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真菌 是自然界的腐生菌,经破损皮肤而感染, 引起病损皮肤变黑,引起着色真菌病。主 要真菌有卡氏枝孢霉、裴氏着色真菌、紧 密着色真菌和疣状瓶霉
(一)着色真菌 是自然界的腐生菌,经破损皮肤而感染, 引起病损皮肤变黑,引起着色真菌病。主 要真菌有卡氏枝孢霉、裴氏着色真菌、紧 密着色真菌和疣状瓶霉
1.临床意义 常在患者外伤后感染,多发生四肢暴露部 位,开始为小丘疹,表面干燥或湿润,有 鳞屑或鳞痂,逐渐形成斑块结节,呈疣状 增殖。皮损反复发生,且长期不愈,可致 畸致残。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 系统或经血流扩散。病理变化主要为角化 过度及角化不全
1.临床意义 常在患者外伤后感染,多发生四肢暴露部 位,开始为小丘疹,表面干燥或湿润,有 鳞屑或鳞痂,逐渐形成斑块结节,呈疣状 增殖。皮损反复发生,且长期不愈,可致 畸致残。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 系统或经血流扩散。病理变化主要为角化 过度及角化不全
2.微生物特性 着色真菌菌丝短粗分隔,呈棕色,有三型 分生孢子:①树枝型:菌丝末端有分生孢 子柄,柄端分叉长出孢子;②剑顶型:围 绕菌丝末端或菌丝横隔处长有一圈分生孢 子;③花瓶型:在菌丝分隔处长出花瓶状 的分生孢子柄,在瓶口长出成丛的小分生 孢子。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 周,出现灰黑色菌落,随之菌落表面出现 绒毛状或天鹅绒状气生菌丝,菌落色素加 深
2.微生物特性 着色真菌菌丝短粗分隔,呈棕色,有三型 分生孢子:①树枝型:菌丝末端有分生孢 子柄,柄端分叉长出孢子;②剑顶型:围 绕菌丝末端或菌丝横隔处长有一圈分生孢 子;③花瓶型:在菌丝分隔处长出花瓶状 的分生孢子柄,在瓶口长出成丛的小分生 孢子。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 周,出现灰黑色菌落,随之菌落表面出现 绒毛状或天鹅绒状气生菌丝,菌落色素加 深
3.微生物检验 (1)直接显微镜检查 皮屑用10%-20%KOH溶液加热处理后镜 检,可见单个或成群厚壁孢子,有横隔或中 间十字分隔。取乳头状增殖的病损挤压出的 分泌物镜检阳性率最高。脓汁、脑脊液或活 组织也可做镜检。镜检结果结合临床可确定 诊断
3. 微生物检验 (1)直接显微镜检查 皮屑用10%—20%KOH溶液加热处理后镜 检,可见单个或成群厚壁孢子,有横隔或中 间十字分隔。取乳头状增殖的病损挤压出的 分泌物镜检阳性率最高。脓汁、脑脊液或活 组织也可做镜检。镜检结果结合临床可确定 诊断
(2)分离培养与鉴定 1)将标本接种沙氏培养基,生长缓慢,菌落 从灰黑色至黑色,有气生菌丝。菌落涂片 镜检可见三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鉴定价 值。 2)明胶液化试验:致病性菌株均不液化明胶。 3)其他生化反应:不能水解淀粉,不凝固牛 奶,能同化硝酸盐,需维生素B1
(2)分离培养与鉴定 1)将标本接种沙氏培养基,生长缓慢,菌落 从灰黑色至黑色,有气生菌丝。菌落涂片 镜检可见三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鉴定价 值。 2)明胶液化试验:致病性菌株均不液化明胶。 3)其他生化反应:不能水解淀粉,不凝固牛 奶,能同化硝酸盐,需维生素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