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州烧按橘漆 国内外经脸 4 受食选续 规划日标 雄路客 汽喜拉处 灯收培调 图-1-1技术路线图 1.5主要规划结论 (1)总体规划目标 立足综合运输,以道路运输转型创新为主线,以运输结构调整为主要着力点, 以运输效率及服务水平提升为主攻方向,完善“三大网络”。 (2)主要实施内容 七大工程: —运输枢纽站场衔接工程:立足综合运输,依托综合客运枢纽站场,实现道 路客运与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以及城市公交(地铁、常规公交、出 -6-
- 6 - 图Ⅰ-1-1 技术路线图 1.5 主要规划结论 (1)总体规划目标 立足综合运输,以道路运输转型创新为主线,以运输结构调整为主要着力点, 以运输效率及服务水平提升为主攻方向,完善“三大网络”。 (2)主要实施内容 七大工程: ——运输枢纽站场衔接工程:立足综合运输,依托综合客运枢纽站场,实现道 路客运与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以及城市公交(地铁、常规公交、出
租车)的衔接;依托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货运站场,实现道路货运与水港、空港 陆港(铁路枢纽、无水港)的衔接;依托城乡客货运站及邮政服务网点,实现城乡 运输一体化。 一道路运输信息化工程: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快公共 信息平台尤其是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整合。统一信息化标准,推进长 三角的信息融合。 —城乡道路运输网络工程:统筹S市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科学规划农村 公路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衔接城乡客运,逐步建立“层级合理、区域融合、集 约高效”的城乡公交网络体系。依托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加快完善农村货运网络 的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农村物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积极参与构建长三角地 区道路运输一体化网络,促进区域道路运输管理一体化以及运输服务业一体化。 一交通物流培有工程:培有骨干交通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企 业兼并重组,培有一批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大 型骨千物流企业的示范作用,全面提升交通物流行业服务能力。鼓励企业拓展服务 功能,向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提升行业社会化物流服务水平,提高行业专业化物 流服务能力。鼓励企业提高物流组织化水平,积极推行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高效 运输组织形式。 一质量信誉提升工程: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促进从业人员管理从静态向动态管理转变。重视继续教育以及岗中培训,不断提高 从业人员素质。重视从业人员的考核,将个人的业务考核与质量信誉考核信息进行 登记并实时更新,建立优质从业人员数据库,提升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企 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将行业内部评价与外部社会评价相结合,激励企业质量信誉提 升。 -7-
- 7 - 租车)的衔接;依托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货运站场,实现道路货运与水港、空港、 陆港(铁路枢纽、无水港)的衔接;依托城乡客货运站及邮政服务网点,实现城乡 运输一体化。 ——道路运输信息化工程: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快公共 信息平台尤其是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整合。统一信息化标准,推进长 三角的信息融合。 ——城乡道路运输网络工程:统筹 S 市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科学规划农村 公路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衔接城乡客运,逐步建立“层级合理、区域融合、集 约高效”的城乡公交网络体系。依托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加快完善农村货运网络 的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农村物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积极参与构建长三角地 区道路运输一体化网络,促进区域道路运输管理一体化以及运输服务业一体化。 ——交通物流培育工程:培育骨干交通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企 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大 型骨干物流企业的示范作用,全面提升交通物流行业服务能力。鼓励企业拓展服务 功能,向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提升行业社会化物流服务水平,提高行业专业化物 流服务能力。鼓励企业提高物流组织化水平,积极推行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高效 运输组织形式。 ——质量信誉提升工程: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促进从业人员管理从静态向动态管理转变。重视继续教育以及岗中培训,不断提高 从业人员素质。重视从业人员的考核,将个人的业务考核与质量信誉考核信息进行 登记并实时更新,建立优质从业人员数据库,提升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企 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将行业内部评价与外部社会评价相结合,激励企业质量信誉提 升
—安全与应急保障工程: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以危险货物运输和客 货运站安全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行业安全源头监管;以企业、车辆年审和车辆等级 评定等工作为抓手,强化运输车辆及从业人员资质管理。 完善应急分级预案与管理模式,落实骨干运输企业应急责任。建立突发事件紧 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及资金补偿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突发事件 紧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以及应急保障补偿机制。 一低碳运输工程: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建立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 测考核体系,开展能源消耗统计:制定并实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材料节约、循 环利用重大项目专项行动计划:魂立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与退出机制;强化道 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组织开展驾驶员节能培训与专项行动等。 (3)资金估算 “十二五”期间S市共需投入4351912万元用于实施“七大工程”建设。 二、道路运输发展现状与问题 2.1综合运输发展现状与特点 2.11综合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 至2009年底,全市公路新增里程5011千米,总里程达12004千米,公路网密 度141.42千米/百平方千米,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一级公路为干线、二级以上 公路为次干线、等级公路成网”的市域公路网体系。 全市建成农村公路355.56千米,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及桥粱建设315座,总投资 达45亿元,农村公路(含专用公路)里程达10730km,较2005年增长了50%。提 前两年完成农村公路五年建设计划,基本建成“三横四纵”的一级公路主干县道网络, -8-
- 8 - ——安全与应急保障工程: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以危险货物运输和客 货运站安全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行业安全源头监管;以企业、车辆年审和车辆等级 评定等工作为抓手,强化运输车辆及从业人员资质管理。 完善应急分级预案与管理模式,落实骨干运输企业应急责任。建立突发事件紧 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及资金补偿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突发事件 紧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以及应急保障补偿机制。 ——低碳运输工程: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建立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 测考核体系,开展能源消耗统计;制定并实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材料节约、循 环利用重大项目专项行动计划;建立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与退出机制;强化道 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组织开展驾驶员节能培训与专项行动等。 (3)资金估算 “十二五”期间 S 市共需投入 4351912 万元用于实施“七大工程”建设。 二、道路运输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综合运输发展现状与特点 2.1.1 综合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 至 2009 年底,全市公路新增里程 5011 千米,总里程达 12004 千米,公路网密 度 141.42 千米/百平方千米,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一级公路为干线、二级以上 公路为次干线、等级公路成网”的市域公路网体系。 全市建成农村公路 355.56 千米,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及桥梁建设 315 座,总投资 达 45 亿元,农村公路(含专用公路)里程达 10730km,较 2005 年增长了 50%。提 前两年完成农村公路五年建设计划,基本建成“三横四纵”的一级公路主干县道网络
建成全市74个乡镇,1165个建制村全部沟通的农村公路,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 通班车”的农村公路通达目标。 (2)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 2007年12月26日,S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开工,预计将在2011年正式通车, 地铁2号线也已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将于2014年建成。根据《S市城市快 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15)》,在2015年前,还将规划建设2号线延伸线、4 号线及支线和3号线。 (3)航道与港口 截至2009年,内河港口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开工建设了S市高新区京杭运 河码头等工程,完成了相城区元和港码头,望亭发电厂煤码头等项目。目前,S市 内河港拥有生产泊位1249个,泊位总长54169米,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13606万 吨。其中100吨级及以上生产用泊位1079个,泊位总长度48493米,年设计综合 通过能力38602万吨。主要分布苏南运河、申张线、苏申内港线、杨林塘等高等级 航道的两岸。 “十一五”期间,S港以大仓港区为重点,切实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 成了太仓港集装箱三期工程、万方件杂货码头工程等项目,开辟了大新、东沙和常 熟港区3条进港航道,长江-12.5米水深航道建设完成至太仓港区段,此外码头结构 加固改造项目的也实施进一步拓展了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增长空间。2006年~2009 年S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达112.1亿元,新增码头泊位数52个,其中新增万吨 级以上泊位39个,新增港口货物通过能力1.10亿吨、年均增长17.1%,新增集装 箱通过能力265万TEU,年均增长40.6%。目前S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07个,其中 万吨级以上泊位104个,全港设计通过能力2.35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570万 TEU。 -9
- 9 - 建成全市 74 个乡镇,1165 个建制村全部沟通的农村公路,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 通班车”的农村公路通达目标。 (2)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 2007 年 12 月 26 日,S 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开工,预计将在 2011 年正式通车, 地铁 2 号线也已于 2009 年 12 月 25 日开工,将于 2014 年建成。根据《S 市城市快 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15)》,在 2015 年前,还将规划建设 2 号线延伸线、4 号线及支线和 3 号线。 (3)航道与港口 截至 2009 年,内河港口累计完成投资 4 亿元,开工建设了 S 市高新区京杭运 河码头等工程,完成了相城区元和港码头,望亭发电厂煤码头等项目。目前,S 市 内河港拥有生产泊位 1249 个,泊位总长 54169 米,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 13606 万 吨。其中 100 吨级及以上生产用泊位 1079 个,泊位总长度 48493 米,年设计综合 通过能力 38602 万吨。主要分布苏南运河、申张线、苏申内港线、杨林塘等高等级 航道的两岸。 “十一五”期间,S 港以太仓港区为重点,切实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 成了太仓港集装箱三期工程、万方件杂货码头工程等项目,开辟了大新、东沙和常 熟港区 3 条进港航道,长江-12.5 米水深航道建设完成至太仓港区段,此外码头结构 加固改造项目的也实施进一步拓展了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增长空间。2006 年~2009 年 S 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达 112.1 亿元,新增码头泊位数 52 个,其中新增万吨 级以上泊位 39 个,新增港口货物通过能力 1.10 亿吨、年均增长 17.1%,新增集装 箱通过能力 265 万 TEU,年均增长 40.6%。目前 S 港共有生产性泊位 207 个,其中 万吨级以上泊位 104 个,全港设计通过能力 2.35 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 570 万 TEU
(4)航空港 、市光福机场停运后,目前市域范围内没有可以利用的民用航空机场,周边可 供利用的机场主要有: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无锡硕放机场。S市 与这些机场之间均以高速公路作为主要连接方式,目前已开通的客运班次情况如表 1-2-1所示。 表-21S市每天开往邻近机场客运班次情况 S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 上海浦东机场 19 12 10 上海虹桥机场 19 2 10 7 10 无锡硕放机场 3 1 杭州萧山机场4 S市积极参与苏南硕放机场的建设。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积极 推进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的改扩建工程,重点增加国内客运和国际货运航线,建成国 家干线机场、苏南一类航空口岸和区域枢纽机场。2010年11月20日,苏南硕放国 际机场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与此同时,S市城市候机楼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 也正式启用。这也意味着S市、无锡将共用机场。 2.12综合运输发展特点 (1)综合运输网络不断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 S市已基本形成联系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域综合运输通道,主要包括沿 江通道、泸宁通道、苏嘉杭通道、苏泸通道,形成三纵一横“丰”字形的综合运输通 道布局。图1-2-1为S市域综合运输通道图。 -10-
- 10 - (4)航空港 S 市光福机场停运后,目前市域范围内没有可以利用的民用航空机场,周边可 供利用的机场主要有: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无锡硕放机场。S 市 与这些机场之间均以高速公路作为主要连接方式,目前已开通的客运班次情况如表 Ⅰ-2-1 所示。 表Ⅰ-2-1 S 市每天开往邻近机场客运班次情况 S 市 昆山 张家港 常熟 吴江 上海浦东机场 19 12 10 — — 上海虹桥机场 19 12 10 7 10 无锡硕放机场 3 — 1 — — 杭州萧山机场 4 — — — — S 市积极参与苏南硕放机场的建设。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积极 推进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的改扩建工程,重点增加国内客运和国际货运航线,建成国 家干线机场、苏南一类航空口岸和区域枢纽机场。2010 年 11 月 20 日,苏南硕放国 际机场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与此同时,S 市城市候机楼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 也正式启用。这也意味着 S 市、无锡将共用机场。 2.1.2 综合运输发展特点 (1)综合运输网络不断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 S 市已基本形成联系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域综合运输通道,主要包括沿 江通道、沪宁通道、苏嘉杭通道、苏沪通道,形成三纵一横“丰”字形的综合运输通 道布局。图Ⅰ-2-1 为 S 市域综合运输通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