有时较之直接心理描写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还要强烈、还要生动。 从以上的事实,可知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是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 志人小说出现时就已开始形成的,可谓源远流长了。 感到畅快、高兴,但仍然害怕对方因此而变心的复杂心情,都是为了展示她 的重义而又多情的性格特征的。这篇作品中写龙女的情节笔墨不多,但是她的性 格还是刻划得很充分,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身份,选择在不同的环 境下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的几个关键环节,加以精练而又传神的描写,才使这一 人物形象雕塑得生动入微、栩栩如生。 第二、心理描写在唐代传奇中已经比较广泛地应用了。我们看现存的唐传 奇,不要说《离魂记》、《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这些名篇, 都已有相当精采的心理描写,就是其他一些较简单的传奇,也都有一定的心理描 写了。当然,最成功的还是传奇名篇,有的几乎全用心理描写来刻划某个人物的 性格特征。如《任氏传》里写郑六意外重遇任氏时的惊喜和急切与她会见的心 情;《离魂记》里写张溢将倩娘另许他人时,一对恋人的内心痛苦,王宙夜半见倩 娘至船时的“惊喜发狂”与“欣跃特甚”的高兴心情以及“连夜遁去,倍道兼行” 的急切心情,《霍小玉传》里写李生去见霍小玉之前又欣喜、又担心的矛盾心理, 等等,都描写得很生动、逼真。 第三、唐代传奇中的心理描写,不再只是三言两语,寥寥几笔,而是比较具体 细致了。譬如同时写爱情,都想多见一见女方的心理,魏晋南北朝的《幽明录·卖 胡粉女子》里是这样描写的: 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 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言。而唐代传奇《李娃传》里是这样 描写的: 有娃方凭一双鬓青衣立,长姿要妙,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骆久之,排 回不能去。乃作坠鞭于地,候其从者,幼取之。累肠于挂,娃回眸凝睬,情甚 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
很显然,前者粗略得多,而后者却比较具体了。又譬如同时用书信方式表达 内心独白的.黧晋南北拥的《搜种记·韩凭夫妇》里何氏写给丈夫的信.只是三 而唐代传奇《营营传》里营营写给文夫的信,是这样的: 是儿婴年所弄 充君子 所佩 坚润 不渝,环取 不绝 兼乱丝 物、文竹茶碌子 ,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知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 泪痕在竹,愁绪素丝,因物达情,良以为好耳。心迩身退,拜会无期。 幽督有钟.干 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板为喜。慎为自保,无以邵为深念 这那里是书信,简直是一段饱和着泪水的内心独白,使人读之禁不住凄然泪 真是无独有偶 两相比较,详 当然 这并不说这个时期的 理描写已 很成熟了,而是跟小说体戴 样尚有待于发展。 从唇代传奇发展到宋元明话 拟话本,我国古典小说又起了一大变化。从文言短篇发展为白话小说,实是文体 上的一大革命。由此给故事情节、人物刻划、 心理描写带来的发展,也是很明显 的。 这个时期的民间讲话艺人和文人作家已能更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了 不过,说书为了 吸引听众, 主还讨生动曲折 波浪起伏的故 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引起听众的注意 然而在 要的关使时刻,结合 物的 言行动,以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进行 -些比较细腻的心理描写。由话本流 变到似话本,这是文人的创作,他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琢磨加工,同时他写出来的 小说不再只是专供说书人说讲了,而是供人案头当然,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心理描 写,随着小说体裁的形成发展 ,也有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我国古典小说在形成发 展的漫长历史过短中 小 载发生过几次重大 的变迁 晋南北朝的 志人小说发展到唐代传奇,从唐代传奇发展到宋元话本,又从宋元讲史话本 发展为长篇章回小说,等等。 所有这些发展演变,都使小说日臻完美。作为艺术 表现车法之 一的心理描写,其形成发展之迹,虽然没有小说本身那么明显 但是 仔细研究 下可以发现与,、形成发展的历中用话应为有人由单到洋 尽墙到 ,由不成慧到日趋成熟 的形成发 们已经知道 ,心理描写是从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 志人小说就出现了的。 不过当时的 小说 主要是耳保 目见的笔录,还很质朴简短,还不大注意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不大注意 运用心理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我国小说尚处于萌芽状 态。沿有形成明确的小:因此。其术手法括心理描写也强小小创作 大身 成轨的 不能用以后来成熟了的心理 描写标准去苛 求。 但也不能由此断定,当时还没有心理描写 有些心理 至是很不错的。它不自觉地在当时的小说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始莫定了 我国古典小说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的艺术传统。到了唐代 传奇的兴起。我国古典小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具体表现在创作思规上 已经从过去的无意做小说,发展为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加工,在故事情 上从粗 陈梗概 发展 传, :在 从过去那布 的不注意 物性格和心心理描写,发展为比较注意人物形募的塑造和性格、心理的猫写。这 时期的心理描写,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唐代传奇作家已开始有意识地注意刘划人 物的心理活动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与魏晋南北朝志怪」 志人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相比。唐代传不仅仅写 出了人物的心理活 而且开 有选择地运 心理描写来塑造 如《柳 传》开头写龙女在素不相识的柳薇面前拔露自己的身世和道时,那种既由于 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能不说,但作为 ·个少女又不能不有所顾忌,因而表现】 迟疑、羞愧的神态,同时,亦怕受到对方轻视的复杂心理。她生子弥月后向丈夫
很显然,前者粗略得多,而后者却比较具体了。又譬如同时用书信方式表达 内心独白的,魏晋南北朝的《搜神记·韩凭夫妇》里何氏写给丈夫的信,只是三 言两语。而唐代传奇《莺莺传》里莺莺写给丈夫的信,是这样的:.玉环一枚, 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所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兼乱丝 一物、文竹茶碌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知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 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良以为好耳。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有钟,千 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慎为自保,无以邵为深念。 这那里是书信,简直是一段饱和着泪水的内心独白,使人读之禁不住凄然泪 下。真是无独有偶,两相比较,详略分明。当然,这并不说这个时期的心理描写已 很成熟了,而是跟小说体裁一样尚有待于发展。从唐代传奇发展到宋元明话本、 拟话本,我国古典小说又起了一大变化。从文言短篇发展为白话小说,实是文体 上的一大革命。由此给故事情节、人物刻划、心理描写带来的发展,也是很明显 的。这个时期的民间讲话艺人和文人作家已能更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了。 不过,说书为了吸引听众,主要还是通过生动曲折、波浪起伏的故事情节,通 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引起听众的注意。然而在必要的关键时刻,结合人物的语 言行动,以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进行一些比较细腻的心理描写。由话本演 变到拟话本,这是文人的创作,他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琢磨加工,同时他写出来的 小说不再只是专供说书人说讲了,而是供人案头当然,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心理描 写,随着小说体裁的形成发展,也有个逐步成熟的过程。我国古典小说在形成发 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小说体裁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变迁。诸如从魏晋南北朝的志 怪、志人小说发展到唐代传奇,从唐代传奇发展到宋元话本,又从宋元讲史话本 发展为长篇章回小说,等等。所有这些发展演变,都使小说日臻完美。作为艺术 表现手法之一的心理描写,其形成发展之迹,虽然没有小说本身那么明显,但是 仔细研究一下,可以发现与小说形成发展的历史相适应,也有个由简单粗糙到详 尽精到,由不成熟到日趋成熟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已经知道,心理描写是从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就出现了的。不过当时的“小说”,主要是耳闻 目见的笔录,还很质朴简短,还不大注意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不大注意 运用心理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我国小说尚处于萌芽状 态,没有形成明确的小说概念;因此,其艺术手法,包括心理描写,也跟小说创作 本身一样,是不成熟的。这里所谓的人物心理描写,不能用以后来成熟了的心理 描写标准去苛求。但也不能由此断定,当时还没有心理描写。有些心理描写,甚 至是很不错的。它不自觉地在当时的小说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始奠定了 我国古典小说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的艺术传统。到了唐代 传奇的兴起,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具体表现在创作思想上, 已经从过去的无意做小说,发展为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加工,在故事情节上,从“粗 陈梗概”发展为“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在人物刻划上,从过去那样的不注意人 物性格和心理描写,发展为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理的描写。这个 时期的心理描写,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唐代传奇作家已开始有意识地注意刻划人 物的心理活动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第一、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相比,唐代传奇不仅仅写 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且开始有选择地运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柳 毅传》开头写龙女在素不相识的柳毅面前披露自己的身世和遭遇时,那种既由于 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能不说,但作为一个少女又不能不有所顾忌,因而表现了 迟疑、羞愧的神态,同时,亦怕受到对方轻视的复杂心理。她生子弥月后向丈夫
说明自己的身份和追求爱情的经过时,那种倾诉了稳情阅读了,所以在他的以话 本里,仍热保留话本的艺术特色外,把心理描写往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较前显得 《小五传》和拟话本《油郎独占花魅里的 下就清楚了。 其夕,生沈衣沐浴,修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迟明,巾情,引镜自脱, 帷惧不谐也。排徊之间,至于停午。 这是李益第一次去会见度小、玉前的心情神态。再看看走油郎泰钟规去见名 转辛瑶故的心理法动 (秦钟)挑了担子, 一路走 路的肚中打稿道:“世间有这样美貌的女子, 于侣家,岂不可惜!”又自家暗笑道:“若不落于倡家,我卖油的怎生得见! 又想一回,越发痴起来了,道:“人生一世,苹生一秋。若得这等美人楼抱了睡 夜,死也甘心。”又想一回道:“还!我终日挑这油担子,不过日进分文,怎么想这 等非分之事!正是痢虾蝶在阴沟里想着天鹤肉吃,如何到口!”又想 回道:“地 相交的,都是公子王 ,我卖 由 ,就有了 我。” “我闻得做老鸡的,专要钱纱。就是个吃儿有了银于,她也就肯接了。 何苏 我做生意的,青青白白之人。若有了银子,怕地不接1只是我那里来这几两银子! 看,卖油郎泰钟内心复杂的隐蔽活动,描写得多么细赋、生动!还有如《蒋兴哥重 会珍珠衫》对蒋兴哥、王三巧、陈商等人内心的重重矛盾和复杂变化的描写,《玉 堂春落难寻夫》 痛苦、 感慨、 期望、 思绪 千的内心活动 等等 都写得极为深刘细致,真实感人 当然,宋元明话本,拟话本里的心理猫写,还不是很完善的。只有我国古典小 说发展到长篇章回小说,特别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时候,心理描写才可 以说已经真正成熟了。《红接梦》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突破了封建的旧传统,而 且在艺术技巧方面也突破了旧传统的写法,以青新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 芹把艺术的解剖刀,探入人物的心 ,使心理 描写日成燕 ,作出了独 的南 心理描写在《红楼梦》里已很普遍了,并且出现了大段大段的描写,把人物复杂 细微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来。如第三十二回,黛玉听到宝 玉称赞地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以后,作者这样描写: 玉听了试话不凿又直又又悲又叹 认为他是个知己,果然是 所惊者,他在 春扬 于我, 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知己,自然我也可为你知己,既你我是 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而又何必来一宝权 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怅,况近日每觉神思忧馋, 病已浙成 质云气弱恐敌劳怯证。我最为你知己但恐不能久待。 你 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1想到此间 不禁滚下泪来 这就把 人物灵魂深处极为复杂的感情活动层层剖析了出来, 从而丰富了人 物的性格。 试将这段心理描写抽掉,这回的情节是可以跨渡过去的,热而黛玉过 个人物形象就站立不起来了。这就进一步说明.心理描写对刘划人物性格是多么 重要。总之,我国古典小说的心理猫写是很平就有的,不过,它也限其他艺术技巧 一样有人设步发盛成慧的讨但是至识到《红迷梦》出理时 理描写的梦 本质已经成燕,说到了《老 游记》 有 心理 描写,就更站不 牌了 尤以人物的心理描写最为卓越(事实上,景物描写有时也是心理描写的手 之一)。心理描写通常是指对人物行为的动机的描写,但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 (包括梦境)、景物等来表现动机也叫做心理描写。我们一般把对行为动机的描
说明自己的身份和追求爱情的经过时,那种倾诉了隐情阅读了,所以在他的拟话 本里,仍然保留话本的艺术特色外,把心理描写往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较前显得 细腻多了。试将唐代传奇《霍小玉传》和拟话本《卖油郎独占花魁》里的一段 心理描写比较一下就清楚了。 其夕,生沈衣沐浴,修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迟明,巾情,引镜自照, 帷惧不谐也。排徊之间,至于停午。 这是李益第一次去会见霍小玉前的心情神态。再看看卖油郎秦钟想去见名 妓辛瑶琴前的心理活动: (秦钟)挑了担子,一路走,一路的肚中打稿道:“世间有这样美貌的女子,落 于倡家,岂不可惜!”又自家暗笑道:“若不落于倡家,我卖油的怎生得见!” 又想一回,越发痴起来了,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若得这等美人楼抱了睡一 夜,死也甘心。”又想一回道:“呸!我终日挑这油担子,不过日进分文,怎么想这 等非分之事!正是痢虾蟆在阴沟里想着天鹤肉吃,如何到口!”又想一回道:“她 相交的,都是公子王孙。我卖油的,鱿有了银子,料她也不肯接我。”又想一回道: “我闻得做老鸡的,专要钱钞。就是个吃儿有了银子,她也就肯接了。何况 我做生意的,青青白白之人。若有了银子,怕她不接 1 只是我那里来这几两银子!” 看,卖油郎秦钟内心复杂的隐蔽活动,描写得多么细腻、生动!还有如《蒋兴哥重 会珍珠衫》对蒋兴哥、王三巧、陈商等人内心的重重矛盾和复杂变化的描写,《玉 堂春落难寻夫》中对玉堂春的相思、痛苦、感慨、期望、思绪万千的内心活动 等等,都写得极为深刻细致,真实感人。 当然,宋元明话本,拟话本里的心理描写,还不是很完善的。只有我国古典小 说发展到长篇章回小说,特别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时候,心理描写才可 以说已经真正成熟了。《红楼梦》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突破了封建的旧传统,而 且在艺术技巧方面也突破了旧传统的写法,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曹雪 芹把艺术的解剖刀,探入人物的心灵,使心理描写日臻成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心理描写在《红楼梦》里已很普遍了,并且出现了大段大段的描写,把人物复杂 细微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来。如第三十二回,黛玉听到宝 玉称赞她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以后,作者这样描写: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 认为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 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知己,自然我也可为你知己,既你我是 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而又何必来一宝权 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怅,况近日每觉神思忧惚, 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证。我虽为你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 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这就把人物灵魂深处极为复杂的感情活动层层剖析了出来,从而丰富了人 物的性格。试将这段心理描写抽掉,这回的情节是可以跨渡过去的,然而黛玉这 个人物形象就站立不起来了。这就进一步说明,心理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是多么 重要。总之,我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是很早就有的,不过,它也跟其他艺术技巧 一样,有个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但是至迟到《红楼梦》出现时,心理描写的艺术 本质已经成熟,说到了《老残游记》才有心理描写,就更站不住脚了。 尤以人物的心理描写最为卓越(事实上,景物描写有时也是心理描写的手法 之一)。心理描写通常是指对人物行为的动机的描写,但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 (包括梦境)、景物等来表现动机也叫做心理描写。我们一般把对行为动机的描
写称为直接描写,而把通过人物的言行、景物(前文已有涉及,故从略)等来表现 煤托人物的心理的方式淼为间接描写。因为《者残游记》心理描写盛就量突出 的是它对人物心理的直接制析,通过对古代小说心理描写艺术发展历程的梳理 来探 《老残游记》对古代小说心理 写艺术的传承与创 期的文言小 说魏晋南北朝小说中,还没有注重人物心理描写的意识。志怪小说主要是简单的 心理概球。例如前文所举“划晨阮董遇仙”的故事。只有一句“重怀悲恩 表达 了人物思家的心情。这种以旁观者身份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筒单概述的方式是 志怪小说基本的心理描写方式,也,是与其“志怪”的创作主旨及较早的创作年代 分不开的 志人小说因旨在表现人物的风神气韵,尤为重视人物语言行动的描 而这生动的描摹客观上则褐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例如《言语》《任诞 《念捐》等篇。因为这种间接描写方式既含蓄又深刻,所以从志人小说开始,用 人物外在的言行写心就成为文言小说甚至整个古代小说最常用的心理描写方式 唐传奇继承志人小说用言行写心的方式,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通过描摹人物 的言行来展现人物心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李娃传》写荣阳生初见李娃 “不觉停骚久之,回不能去”,楼下来便“作坠鞭于地 “晒于娃” “竟不 敢措词而去”。通过这一系列行动,作者向读者淋漓尽致地褐示了荣阳生初见李 娃时既爱又怯又羞涩的复杂心理。而后文中侍儿的奔走惊呼则又暗示了李娃同 样时黄阳生某有加并一吉急待的心情周时、环的批切心情与天直单 也跃然纸上 写既简洁洗片 将人物 里与性格刘画得相相好 回味无穷。而这种简练传神又韵味无穷的描写,正是文言小说用言行写心方式所 独具的特色。除了用语言行动写心的间接描写方式,唐传奇中还出现了内心独白 式的直接的心理描写,就是用“思曰”“思量”等词引出人物所思所想,直接袒露 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婕怪最·奉卫入》写李请代人行雨时可到自己曾 寓食过的山村 ,方德其人,计无 令久苗将悴 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 这样就将李靖知思图报的心理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内心独白式的描写方式在唐传奇中只是零星偶见,还不普遍,表现的内容也 比较单纯。但因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易学,又能较为准确地福示人物心理.所以为 后来的话本小、说广泛采用 唐传奇虽已开始着意于心理描写,偶尔也较为生动细致,但手法还较为单纯 人物心理尚缺少变化,显得可 面化 只有到了《聊斋志异》 ,经过蒲松龄的生 妙笔,才使文言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得到了完善。例如与唐传奇《枕中记》相同 题材的《续黄乘》,虽然同是写士子的台阁之想只是黄檗一梦,但前者只是筒单 叙述了户生梦中宠辱穷达的遭遇,心理描写着墨不多,后者则用多种方式详细描 了曾孝廉梦中得志之时的意气洋洋之形与失势之后的狼狈窘困之态及不同情 境下的不同感受 ,使曾“盛气而来 气而返 由浓传淡的 理变化 迹 动态而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语言又极富表现力,仅 气魄惊,如饮冰 水”八个字就写尽了曾听说被弹勃时忐忑不安如履尊彼。 谈谈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戴汝才 除了以人物内心独白来描写人物心理描写.任何一部小说也可以直接通 过作者的叙事和描写表现人物的意识和描述人物的意识活动过程,小说《红楼 梦》对人物心理的直接叙迷和描写有以下几种特征: 作者对人物情绪的描写入手: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人物情绪时,常将人物的 情储分为喜、怒、哀、乐四类,并且往往采用一些常用固定的句式。《红楼梦》
写称为直接描写,而把通过人物的言行、景物(前文已有涉及,故从略)等来表现、 烘托人物的心理的方式称为间接描写。因为《老残游记》心理描写成就最突出 的是它对人物心理的直接剖析,通过对古代小说心理描写艺术发展历程的梳理 来探讨《老残游记》对古代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早期的文言小 说魏晋南北朝小说中,还没有注重人物心理描写的意识。志怪小说主要是简单的 心理概述,例如前文所举“刘晨阮肇遇仙”的故事,只有一句“更怀悲思”表达 了人物思家的心情。这种以旁观者身份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简单概述的方式是 志怪小说基本的心理描写方式,也是与其“志怪”的创作主旨及较早的创作年代 分不开的。志人小说因旨在表现人物的风神气韵,尤为重视人物语言行动的描摹, 而这生动的描摹客观上则揭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例如《言语》《任诞》 《忿捐》等篇。因为这种间接描写方式既含蓄又深刻,所以从志人小说开始,用 人物外在的言行写心就成为文言小说甚至整个古代小说最常用的心理描写方式 之一。 唐传奇继承志人小说用言行写心的方式,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通过描摹人物 的言行来展现人物心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李娃传》写荣阳生初见李娃, 便“不觉停骚久之,徘徊不能去”,接下来便“诈坠鞭于地”“累晒于娃”“竟不 敢措词而去”。通过这一系列行动,作者向读者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荣阳生初见李 娃时既爱又怯又羞涩的复杂心理。而后文中侍儿的奔走惊呼则又暗示了李娃同 样对荣阳生倾慕有加并一直焦急等待的心情,同时小环的热切心情与天真单纯 也跃然纸上。这些描写既简洁洗炼,又将人物心理与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 回味无穷。而这种简练传神又韵味无穷的描写,正是文言小说用言行写心方式所 独具的特色。除了用语言行动写心的间接描写方式,唐传奇中还出现了内心独白 式的直接的心理描写,就是用“思曰”“思量”等词引出人物所思所想,直接袒露 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写李靖代人行雨时见到自己曾 寓食过的山村,“思曰:`吾扰此村多矣,方德其人,计无以报。今久旱苗稼将悴, 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这样就将李靖知恩图报的心理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内心独白式的描写方式在唐传奇中只是零星偶见,还不普遍,表现的内容也 比较单纯。但因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易学,又能较为准确地揭示人物心理,所以为 后来的话本小说广泛采用。 唐传奇虽已开始着意于心理描写,偶尔也较为生动细致,但手法还较为单纯, 人物心理尚缺少变化,显得平面化。只有到了《聊斋志异》,经过蒲松龄的生花 妙笔,才使文言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得到了完善。例如与唐传奇《枕中记》相同 题材的《续黄粱》,虽然同是写士子的台阁之想只是黄粱一梦,但前者只是简单 叙述了卢生梦中宠辱穷达的遭遇,心理描写着墨不多,后者则用多种方式详细描 摹了曾孝廉梦中得志之时的意气洋洋之形与失势之后的狼狈窘困之态及不同情 境下的不同感受,使曾“盛气而来丧气而返”、台阁之想由浓转淡的心理变化轨 迹动态而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语言又极富表现力,仅“气魄惊骇,如饮冰 水”八个字就写尽了曾听说被弹勃时忐忑不安如履薄彼。 谈谈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心理描写 戴汝才 除了以人物内心独白来描写人物心理描写,任何一部小说也可以直接通 过作者的叙事和描写表现人物的意识和描述人物的意识活动过程,小说《红楼 梦》对人物心理的直接叙述和描写有以下几种特征: 作者对人物情绪的描写入手: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人物情绪时,常将人物的 情绪分为喜、怒、哀、乐四类,并且往往采用一些常用固定的句式。《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