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 【命题说明】文言基础近几年高考中没有单独考核,实际上文言文的阅读那道题 目都离不开实词和虚词的翻译和文言现象的掌握,在翻译中直接把实词的翻译作 为得分点,有时直接选取特殊的句式进行翻译,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 1.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 预兆。) (4)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句意:驾着车在髙高的道路上 前行。)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 照,天空明朗。) (6)俊采星驰(“采”通“寀”,官吏。) (7)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8)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9)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10)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11)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13)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14)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 (15)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6)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7)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8)四十有四(通“又”) (19)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来源:学&科&网]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 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 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 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 5) 【命题说明】文言基础近几年高考中没有单独考核,实际上文言文的阅读那道题 目都离不开实词和虚词的翻译和文言现象的掌握,在翻译中直接把实词的翻译作 为得分点,有时直接选取特殊的句式进行翻译,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 1.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 预兆。) (4)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 前行。)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 照,天空明朗。) (6)俊采星驰 (“采”通“寀”,官吏。) (7)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8)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9)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10)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11)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13)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14)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 (15)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6)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7)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8)四十有四(通“又”) (19)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来源:学&科&网]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 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 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 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9)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10)腹犹果然 古:食饱之状 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11)众人匹之 古:一般人 今:多数人 (12)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 (13)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 (14)小年不及大年 古:寿命。 今:时间单位 (15)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16)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17)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1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9)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20)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2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22)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前往 今义:很快地跑 (23)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24)是以区区不远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今义: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 (25)穷且益坚 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26)一介书生 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27)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 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28)盛筵难再 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9)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10)腹犹果然 古:食饱之状 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11)众人匹之 古:一般人 今:多数人。 (12)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 (13)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 (14)小年不及大年 古:寿命。 今:时间单位 (15)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 今:野生之马。 (16)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17)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1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9)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20)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 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2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22)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前往 今义:很快地跑 (23)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24)是以区区不远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今义: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 (25)穷且益坚 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26)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27)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 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28) 盛筵难再 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29)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 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30)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 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风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31)阮籍猖狂 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32)千里逢迎 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33)童子何知 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34)彩彻区明 彩,日光;今指彩色。 3.一词多义 道路 遵彼微行 《诗经》 行走 夫列子御风而行《逍遥 游》 运行 天 行有常《荀子·天论》 做、实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说》 行动、行为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氓》 品行 行比一乡《逍遥游》 行列 足行伍之间,傀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行辈、辈份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 武传》 将要 感吾生之 行休《归去来兮辞》 代理 太祖行 奋武将军《魏书武帝纪》 乘 驾车 乘犊车,从 吏卒《赤壁之战》 乘船 李白乘舟 将欲行 登、升 乘彼境垣,以 望复关《诗经》 趁着,凭借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 霞《望海潮》 追逐 士喜,大呼乘之《汉书·陈汤传》
(29)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 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30)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 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31) 阮籍猖狂 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32)千里逢迎 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33)童子何知 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34)彩彻区明 彩,日光;今指彩色。 3.一词多义 行 道路 遵彼微行 《诗经》 行走 夫列子御风而行《逍遥 游》 运行 天 行有常《荀子•天论》 做、实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说》 行动、行为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氓》 品行 行比一乡《逍遥游》 行列 蹑 足行伍之间,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行辈、辈份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 武传》 将要 感吾生之 行休《归去来兮辞》 代理 太祖行 奋武将军《魏书武帝纪》 乘 驾车 乘犊车,从 吏卒《赤壁之战》 乘船 李白乘舟 将欲行 登、升 乘彼垝垣,以 望复关《诗经》 趁着,凭借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 霞《望海潮》 追逐 吏 士喜,大呼乘之《汉书•陈汤传》
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乘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过秦论》 绝 断、断绝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赤壁赋》 极、非常 至莫夜月明,独 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高超、绝妙 以为妙绝《口技》 超越 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横渡、横穿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劝学》 胡 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硕鼠》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疑问代词,什么;怎么;为什么;多指匈奴 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朗文》 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张衡传》 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 接近、靠近、趋向(动词,可根据宾语灵活地解释);完成、达到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 (4)引壶觞以自酌(连,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动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 副词,最。 胜 ①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形容词,尽、完
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乘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过秦论》 绝 断、断绝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赤壁赋》 极、非常 至莫夜月明,独 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高超、绝妙 以为妙绝《口技》 超越 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横渡、横穿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劝学》 胡 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硕鼠》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疑问代词,什么;怎么;为什么;多指匈奴 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朗文》 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张衡传》 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 接近、靠近、趋向(动词,可根据宾语灵活地解释);完成、达到 以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 (4)引壶觞以自酌(连,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尽: ①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② 潦水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动词,死、死亡。 ④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 副词,最。 胜: ① 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 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③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动词,超过。 ⑥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形容词,尽、完
穷 ①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③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形容词,穷 困 ⑥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⑦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⑨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舍 ①舍簪笏于百龄 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 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 动词,释放、放弃。 临 ①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到、走近。 怀 ①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 ②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揣 着序 ①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②滕王阁序 序言、序文。 ③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名词,次序、秩序。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动词,安排次序 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穷: ① 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② 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③ 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形容词,穷 困。 ⑥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⑦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⑨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舍: ① 舍簪笏于百龄 动词,舍弃。 ②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客舍、住所。 ③ 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 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 动词,释放、放弃。 临: ① 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②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③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 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 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到、走近。 怀: ① 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②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揣 着。 序: ① 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② 滕王阁序 序言、序文。 ③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 名词,次序、秩序。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动词,安排次序。 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