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病原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包括表面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包括表面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表面感染真菌 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在 我国主要是糠秕马拉色菌,为条件致病菌, 是一种嗜脂性酵母样菌。它侵犯皮肤角质 层引起一种慢性、无症状的浅部真菌病, 即汗斑,无明显炎症反应。主要是色素异 常性改变,由淡变深,而老斑疹色素由深 转浅,成为白斑。还可引起毛囊炎、脂溢 性皮炎等
一、表面感染真菌 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在 我国主要是糠秕马拉色菌,为条件致病菌, 是一种嗜脂性酵母样菌。它侵犯皮肤角质 层引起一种慢性、无症状的浅部真菌病, 即汗斑,无明显炎症反应。主要是色素异 常性改变,由淡变深,而老斑疹色素由深 转浅,成为白斑。还可引起毛囊炎、脂溢 性皮炎等
微生物检验 直接显微镜检查可采用透明胶带粘贴 取材法,将透明胶带直接贴于皮肤表面, 数分钟后揭下,直接贴于载玻片上镜检 或经棉蓝染色或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 孢子和菌丝。孢子为圆形或卵形,厚壁, 芽颈较宽,常成簇分布;菌丝粗短,呈 腊肠样
微生物检验 1.直接显微镜检查 可采用透明胶带粘贴 取材法,将透明胶带直接贴于皮肤表面, 数分钟后揭下,直接贴于载玻片上镜检 或经棉蓝染色或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 孢子和菌丝。孢子为圆形或卵形,厚壁, 芽颈较宽,常成簇分布;菌丝粗短,呈 腊肠样
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鳞屑接种于含菜籽油 的培养基,37℃孵育3d后,在培养基上开 始生长,204左右菌落约Omm乳酪色酵母 型菌落,表面光滑。取菌落作涂片染色镜 检,观察真菌形态
2.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鳞屑接种于含菜籽油 的培养基,37℃孵育3d后,在培养基上开 始生长,20d左右菌落约lOmm乳酪色酵母 型菌落,表面光滑。取菌落作涂片染色镜 检,观察真菌形态
二、皮肤癣真菌 寄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称为皮 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菌。约有45种, 部分仅感染动物,对人致病的约有20余种。 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门,而有性型则属于 子囊菌门。 分为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癣菌 属等三个菌属
二、皮肤癣真菌 ◼ 寄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称为皮 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菌。约有45种,一 部分仅感染动物,对人致病的约有20余种。 ◼ 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门,而有性型则属于 子囊菌门。 ◼ 分为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癣菌 属等三个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