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 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 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8.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B)(2分) A.薄暮冥冥薄:迫近 B.沙鸥翔集集:集合 C.人不对对:回答 D.家富则市得良犬市:买 9.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C)(2分) A.屋舍俨然B.满目萧然 C.百事也尽然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②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答: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11.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2分) 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2分) 12.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 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分) 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答:杜甫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1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 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 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 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8 .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B ) ( 2 分) A .薄暮冥冥 薄:迫近 B .沙鸥翔集 集:集合 C .人不对 对:回答 D .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9 .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C ) ( 2 分) 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10 .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②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答: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11.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答: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 2 分) 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2 分) 12 .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 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答: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 2 分) 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 .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9~11 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 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朝而往,暮而归 10.翻译与解读。(7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 译文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有关问题。(6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2)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3分) 参考答案 9、C(偏爱) 10、(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意合即可,3分]、 (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2分, 共4分] 11(1)①观沧海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③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每小题1分,共3分。漏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2)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3分)
育 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朝而往,暮而归 10.翻译与解读。(7 分)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 分) 译文: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 分)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有关问题。(6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 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2)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3 分) 参考答案 9、C(偏爱) 10、(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意合即可,3 分]、 (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 2 分, 共 4 分] 11(1)①观沧海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③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每小题 1 分,共 3 分。漏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2)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3 分)
广州市 余幼时即嗜学。謇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婴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来说明精神的寓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2 分)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广州市 花都区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
育 广州市 余幼时即嗜学。謇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婴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 此。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 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来说明精神的寓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2 分)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广州市 花都区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 9-10 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嚶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 10、翻译与理解。(6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明月别枝惊鹊: ②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分) 参考答案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 “很多”之意) 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 (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11、(7分)(1)①另一个树枝,②出现(2分,每句1分) (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 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 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 者的惊喜之情。(上下句内容的转述各1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 下片表达的心情各1分;叙述有条理1分) 贵州省铜仁市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9——10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 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一百许里 B 百千人大呼 C 千百成峰 D 赏赐百千强 10、翻译与理解。(6 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 分)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 分)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 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明月别枝惊鹊: ②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 分) 参考答案 9、A(3 分)(A 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 项的“百”是虚指,表 “很多”之意) 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 分,急湍 1 分,甚 1 分,奔 1 分) (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 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 分)。 11、(7 分)(1)①另一个树枝,②出现(2 分,每句 1 分); (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 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 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 者的惊喜之情。(上下句内容的转述各 1 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 下片表达的心情各 1 分;叙述有条理 1 分) 贵州省铜仁市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 9——10 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 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9.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4分) 答:这两句诗写 10.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1--13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 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4分) 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 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 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 的 巨大成效。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育 9.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4 分) 答:这两句诗写 10.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2 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 11——13 题。(15 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 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4 分) 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 ; 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 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 的 巨大成效。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