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 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 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 可) 【解析】回答本题时一要答出词中体现的心情,二要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答出作者 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词句,如“寂”“孤”“如何消夜永”;二要抓主人 公的行为、情态等,如“伫听寒声”“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三要抓住意象意境 因为“一切景语即情语”,如“云深无雁影”;四要看注解,如“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八.(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 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 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 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 从真景返回画境。 【解析】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 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 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 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未 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解析】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秒的,给2分;能做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 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 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的给 2 分,能简析表现的给 3 分,意思对即 可) 【解析】回答本题时一要答出词中体现的心情,二要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答出作者 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词句,如“寂”“孤”“ 如何消夜永”;二要抓主人 公的行为、情态等,如“伫听寒声”“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三要抓住意象意境, 因为“一切景语即情语”,如“云深无雁影”;四要看注解,如“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八.(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 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 分)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 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 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 从真景返回画境。 【解析】答出画境的,给 2 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 2 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 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 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 分) 【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 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未 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解析】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秒的,给 2 分;能做简要说明的,给 3 分。意
思对即可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诗歌赏析】《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诗,这是第一首 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这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 《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 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 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 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 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 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 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 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 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 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 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 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 之长,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 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啐语》)他的《奉先刘 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 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 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思对即可。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诗歌赏析】《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诗,这是第一首。 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这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 《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 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 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 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 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 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 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 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 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 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 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 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 之长,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 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他的《奉先刘 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 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 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