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文言知识归纳 《糜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2)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3)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4)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5)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7)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8)肉袒伏斧质(质,通“鎖”,铁钻) (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e,语气词,吗 二、古今异义 1.指示: 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 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 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 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 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贱: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 8.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 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 系的家庭或成员 11.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美人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 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14.走 古义:跑:今义:行。 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必修 4 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⑴ 可予不:(不,通“否”。)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⑶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⑺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⑻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 ⑼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 二、古今异义 1.指示: 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 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 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 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 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贱: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 8.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 9.因而 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 系的家庭或成员 11.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美人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 13.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14.走 古义:跑;今义:行。 15.去 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三、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 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 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则幸得脱(侥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相当于“而”)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6.徒 ①徒见欺(白白地) ②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7.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借)
三、一词多义 1.负 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 则幸得脱(侥幸) 5.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相当于“而” )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为 ) 6.徒 ① 徒见欺 (白白地) ②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7.于 ① 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 ① 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9.因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10.顾 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 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四、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③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 2.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 ④乃前曰(前,上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⑥赵王鼓瑟(鼓,弹奏) ⑦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也) ③我为赵将(为,译为“是”)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②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③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 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
⑤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 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 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 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 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也) ③ 我为赵将(为,译为“是”)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②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③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 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
(三)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四)省略句 ①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代词“之”) ②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代词“之”) ③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 ④请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⑤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 1.孰与/与……孰:跟……相比,哪一个(谁)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吾与徐公孰美/孰与君少长 2.独……哉:难道……吗,表反问 例:独畏廉将军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奔(j)”,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 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请毕今日之马翟 马翟:通“欢”,欢聚 (12)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 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
(三)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四)省略句 ①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代词“之”) 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代词“之”) ③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 ④ 请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⑤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 1.孰与 / 与……孰:跟……相比,哪一个(谁)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 / 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与君少长 2.独……哉:难道……吗,表反问 例:独畏廉将军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 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 马雚:通“欢”,欢聚 (12)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 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 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9)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
(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1)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4)虞常果引张胜 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一词多义 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4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5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1)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4)虞常果引张胜 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15)如惠语以让单于 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4.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5.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