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COURSE TITLE): 车联网技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7272011 学分(CREDIT VALUE): 开课单位(DEPARTMENT/UNT):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版本(VERSION): DG7272011-20210812交通 课程负责人 (COURSE COORDINATOR): 王庞伟 (签章)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2021年8月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COURSE TITLE): 车联网技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7272011 学 分(CREDIT VALUE): 2 开课单位(DEPARTMENT/UNIT):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版 本(VERSION): DG7272011-20210812 交通 课程负责人 (COURSE COORDINATOR): 王庞伟 (签章) 北方工业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2021 年 8 月
目录 1课程基本信息 2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 4 2.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观测点 4 2.2课程目标 2.3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5 3课程内容及安排 3.1课程学时总体安排 5 3.2各知识单元内容和预期学习目标 6 4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载体 5课程实验教学 10 5.1实验名称和安排 .10 5.2实验要求和教学组织… -10 5.3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要求 5.4实验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 6课程考核方案和依据」 6.1课程考核方案 12 6.2课程各考核项评价依据和标准。 12 7本次修订说明 8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 目 录 1 课程基本信息...................................................................................................................... 3 2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4 2.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观测点....................................................................................4 2.2 课程目标...........................................................................................................................4 2.3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5 3 课程内容及安排..................................................................................................................5 3.1 课程学时总体安排.........................................................................................................5 3.2 各知识单元内容和预期学习目标............................................................................... 6 4 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载体................................................................................................. 8 5 课程实验教学.................................................................................................................... 10 5.1 实验名称和安排........................................................................................................... 10 5.2 实验要求和教学组织.................................................................................................. 10 5.3 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要求....................................................................................... 11 5.4 实验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11 6 课程考核方案和依据.......................................................................................................11 6.1 课程考核方案................................................................................................................12 6.2 课程各考核项评价依据和标准.................................................................................12 7 本次修订说明.................................................................................................................... 14 8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14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车联网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 Connected Vehicles Technology 课程计划学时 32 课外学时建议 32 计划学时构成 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8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要求 线上学习要求:10 自主学习建议学时:22 先修课名称 (DG7226611)《交通工程学》,(DG7226711)《交通管理与控制》 适用专业年级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19级及以后年级 开课单位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本课程为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开设于本科阶图 第六学期。课程培养目标为本科毕业后就业及升学做准备,培养学生学握 本的智能汽车及车联网系统技术开发及理论研究能力,本课题在交通专业 统中占据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相关基础理论课的综合实践紧密相关。本课程 课程简介 目的通过学生从车联网系统的集成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方面,结合所学过 的挑础课和专业课,堂据想能治车及车联网系统的技术休系及立现方法, 学生从事车联网系统的应用和 研究莫定初步的基础。考试方 式为闭卷考试 (70%)和平时成绩(30%)结合,课程学习特点需要学生从实际车联网系 统问题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可综合运用所需知识掌握具体车联网系统技术 开发及应用能力。 基础资料: (1)《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技术》,王庞伟、张名芳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年7月,1SBN:978-7-111-68071-0 教材和学习资源 (2)《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控制技术》,王庞伟、王力、余贵珍著机械工业: 版社.2019年7月,1SBN:978-7-111-62896-5 参考资料: (1)(车联网技术与应用》,杨燕玲周海军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9,ISBN 9787563557929 大纲版本号 DG7272011-20210812交通 前一版本号 DG7272011-20190911交通 大纲修订人 王庞伟、刘小明 修订时间 2021.08.12
3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车联网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 Connected Vehicles Technology 课程计划学时 32 课外学时建议 32 计划学时构成 理论学时 24 实验学时 8 上机学时 0 课外学时要求 线上学习要求:10 自主学习建议学时:22 先修课名称 (DG7226611)《交通工程学》,(DG7226711)《交通管理与控制》 适用专业年级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2019 级及以后年级 开课单位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课 程 简 介 本课程为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开设于本科阶段 第六学期。课程培养目标为本科毕业后就业及升学做准备,培养学生掌握基 本的智能汽车及车联网系统技术开发及理论研究能力,本课题在交通专业系 统中占据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相关基础理论课的综合实践紧密相关。本课程 目的通过学生从车联网系统的集成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方面,结合所学过 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掌握智能汽车及车联网系统的技术体系及实现方法,为 学生从事车联网系统的应用和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70%)和平时成绩(30%)结合,课程学习特点需要学生从实际车联网系 统问题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可综合运用所需知识掌握具体车联网系统技术 开发及应用能力。 教材和学习资源 基础资料: (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技术》,王庞伟、张名芳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 年 7 月,ISBN:978-7-111-68071-0 (2)《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控制技术》,王庞伟、王力、余贵珍著.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9 年 7 月,ISBN:978-7-111-62896-5 参考资料: (1)《车联网技术与应用》,杨燕玲 周海军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9,ISBN: 9787563557929. 大纲版本号 DG7272011-20210812 交通 前一版本号 DG7272011-20190911 交通 大纲修订人 王庞伟、刘小明 修订时间 2021.08.12
课程负贵人 王庞伟(签字) 实验教学审核人 胡长斌(签字》 专业负责人 刘小明(签字) 审核时间 2021.9 学院批准人 徐继宁(签字) 批准时间 2021.9 2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 2.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观测点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19版培养方案为本课程设置了2个指标点,具 体如下: (1)毕业要求观测点1-4: 掌握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以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 (2)毕业要求观测点2-3: 具备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等工程科学原理,并能用于表 达复杂工程问题。 2.2课程目标 根据交通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本课程设置了4个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简 称:CLWX),另根据教育部和学校要求,课程设置了1个素质目标和课程思 政目标。不做输出目标考核。 CLW1:理解车联网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围绕车联网系统技术特点,系统架构、系统应用等核心内容,对车联网理论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别具备识记、复述、区分、举例、解释、关联分析等不 同层次的理解能力。 CLW-2:举握车联网系统基础理论 围绕车联网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传感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 交通工程学理论知识,掌握实际车联网系统技术开发所需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CLW-3:掌握车载网络拓扑结构及通信协议设计规范 针对组成车载网络的车内网、车外网的结构框架,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功能 4
4 课程负责人 王庞伟(签字) 实验教学审核人 胡长斌 (签字) 专业负责人 刘小明 (签字) 审核时间 2021.9 学院批准人 徐继宁 (签字) 批准时间 2021.9 2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 2.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观测点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2019 版培养方案为本课程设置了 2 个指标点,具 体如下: (1)毕业要求观测点 1-4: 掌握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以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 (2)毕业要求观测点 2-3: 具备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等工程科学原理,并能用于表 达复杂工程问题。 2.2 课程目标 根据交通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本课程设置了 4 个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简 称:CLW-X),另根据教育部和学校要求,课程设置了 1 个素质目标和课程思 政目标。不做输出目标考核。 CLW-1:理解车联网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围绕车联网系统技术特点,系统架构、系统应用等核心内容,对车联网理论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别具备识记、复述、区分、举例、解释、关联分析等不 同层次的理解能力。 CLW-2:掌握车联网系统基础理论 围绕车联网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传感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 交通工程学理论知识,掌握实际车联网系统技术开发所需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CLW-3:掌握车载网络拓扑结构及通信协议设计规范 针对组成车载网络的车内网、车外网的结构框架,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功能
特点和对应的关键技术,掌握不同车载网络信息的通信拓扑结构设计方法和通信 协议技术规范。 CLW-4:掌握智能车与辅助驾驶技术组成及原理 掌握智能车感知、决策、控制三层功能结构,针对L0-L5级自动驾驶等级划 分,掌握不同等级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掌握自适应巡航,自动 泊车和自主换道等辅助驾驶系统工作原理和开发流程。 课程思政目标: 结合课程特点,挖掘丰富的思政教育案例,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促进学习过程与方法、科学素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坚定理想信念、厚 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充 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育人功能。 2.3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 观测点 支撑支撑 课程目标 贡献度 求 程度权重 CL界-1:车联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5% L.4专业 L-2:车载网络通信的理解和应用 25% 工程知理论知识 掌握及远 M 识 0.143:智能汽车系统组成及原理理解和应用 25% 用 CLW-2:车车通信协议的理解和应用 10% CL界-4:车路协同控制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15% L?-2:智能驾驶汽车控制系统建模 35% 2.3应用 2问题分工程科学 L 0.14-3:车路协同系统的建模 15% 原理表 L界-4:能够理解既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35% CL界-4:能够科学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论 15% 3课程内容及安排 3.1课程学时总体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内/实验/上机/课外学时:54/10/0/90
5 特点和对应的关键技术,掌握不同车载网络信息的通信拓扑结构设计方法和通信 协议技术规范。 CLW-4:掌握智能车与辅助驾驶技术组成及原理 掌握智能车感知、决策、控制三层功能结构,针对 L0-L5 级自动驾驶等级划 分,掌握不同等级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掌握自适应巡航,自动 泊车和自主换道等辅助驾驶系统工作原理和开发流程。 课程思政目标: 结合课程特点,挖掘丰富的思政教育案例,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促进学习过程与方法、科学素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坚定理想信念、厚 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充 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育人功能。 2.3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 求 观测点 支撑 程度 支撑 权重 课程目标 贡献度 1 工程知 识 1.4 专业 理论知识 掌握及运 用 M 0.14 CLW-1:车联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5% CLW-2:车载网络通信的理解和应用 25% CLW-3:智能汽车系统组成及原理理解和应用 25% CLW-2:车车通信协议的理解和应用 10% CLW-4:车路协同控制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15% 2 问题分 析 2.3 应用 工程科学 原理表达 L 0.14 CLW-2:智能驾驶汽车控制系统建模 35% CLW-3:车路协同系统的建模 15% CLW-4:能够理解既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35% CLW-4:能够科学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论 15% 3 课程内容及安排 3.1 课程学时总体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内/实验/上机/课外学时:54/1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