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1S市域综合运输通道图 (2)公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S市公略客运量占综合客运总量的比例保持在90%以上,一直占有 绝对的优势,铁路客运量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总量上还是远小于公 路客运量。在货运方面,公路货运量近年来占综合货运量的比例持续增长,年增长 量远大于水路货运年增长量,呈现公路运输一枝独秀的局面。图1-2-2为S市2005~ 2009年公路铁路客运量比例图,图1-2-3为S市2005~2009年公路水路货运量比例 图。 -11
- 11 - 图Ⅰ-2-1 S 市域综合运输通道图 (2)公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S 市公路客运量占综合客运总量的比例保持在 90%以上,一直占有 绝对的优势,铁路客运量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总量上还是远小于公 路客运量。在货运方面,公路货运量近年来占综合货运量的比例持续增长,年增长 量远大于水路货运年增长量,呈现公路运输一枝独秀的局面。图Ⅰ-2-2 为 S 市 2005~ 2009 年公路铁路客运量比例图,图Ⅰ-2-3 为 S 市 2005~2009 年公路水路货运量比例 图
,铁路 1 ub, 2008,4 图1-2-2S市2005~2009年公路铁路客运量比例图 009.95.179 ■水路货运,■水路货 006,249路g278豫货808,166%☐ 009,483% 图-2-3S市2005~2009年公路水路货运量比例图 (3)运输强度持续下降,运输效率提升明显 通过对S市近年统计数据分析发现,S市综合客运强度逐年下降,客运强度从 2005年的8.04降为2009年的5.33,运输效率明显提升。图1-2-4为S市2005~2009 年综合客运强度趋势图。 -12
- 12 - 图Ⅰ-2-2 S 市 2005~2009 年公路铁路客运量比例图 图Ⅰ-2-3 S 市 2005~2009 年公路水路货运量比例图 (3)运输强度持续下降,运输效率提升明显 通过对 S 市近年统计数据分析发现,S 市综合客运强度逐年下降,客运强度从 2005 年的 8.04 降为 2009 年的 5.33,运输效率明显提升。图Ⅰ-2-4 为 S 市 2005~2009 年综合客运强度趋势图。 铁路客运, 2005, 5.10% 铁路客运, 2006, 4.60% 铁路客运, 2007, 3.90% 铁路客运, 2008, 4% 铁路客运, 2009, 4.71% 公路客运, 2005, 94.90% 公路客运, 2006, 95.40% 公路客运, 2007, 96.10% 公路客运, 2008, 96% 公路客运, 2009, 95.29% 铁路客运 公路客运 水路货运, 2005, 27.07% 水路货运, 2006, 22.49% 水路货运, 2007, 18.47% 水路货运, 2008, 16.16% 水路货运, 2009, 4.83% 公路货运, 2005, 72.93% 公路货运, 2006, 77.51% 公路货运, 2007, 81.53% 公路货运, 2008, 83.84% 公路货运, 2009, 95.17% 水路货运 公路货运
◆◆系列1,2005, 8.04系列1,2006. 165系列07系列1208 33 706 1,2009 5.33 图1-2-4S市20052009年综合客运强度趋势图 S市综合货运的货运强度也明显呈现下降趋势,从2005年2.41下降至2009年 的1.47,表明综合货运量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发展速度,运输效率快速提升。图1-2-5 为S市2005~2009年综合货运强度趋势图。 十系0 ▲系列1,2007 1.78×系列1,2008, 明,200 1.47 图1-2-5S市2005~2009年综合货运强度趋势图 (4)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覆盖长三角的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加快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交通基础设置正逐步完善,地 区之间形成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地区联系日趋紧密,地区综合运输网络体系正 -13
- 13 - 图Ⅰ-2-4 S 市 2005~2009 年综合客运强度趋势图 S 市综合货运的货运强度也明显呈现下降趋势,从 2005 年 2.41 下降至 2009 年 的 1.47,表明综合货运量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发展速度,运输效率快速提升。图Ⅰ-2-5 为 S 市 2005~2009 年综合货运强度趋势图。 图Ⅰ-2-5 S 市 2005~2009 年综合货运强度趋势图 (4)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覆盖长三角的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加快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交通基础设置正逐步完善,地 区之间形成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地区联系日趋紧密,地区综合运输网络体系正 系列1, 2005, 8.04 系列1, 2006 , 7.65 系列1, 2007 , 7.33 系列1, 2008 , 7.06 系列1, 2009 , 5.33 系列1, 2005, 2.41 系列1, 2006 , 2.01 系列1, 2007 , 1.78 系列1, 2008 , 系列1.63 1, 2009 , 1.47
在逐步形成,如图1-2-6所示。 图1-2-6长三角地区综合运输网络图 2.2“十一五”道路运输发展成就 (1)运输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道路运输是综合运 输增长的主要来源。“十一五”期问,道路客运占综合运输总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4% 以上,其对综合运输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道路货运量占综合运输总量 的比例也保持在80%以上,对综合运输增长的贡献处于主导地位,贡献率达到110% 以上。道路运输行业2005~2010年主要指标如表1-2-2所示。 表1-2-2道路运输行业2005~2010年主要指标 营业性公路客 营业性公路货 从业人员培 年份 运量 运量 维修车辆数 驾培训量 训量 (万人次】 (万吨) (万辆) (人) (人) -14
- 14 - 在逐步形成,如图Ⅰ-2-6 所示。 图Ⅰ-2-6 长三角地区综合运输网络图 2.2“十一五”道路运输发展成就 (1)运输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道路运输是综合运 输增长的主要来源。“十一五”期间,道路客运占综合运输总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 94% 以上,其对综合运输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 95%以上;道路货运量占综合运输总量 的比例也保持在 80%以上,对综合运输增长的贡献处于主导地位,贡献率达到 110% 以上。道路运输行业 2005~2010 年主要指标如表Ⅰ-2-2 所示。 表Ⅰ-2-2 道路运输行业 2005~2010 年主要指标 年份 营业性公路客 运量 (万人次) 营业性公路货 运量 (万吨) 维修车辆数 (万辆) 驾驶培训量 (人) 从业人员培 训量 (人)
2005 13880 7090 69160 10285 2006 15865 7528 484.9 92807 11191 2007 18725 8279 492 122034 10949 2008 36355 10075 506 140718 12406 2009 39263.8 10820.2 520 181201 12377 2010 45181.4 12768.6 540 195002 14474 (2)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枢纽站场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要求,S市客运站新一轮建设和改造 全面启动,2010年底,全市客运站总数已经达到92个,其中一级客运站10个、二 级客运站3个、三级客运站18个、四级客运站61个,如表1-2-3所示。S市区及下 属各市已全部拥有至少1个一级汽车客运站,全市共有36个客运站已实现了联网 售票。以市区客运站为主枢纽、五县市一级客运站为中心站的高等级标准化客运站 网络格局已经形成。 表1-2-3S市2005~2010年客运站点等级与数量 (个) 年份 合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05 53 3 12 6 22 2006 10 18 27 2007 6 8 19 2008 68 7 6 16 38 2009 6 9 3 18 54 1 2010 10 3 (3)结构调整措施有效,运输结构明显优化 组织结构调整成效卓著,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2009年底,S市拥有 班车客运业户数达到27家,客运班线累计达到1440条,近五年客运班线统计表如 -15
- 15 - 2005 13880 7090 — 69160 10285 2006 15865 7528 484.9 92807 11191 2007 18725 8279 492 122034 10949 2008 36355 10075 506 140718 12406 2009 39263.8 10820.2 520 181201 12377 2010 45181.4 12768.6 540 195002 14474 (2)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枢纽站场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要求,S 市客运站新一轮建设和改造 全面启动,2010 年底,全市客运站总数已经达到 92 个,其中一级客运站 10 个、二 级客运站 3 个、三级客运站 18 个、四级客运站 61 个,如表Ⅰ-2-3 所示。S 市区及下 属各市已全部拥有至少 1 个一级汽车客运站,全市共有 36 个客运站已实现了联网 售票。以市区客运站为主枢纽、五县市一级客运站为中心站的高等级标准化客运站 网络格局已经形成。 表Ⅰ-2-3 S 市 2005~2010 年客运站点等级与数量 (个) 年份 合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05 53 3 12 16 22 2006 59 4 10 18 27 2007 68 6 8 19 35 2008 68 7 6 16 38 1 2009 85 9 3 18 54 1 2010 92 10 3 18 61 (3)结构调整措施有效,运输结构明显优化 组织结构调整成效卓著,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2009 年底,S 市拥有 班车客运业户数达到 27 家,客运班线累计达到 1440 条,近五年客运班线统计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