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公元5一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期: 中期(公元15一17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公元15一17世纪)是封建社会衰亡, 资本主义关系产生时期。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不包括上述最后一个时期。 图片: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l63年)、内部圣坛、德国的Reichsburg城堡、威尔士格温内思 郡Penrhyn城堡 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 决定性因素。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一)、融合 1、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 2、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的文化的融合 3、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欧洲本土与希伯来的融合及拜占廷文化的构成) 拜占庭以东方为其主要疆土, 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 教会在帝国中始终附属于皇帝,没有形成西方那种教权一度高于俗权,教会笼罩一切的局面。拜 占廷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它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拜占廷帝国特殊的 环境中, 兼收并 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4、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 (二)、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 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2、各种文化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 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3、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三)、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 1、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各种各样的文学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极大地 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2、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开拓。 4、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欧洲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类,主要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文学 (一)教会文学 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抒情诗、圣徒传、赞美诗、宗教戏剧等。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表现 手法
1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公元 5-11 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期; 中期(公元 15-17 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公元 15-17 世纪)是封建社会衰亡, 资本主义关系产生时期。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不包括上述最后一个时期。 图片:巴黎圣母院 (始建于 1163 年)、内部圣坛、德国的 Reichsburg 城堡、威尔士格温内思 郡 Penrhyn 城堡. 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 决定性因素。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一)、融合 1、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 2、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的文化的融合 3、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欧洲本土与希伯来的融合及拜占廷文化的构成) 拜占庭以东方为其主要疆土,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 教会在帝国中始终附属于皇帝,没有形成西方那种教权一度高于俗权,教会笼罩一切的局面。拜 占廷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它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拜占廷帝国特殊的 环境中,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4、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 (二)、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 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2、各种文化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 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3、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三)、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 1、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各种各样的文学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极大地 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2、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开拓。 4、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欧洲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类,主要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文学 (一)教会文学 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抒情诗、圣徒传、赞美诗、宗教戏剧等。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表现 手法
早期犹太教敬奉上帝耶和华为唯一的神,建立“原罪说”和“救赎观念”,“上帝的选民”和 “立约”思想。原罪和救赎观念使人们相信,犹太人之所以屡屡遭受这些不幸,是因为上帝要考 验他的选民。犹太人是上帝挑选出来加以考验和准备拯救的,因为他们最终要上天堂 一这是上 帝和他的选民立的约定。可以说,正是这些思想把犹太民族紧密结合在一起。犹太人的文化精神 和罗马帝国文化精神、希腊文化精神格格不入,犹太人自诩是上帝的选民,那么实际上就意味着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和罗马人不是选民,所以冲突不可避免 公元前1世纪前后,犹太教也面临着 革新、发展和与时俱进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条件下,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了影响 更大的基督教。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基本思想,如一神论思想、原罪和救赎观念等,但也抛弃 了很多狭隘的思想。基督教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一个人无论属于哪个民族,不论社会地位如何 只要信奉上帝。都可以获得拯救。耶稣与人订“约”,关键就是指无论什么人, 只要遵守了上帝 的约定,上帝和人子都可以拯救他。)的思想代替了选民思想。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变更,使基 督教受到广大下层群众(不仅犹太民族下层群众,也包括罗马民族的下层群众)的欢迎,很快发 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面临新的危机一 一帝国拓展的结果导致疆域过大,进而造成帝国内部 包含着性质不同甚至性质完全相反的多种文化。罗马人认识到如果不能使人们在思想上、文化上、 观念上有个统 的东西,帝国迟早要崩溃。罗马统治者发现基督教里面有很多思想可以加一利用 比如可以用来扼制思想多元化的一神论就是他们最欣赏的东西。此后,罗马帝国统治者改变了对 基督教的敌视政策,开始尊崇基督教。随着帝国在公元前476年的分裂,逐渐形成了欧洲基督教 化系统中的两大流派,也形成了欧洲中世纪宗教内 两大文化系乡 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欧的 基督教(天主教)文化系统(使用拉丁语),以拜占庭文化文中心的东方正教文化系统(使用希 腊语)。 公元10世纪之前,虽然西欧的天主教会费尽心力也没有彻底使东方的以拜占庭为代表的基 督教文化接受他们的统治。恰恰是八次十字军东征,才给了东方的基督教会以沉重的打击。十字 军多次的向东扩展过程,其实质是西欧的基督教拉丁文化思想的东进过程。十字军的八次东征, 对促进东西欧基督教思想文化的合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体现在西欧的基督教思想吸 纳了拜占庭基督教文化的因子和要素,从而使得很多保存在拜占庭文化中的古典希腊的文化因素 进入到西欧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由于十字军东征曾经进入过中东地区的耶路撒冷(基督教发 源地),因此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吸纳了此地的阿拉伯文化和业已形成的伊斯兰文化的很多因素。 基督教文化作为信仰文化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一神论:强调对“上帝一基督”的信仰。犹太教的上帝是永恒的精神,是至高无上的观念 本身,没有具体的形象。基督教则把“无形的上帝”和“有形的耶稣”化为一个概念,从而形成 圣子 圣灵)的本原论。耶稣基督(救世主)的现实属性就大大增加。 ②信仰的目的是“救赎”。人为什么需要救赎?原因就是人们发现自己身上有着一些永远无 法客服的弱点和毛病,因此单纯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拯救自己(基督教正式把人身上这种 弱点演化成】 原罪”论),因此需要外力的拯救。早期犹太教,救赎的途径是对上帝的 “信 和“敬”。耶稣通过肉身,把天国的福音用有形的方式带给了人间,这使得上帝的救赎通过有形 的载体(耶稣下凡)并以他行奇迹、显神兆的方式,给现实的人以具体可感的救赎表达。同样, 又通过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而死把人类的全部罪孽都 身担负了的方式给人们指出了获救的途径。 所以敬奉耶稣、敬奉十字架就成为了敬奉上帝的人间形式。 3信仰的方式是强调人自身的精神力量。信仰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强调对上帝一基督的虔 诚信仰就是在强调人的精神力量(或精神毅力)。因为只有精神力量强盛的人,才能够有坚定不 移的信仰,才能有对基督教的献身精神。 《圣经》(the Bible)按耶稣诞生前后分《旧约》、《新约》 “约”一上帝与人类立的盟约 2
2 早期犹太教敬奉上帝耶和华为唯一的神,建立“原罪说”和“救赎观念”,“上帝的选民”和 “立约”思想。原罪和救赎观念使人们相信,犹太人之所以屡屡遭受这些不幸,是因为上帝要考 验他的选民。犹太人是上帝挑选出来加以考验和准备拯救的,因为他们最终要上天堂——这是上 帝和他的选民立的约定。可以说,正是这些思想把犹太民族紧密结合在一起。犹太人的文化精神 和罗马帝国文化精神、希腊文化精神格格不入,犹太人自诩是上帝的选民,那么实际上就意味着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和罗马人不是选民,所以冲突不可避免。公元前 1 世纪前后,犹太教也面临着 革新、发展和与时俱进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条件下,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了影响 更大的基督教。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基本思想,如一神论思想、原罪和救赎观念等,但也抛弃 了很多狭隘的思想。基督教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一个人无论属于哪个民族,不论社会地位如何, 只要信奉上帝。都可以获得拯救。耶稣与人订“约”,关键就是指无论什么人,只要遵守了上帝 的约定,上帝和人子都可以拯救他。)的思想代替了选民思想。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变更,使基 督教受到广大下层群众(不仅犹太民族下层群众,也包括罗马民族的下层群众)的欢迎,很快发 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公元 3 世纪,罗马帝国面临新的危机——帝国拓展的结果导致疆域过大,进而造成帝国内部 包含着性质不同甚至性质完全相反的多种文化。罗马人认识到如果不能使人们在思想上、文化上、 观念上有个统一的东西,帝国迟早要崩溃。罗马统治者发现基督教里面有很多思想可以加一利用, 比如可以用来扼制思想多元化的一神论就是他们最欣赏的东西。此后,罗马帝国统治者改变了对 基督教的敌视政策,开始尊崇基督教。随着帝国在公元前 476 年的分裂,逐渐形成了欧洲基督教 文化系统中的两大流派,也形成了欧洲中世纪宗教内部两大文化系统——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欧的 基督教(天主教)文化系统(使用拉丁语),以拜占庭文化文中心的东方正教文化系统(使用希 腊语)。 公元 10 世纪之前,虽然西欧的天主教会费尽心力也没有彻底使东方的以拜占庭为代表的基 督教文化接受他们的统治。恰恰是八次十字军东征,才给了东方的基督教会以沉重的打击。十字 军多次的向东扩展过程,其实质是西欧的基督教拉丁文化思想的东进过程。十字军的八次东征, 对促进东西欧基督教思想文化的合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体现在西欧的基督教思想吸 纳了拜占庭基督教文化的因子和要素,从而使得很多保存在拜占庭文化中的古典希腊的文化因素 进入到西欧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由于十字军东征曾经进入过中东地区的耶路撒冷(基督教发 源地),因此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吸纳了此地的阿拉伯文化和业已形成的伊斯兰文化的很多因素。 基督教文化作为信仰文化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一神论:强调对“上帝—基督”的信仰。犹太教的上帝是永恒的精神,是至高无上的观念 本身,没有具体的形象。基督教则把“无形的上帝”和“有形的耶稣”化为一个概念,从而形成 “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的本原论。耶稣基督(救世主)的现实属性就大大增加。 ②信仰的目的是“救赎”。人为什么需要救赎?原因就是人们发现自己身上有着一些永远无 法客服的弱点和毛病,因此单纯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拯救自己(基督教正式把人身上这种 弱点演化成了“原罪”论),因此需要外力的拯救。早期犹太教,救赎的途径是对上帝的“信” 和“敬”。耶稣通过肉身,把天国的福音用有形的方式带给了人间,这使得上帝的救赎通过有形 的载体(耶稣下凡)并以他行奇迹、显神兆的方式,给现实的人以具体可感的救赎表达。同样, 又通过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而死把人类的全部罪孽都一身担负了的方式给人们指出了获救的途径。 所以敬奉耶稣、敬奉十字架就成为了敬奉上帝的人间形式。 ③信仰的方式是强调人自身的精神力量。信仰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强调对上帝—基督的虔 诚信仰就是在强调人的精神力量(或精神毅力)。因为只有精神力量强盛的人,才能够有坚定不 移的信仰,才能有对基督教的献身精神。 《圣经》(the Bible)按耶稣诞生前后分《旧约》、《新约》 “约”—上帝与人类立的盟约
十诚:只敬拜耶和华上帝:不可敬拜其他偶像:不可妄称上帝之名:必须守安息日必须孝 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他人:不可贪人财物。 图片:诺亚方舟、出埃及记、巴别塔、东方三博士来拜、耶稣受洗、《最后的晚餐》达·芬奇、嘲 弄耶稣、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降架 (二)英雄史诗 1、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 氏族社会末期。神话因素、 多神教成分 《贝奥武甫》、《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埃达》和萨迦、《卡列瓦拉》(《英雄国》) 《贝奥武甫》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于8世纪用中古英语写成(图片一张) 格兰道尔的巢穴 他们居住在神秘的处所,狼的老巢 那里是招风的绝域,险恶的沼泽地 山涧流水在雾霭中向下奔泻 进入地下,形成一股洪流 论路程那里并不遥远, 不久即见一个小湖出现眼前 湖边长着经霜的灌木、树丛 扎根坚固而向水面延伸。 每到夜晚,湖上就冒出火光,那景象真让人胆颤心惊。 芸芸众生中没有任何智者 能将黑湖深处的奥秘探明。 任何野兽或长角的雄鹿,既便被猎狗追赶 跑进这片灌木,也会远远逃走, 宁可让性命丧失在洲 也不愿投入湖中寻求庇护 这里的确不是一个好处所! 湖中浊浪翻腾,黑雾直升云端 天空变得朦胧阴沉, 整个世界为之恸哭声」 贝奥武甫的遗言
3 十诫:只敬拜耶和华上帝;不可敬拜其他偶像;不可妄称上帝之名;必须守安息日;必须孝 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他人;不可贪人财物。 图片:诺亚方舟、出埃及记、巴别塔、东方三博士来拜、耶稣受洗、《最后的晚餐》达·芬奇、嘲 弄耶稣、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降架 (二)英雄史诗 1、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 氏族社会末期。神话因素、多神教成分 《贝奥武甫》、《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埃达》和萨迦、《卡列瓦拉》(《英雄国》) 《贝奥武甫》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于 8 世纪用中古英语写成(图片一张) 格兰道尔的巢穴 他们居住在神秘的处所,狼的老巢, 那里是招风的绝域,险恶的沼泽地, 山涧流水在雾霭中向下奔泻, 进入地下,形成一股洪流。 论路程那里并不遥远, 不久即见一个小湖出现眼前; 湖边长着经霜的灌木、树丛, 扎根坚固而向水面延伸。 每到夜晚,湖上就冒出火光, 那景象真让人胆颤心惊。 芸芸众生中没有任何智者, 能将黑湖深处的奥秘探明。 任何野兽或长角的雄鹿,既便被猎狗追赶, 跑进这片灌木,也会远远逃走, 宁可让性命丧失在洲, 也不愿投入湖中寻求庇护。 这里的确不是一个好处所! 湖中浊浪翻腾,黑雾直升云端, 天空变得朦胧阴沉, 整个世界为之恸哭声! 贝奥武甫的遗言
年迈的国王忍着痛苦,望着财物说 “"为了跟前这些瑰宝明珠 我要感谢那光荣的王, 感谢万物的授与者和永恒的主, 在我临死之前,能为自己的人民 获得这么多的财富! 既然我用自己的残生换来这一切】 你务必拿它去供养百姓: 也许我的生命已经有限。 请你在我火化之后吩附士兵 让他们在海岸上为我造一穴墓 好让我的人民前往悼念, 这墓要建得显眼,高过赫罗斯尼斯,这样,当航海者迎着大海的浪花驾驶他们那高大的帆船航行 就可称之为“贝奥武甫之墓” 勇敢的国王然后从脖子上摘下金项圈 把它交给这位高贵的武士, 他还将饰金头盔、戒指和胸甲,全都送给这位年轻人 并关照他使用好这些东西。 “你是我们威格蒙丁族最后一位 命运席卷了我的全部宗亲, 无所畏惧的人未能逃脱死亡 现在我就得跟他们为伴。“ 这就是老战士发自内心的最后声音, 不久那葬礼之火 —毁灭生命的火焰, 将吞没他,他的灵魂将脱离躯体。 2、中世纪中期英雄史诗 封建制度确立后的产物,神话因素大大减少,只存在一些残留痕迹,但基督教义的内容却大大增 加。英雄主义精神、反禁欲主义、反等级观念 《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 《罗兰之歌》(图片一张) 号角 奥利维埃说:“异教徒人数众多 4
4 年迈的国王忍着痛苦,望着财物说, “为了跟前这些瑰宝明珠, 我要感谢那光荣的王, 感谢万物的授与者和永恒的主, 在我临死之前,能为自己的人民 获得这么多的财富! 既然我用自己的残生换来这一切, 你务必拿它去供养百姓: 也许我的生命已经有限。 请你在我火化之后吩咐士兵, 让他们在海岸上为我造一穴墓, 好让我的人民前往悼念。 这墓要建得显眼,高过赫罗斯尼斯,这样,当航海者迎着大海的浪花驾驶他们那高大的帆船航行, 就可称之为“贝奥武甫之墓” 。 勇敢的国王然后从脖子上摘下金项圈 把它交给这位高贵的武士, 他还将饰金头盔、戒指和胸甲 ,全都送给这位年轻人, 并关照他使用好这些东西。 “你是我们威格蒙丁族最后一位, 命运席卷了我的全部宗亲, 无所畏惧的人未能逃脱死亡, 现在我就得跟他们为伴。” 这就是老战士发自内心的最后声音, 不久那葬礼之火——毁灭生命的火焰, 将吞没他,他的灵魂将脱离躯体 。 2、中世纪中期英雄史诗 封建制度确立后的产物,神话因素大大减少,只存在一些残留痕迹,但基督教义的内容却大大增 加。英雄主义精神、反禁欲主义、反等级观念 《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 《罗兰之歌》(图片一张) 号角 奥利维埃说:“异教徒人数众多
我们法兰西人似乎人单力薄 罗兰兄弟,吹响你的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派兵回来。” 罗兰答道:"我会疯子般拼杀 为了可爱的法兰西,我愿把荣誉丢弃 我不妨拔出杜朗达尔大战一场 金子做的剑把将会沾满鲜血, 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 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 查理听到,他会派人回来: 国王将率官兵救我们脱险。 罗兰答进:”但愿我的祖先 不会因我而遭人指责, 愿可爱的法兰西不会蒙受耻辱: 我将用杜朗达尔猛刺敌人 我的好剑就系在我的腰间: 你会看到它将沾满污血。 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 我澉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 “罗兰兄弟.吹响称的象牙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赶回隘口 我向你保证,法兰西人会回来, 罗兰答造:”上帝保佑,但愿 活着的人谁都不会说 我曾因异教徒而吹响号角。 谁都不会因此而责备我的先人。 当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我的剑将击杀个不停, 你将看到锋刃上沾满污血。 勇敢的法兰西人,个个是好汉, 西班牙人决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主题:信仰、荣誉
5 我们法兰西人似乎人单力薄。 罗兰兄弟,吹响你的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派兵回来。” 罗兰答道:“我会疯子般拼杀, 为了可爱的法兰西,我愿把荣誉丢弃 我不妨拔出杜朗达尔大战一场: 金子做的剑把将会沾满鲜血。 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 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 查理听到,他会派人回来: 国王将率官兵救我们脱险。” 罗兰答进:“但愿我的祖先 不会因我而遭人指责, 愿可爱的法兰西不会蒙受耻辱: 我将用杜朗达尔猛刺敌人. 我的好剑就系在我的腰间; 你会看到它将沾满污血。 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 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 “罗兰兄弟.吹响称的象牙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赶回隘口; 我向你保证,法兰西人会回来。” 罗兰答造:“上帝保佑,但愿 活着的人谁都不会说 我曾因异教徒而吹响号角。 谁都不会因此而责备我的先人。 当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我的剑将击杀个不停, 你将看到锋刃上沾满污血。 勇敢的法兰西人,个个是好汉。 西班牙人决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主题:信仰、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