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 Antiarrhythmic Drugs 心律失常是心动规律和频率异常,此时心房心室正常激活和运动顺序发生 障碍。心律失常分为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型两种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 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正常节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起搏细胞功能失调或房室 节传导阻滞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一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机能 亢进以及肺病都可能是诱发因素。心律失常可由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 障碍或二者兼有所引起。心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膜内负于膜外约-90mV 处于极化状态。心肌细胞兴奋是哦,发生除极和复极,形成动作电位。它 分为5个时相,0相为除极,是Na+快速内流所致。1相为快速复极初期, 由K+短暂外流所致。2相平台期,缓慢复极,由Ca2+及少量Na+经慢通道 内流与K+外流所致。3相为快速复极末期,由K+外流所致。0相至3相的 时程合为称为动作电位时间 actionpotential duration,APD)。4相为静息期, 非自律细胞中膜电位维持在静息水平,在自律细胞则为自发性舒张期除极, 是特殊Na+内流 2021/2/19 药物化学
2021/2/19 药物化学 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 心律失常是心动规律和频率异常,此时心房心室正常激活和运动顺序发生 障碍。心律失常分为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型两种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 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正常节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起搏细胞功能失调或房室 节传导阻滞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一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机能 亢进以及肺病都可能是诱发因素。心律失常可由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 障碍或二者兼有所引起。心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膜内负于膜外约-90mV, 处于极化状态。心肌细胞兴奋是哦,发生除极和复极,形成动作电位。它 分为5个时相,0相为除极,是Na+快速内流所致。1相为快速复极初期, 由K+短暂外流所致。2相平台期,缓慢复极,由Ca2+及少量Na+经慢通道 内流与K+外流所致。3相为快速复极末期,由K+外流所致。0相至3相的 时程合为称为动作电位时间(actionpotential duration,APD)。4相为静息期, 非自律细胞中膜电位维持在静息水平,在自律细胞则为自发性舒张期除极, 是特殊Na+内流
所至,其通道在50mV开始开放,它除极达到阈电位就重新激发动作电位。 复极过程中膜电位恢复到-60mV~50mV时,细胞才对刺激发生可发生扩布动 作电位。从除极开始到这以前的一段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它反映快钠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其时间长短 一般与AOD的长短变化相应,但程度可有所不同。一个APD中,ERP数值大, 就意味着心肌不起反映的时间延长,不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2 100 200 300 400 2021/2/19 药物化学
2021/2/19 药物化学 所至,其通道在-50mV开始开放,它除极达到阈电位就重新激发动作电位。 复极过程中膜电位恢复到-60mV~-50mV时,细胞才对刺激发生可发生扩布动 作电位。从除极开始到这以前的一段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它反映快钠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其时间长短 一般与AOD的长短变化相应,但程度可有所不同。一个APD中,ERP数值大, 就意味着心肌不起反映的时间延长,不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①降低自律性 药物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就能降低 自律性。药物促使K+外流,增大最大舒张电位,使其较远离阈电位,也降低 自律性。 ②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的发生与Ca2十内流增多有关,因此钙拮抗剂药物对之有效。迟后 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与细胞内Ca2+过多和短暂Na+内流有关,因此钙拮抗剂 药物和钠通道阻滞药对之有效 ③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 增强膜反应性改善传导或减弱膜反应性,而减弱传导都能取消折返溦动, 前者因改善传导而取消单向阻滞,因此,停止折返激动,某些促K+外流加大 最大舒张电位的药物如;苯妥英钠有此作用;后者因减慢传导而使单向传导 阻滞发展成双向传导阻滞,从而停止折返激动,某些抑制Na+内流的药如奎尼 丁有此作用。 ④改变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而减少折返 2021/2/19 药物化学
2021/2/19 药物化学 ①降低自律性 药物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就能降低 自律性。药物促使K+外流,增大最大舒张电位,使其较远离阈电位,也降低 自律性。 ②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的发生与Ca2+内流增多有关,因此钙拮抗剂药物对之有效。迟后 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与细胞内Ca2+过多和短暂Na+内流有关,因此钙拮抗剂 药物和钠通道阻滞药对之有效 ③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 增强膜反应性改善传导或减弱膜反应性,而减弱传导都能取消折返激动, 前者因改善传导而取消单向阻滞,因此,停止折返激动,某些促K+外流加大 最大舒张电位的药物如;苯妥英钠有此作用;后者因减慢传导而使单向传导 阻滞发展成双向传导阻滞,从而停止折返激动,某些抑制Na+内流的药如奎尼 丁有此作用。 ④改变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而减少折返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分类 典型药物 作用 IA、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降低去极化最大速率,延长动作电位时间 丙吡胺 利多卡因、妥卡尼、美降低去极化最大通量,缩短动作电位时间 西律 氟尼卡 降低去极化最大速率,对动作电位时间无 影 Ⅱ 普萘洛尔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III胺碘酮、托西溴苄胺、抑制钾离子外流,延长心肌动脉电位时程 索他洛尔 维拉帕米 抑制钙离子缓慢内流 2021/2/19 药物化学
2021/2/19 药物化学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分类 典型药物 作用 IA、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丙吡胺 降低去极化最大速率,延长动作电位时间 IB 利多卡因、妥卡尼、美 西律 降低去极化最大通量,缩短动作电位时间 IC 氟尼卡 降低去极化最大速率,对动作电位时间无 影响 Ⅱ 普萘洛尔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III 胺碘酮、托西溴苄胺、 索他洛尔 抑制钾离子外流,延长心肌动脉电位时程 Ⅳ 维拉帕米 抑制钙离子缓慢内流
①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化学名为9S)-6-甲氧基辛可宁9-醇 奎尼丁( Quinidine) (9S)-6'-Methoxycinchonan-9-ol) 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早搏的药物 奎尼丁的理化性质 奎尼丁游离碱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味苦。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氯仿,奎尼丁硫酸盐为白色针状结晶见光变暗,溶于水、沸水、乙醇 氯仿,不溶于乙醚。在不同的溶剂中,其比旋度不同, a25D+212°(95%乙醇),o25D+260°(HC1)其游离碱的pka15.4, pka210.0。1%的硫酸盐水溶液的pH60-6.8。 奎尼丁分子中有两个氮原子,其中奎宁环的叔氮原子碱性较强。可制成 各种盐类应用,常用的有硫酸盐、葡萄糖酸盐、聚半乳糖醛酸盐等。口 服时这些盐都有较好的吸收(大约95%),由于硫酸盐水溶性小,只适宜 于制作片剂。而葡萄糖酸盐则水溶性大、刺激性少适于制成注射液,但 在临床上奎尼丁的注射液使用较少 2021/2/1 物化学
2021/2/19 药物化学 ①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奎尼丁(Quinidine) 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早搏的药物 N H HO H H3CO N 化学名为(9S)-6’-甲氧基辛可宁-9-醇 (9S)-6’-Methoxycinchonan-9-ol)。 奎尼丁的理化性质; 奎尼丁游离碱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味苦。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氯仿,奎尼丁硫酸盐为白色针状结晶见光变暗,溶于水、沸水、乙醇、 氯仿,不溶于乙醚。在不同的溶剂中,其比旋度不同, []25D+212°(95%乙醇),[]25D+260°(HCl)其游离碱的pka15.4, pka210.0。1%的硫酸盐水溶液的pH6.0~6.8。 奎尼丁分子中有两个氮原子,其中奎宁环的叔氮原子碱性较强。可制成 各种盐类应用,常用的有硫酸盐、葡萄糖酸盐、聚半乳糖醛酸盐等。口 服时这些盐都有较好的吸收(大约95%),由于硫酸盐水溶性小,只适宜 于制作片剂。而葡萄糖酸盐则水溶性大、刺激性少适于制成注射液,但 在临床上奎尼丁的注射液使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