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四川省成都市二O一六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恻隐(ce)执拗(ni)忧心忡忡( chong) B.剽悍(pio)黄晕(yun)鲜为人知(xian) C.挑衅(xin)屏息(bing)如坐针毡(zhan) D.溅落(jian)憔悴(cui)跋山涉水(b)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 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B项:正确读音:黄晕(yin 鲜为人知(xan)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C.鬼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四川省成都市二○一六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 A 卷和第 B 卷,A 卷满分 100 分,B 卷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cè) 执拗.(niù) 忧心忡忡..(chōng) B.剽.悍(piāo) 黄晕.(yūn) 鲜.为人知(xiān) C.挑衅.(xìn) 屏.息(bǐng) 如坐针毡.(zhān) D.溅.落(jiàn) 憔悴.(cuì) 跋.山涉水(bá) 【答案】B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 ....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C.鬼
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 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一一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带着”改为“戴着”:“怪涎”改为“怪诞”:“谶语”改为“谰语”B: “焦燥不安”改为“焦躁不安”:“大难凌头”改为“大难临头”。D:“溶合”改为 “融合”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 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不符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B: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C:语意重复, 把“只大约”或“左右”去掉一个。D:滥用否定词,“不再”改为“再”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带着”改为“戴着”;“怪涎”改为 “怪诞”;“谶语”改为“谰语”B: “焦燥不安”改为“焦躁不安”;“大难凌头”改为“大难临头”。D:“溶合”改为 “融合”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 ....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 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洗耳恭听 ....: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 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不符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 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 【答案】A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 B.造饮辄尽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 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 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 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 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 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 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
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 5.A 6.D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 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 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 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A项的“详”是清楚、了解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 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 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怡当。A项 的“以”分别是:用;因为。B项的“其”分别是:代词;难道。C项的“而”分别是:连词,表承接; 表转折。D项解释为:助词,的。故D项相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 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甚解”“会意”“欣然”等关 键词的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 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默写(共6分)
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 5.A 6.D 7.B 8.D 【解析】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 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 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 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A 项的“详”是清楚、了解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 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甚解”“会意”“欣然”等关 键词的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 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 76 分) 三、默写(共 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全诗。(4分) 【答案】(1)【答案】①温故而知新②只有香如故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2)【答案】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试题分析:(1)小题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脚可。注意要求:任选两句。小题3注意“汗青”的写 法。(2)小题属于整首诗黑写,任选一个。《秋词》诗中注意“寂寥”“碧霄”的写法。《泊秦淮》 诗中注意“笼”“秦淮”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 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 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干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址中,曾岀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 分) ①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全诗。(4 分) , 。 , 。 【答案】(1)【答案】①温故而知新 ②只有香如故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2)【答案】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 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