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涉外公证文书分类 493 15-8涉港澳台公证文书分类 493 十六、物价指数 16-1历年物价指数(以上年为100) 16-2市区、文登区分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16-3市区价格各月同比指数(以上年同月为100) 16-4市区价格各月定基比指数(以2015年价格为100) 16-5历年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16-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分月同比指数(以上年同月为100)…… 16-7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分月同比指数(以上年同月为100) 十七、居民生活 17-1历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 17-2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511 17-3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每百户拥有量情况
—6— 15-7 涉外公证文书分类…………………………………………………………………………………………………… 493 15-8 涉港澳台公证文书分类……………………………………………………………………………………………… 493 十六、物价指数 16-1 历年物价指数(以上年为100) …………………………………………………………………………………… 497 16-2 市区、文登区分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 498 16-3 市区价格各月同比指数(以上年同月为100) ……………………………………………………………………… 499 16-4 市区价格各月定基比指数(以2015年价格为100) ………………………………………………………………… 501 16-5 历年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 503 16-6 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分月同比指数(以上年同月为100) …………………………………………………… 504 16-7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分月同比指数(以上年同月为100) …………………………………………………… 505 十七、居民生活 17-1 历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 509 17-2 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511 17-3 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每百户拥有量情况…………………………………………………………………………… 512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3月21日在威海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威海市市长张惠 各位代表 23%。商品房交易面积增长15.5%,房地产库存去化周 现在,我代表威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期逐步缩减。有效处置企业资金链、担保圈风险,金 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率实现双降。全面落实减税 降费各项政策,尽最大努力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 、政府工作回顾 负担。 三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体经济发展支撑 016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力切实增强。综合运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 下,市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支持 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各项工作要求,紧紧依靠全市企业扩大直接融资,495家规模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 人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制改制,三角轮胎、家家悦集团成功上市,新增新 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三板挂牌企业9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49 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家:全市直接融资213亿元,增长80.8%,占社会融资 展。全市生产总值3212.2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总量的53.2%,规模和结构创历年最好水平。全省首 收入260.5亿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民营银行蓝海银行获批筹建。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 3936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3元,分别增长化改革全面完成。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 8.3%和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 成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设立山东海洋产权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新动交易市场威海分中心。获批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 能加速形成。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设示范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投入运营。深化城市 服务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生产性服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获 务业发展等意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规划建设五大批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居家和 重点创新产业园,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级。引进建设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山 四是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成为全开放试点工作再获新突破,被确定为国家服务贸易创 省首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市。威高集团获得首届新发展试点,威海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7个港口 世界工业设计大会金奖、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威34个泊位获批对外开放。国家出口日韩食品“同线同 达机械成为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三标同质”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第一家线上线下 角轮胎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新增山东名牌产品同步运营。服务贸易支行挂牌运行。新引进116个服 17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4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务业项目,世界500强企业软银集团服务外包基地落 达到40%,提髙1.1个百分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地实施。入选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 区,旅游消费增长14.1%,信息消费增长20%以上,电电商出口货值7304万美元,是上年的4.1倍,规模居 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全省首位。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90.5亿元,增长 11.1%。远洋渔业产量增长31.2%,休闲渔业产值增长13%。实际到账外资79.9亿元,增长15% 33%,现代果业规模居全省第一,被整建制认定为国 五是扎实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全域城市化、 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市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提 二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速,“四横三纵”主干路网逐步完善,市委党校新 补”任务有效落实。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轮胎、校、市档案中心、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公交新城中 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81.3%和81.1%;推动心站等重点工程主体完工,五渚河生态城、新城棚户 造船企业重整重组,重点船舶企业造船完工量增长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中韩自
—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威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政府工作回顾 2016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下,市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 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各项工作要求,紧紧依靠全市 人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 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 展。全市生产总值3212.2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260.5亿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36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3元,分别增长 8.3%和7.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新动 能加速形成。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 服务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等意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规划建设五大 重点创新产业园,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 级。引进建设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山 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成为全 省首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市。威高集团获得首届 世界工业设计大会金奖、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威 达机械成为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三 角轮胎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新增山东名牌产品 17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4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 达到40%,提高1.1个百分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 区,旅游消费增长14.1%,信息消费增长20%以上,电 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1.1%。远洋渔业产量增长31.2%,休闲渔业产值增长 33%,现代果业规模居全省第一,被整建制认定为国 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二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 补”任务有效落实。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轮胎、 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81.3%和81.1%;推动 造船企业重整重组,重点船舶企业造船完工量增长 23%。商品房交易面积增长15.5%,房地产库存去化周 期逐步缩减。有效处置企业资金链、担保圈风险,金 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率实现双降。全面落实减税 降费各项政策,尽最大努力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 负担。 三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体经济发展支撑 力切实增强。综合运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 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支持 企业扩大直接融资,495家规模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 制改制,三角轮胎、家家悦集团成功上市,新增新 三板挂牌企业9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49 家;全市直接融资213亿元,增长80.8%,占社会融资 总量的53.2%,规模和结构创历年最好水平。全省首 家民营银行蓝海银行获批筹建。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 化改革全面完成。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 成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设立山东海洋产权 交易市场威海分中心。获批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 设示范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投入运营。深化城市 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获 批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居家和 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四是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开放试点工作再获新突破,被确定为国家服务贸易创 新发展试点,威海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7个港口、 34个泊位获批对外开放。国家出口日韩食品“同线同 标同质”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第一家线上线下 同步运营。服务贸易支行挂牌运行。新引进116个服 务业项目,世界500强企业软银集团服务外包基地落 地实施。入选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 电商出口货值7304万美元,是上年的4.1倍,规模居 全省首位。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90.5亿元,增长 13%。实际到账外资79.9亿元,增长15%。 五是扎实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全域城市化、 市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提 速,“四横三纵”主干路网逐步完善,市委党校新 校、市档案中心、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公交新城中 心站等重点工程主体完工,五渚河生态城、新城棚户 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中韩自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3月21日在威海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威海市市长 张 惠
贸区经贸交流中心等产业项目启动建设。成功入选国领导下,坚持依法行政、高效施政、从严治政,大力 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石岛湾核电站、文登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主动适 抽水蓄能电站、龙山湖、八河水库增容工程等重点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香水河大桥建成通车。全市固级,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聚焦发展所需、群众 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所盼、短板所在,以改革破除发展瓶颈、以创新释放 22.6%。加快推动“三个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发展动力、以实干厚植发展优势,开创了现代化幸福 率提高到57.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 威海建设新局面 六是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 在落实新发展理念上展现新作为。坚持生 优化。开展空气质量全面优化行动,省测“蓝天白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千方百计稳定经 云、繁星闪烁”天数35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9.%,济增长、推动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全 提高2个百分点,保持全省第一。PM2.5、PM10平均浓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 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增长15.4%。三次产业比重由8.1:54:37.9调整为 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全7.1:45.6:47.3。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战略性新兴产 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强海岸带综合整治,被确定业占比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新型业态不 为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断涌现。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现代 源保护区畜禽养殖场371处,治理中小河道及城郊河农业示范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有 道95.7公里。全面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卫效落实,生态环境比较优势日益突岀,荣获环保领域 一体化群众满意度保持全省第 最高社会奖——中华环境奖,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保持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稳步全省前列 提升。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实现省定贫困 在市域一体发展上展开新布局。坚持全域城 线脱贫,18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中有120个达到退市化、市域一体化,全面启动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实 出标准。各类社会保险和救助扩面提标,居民基础养施东部滨海新堿、文登同城化、南海新区、乳山产业 老金标准、医保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结构四个“三年突破”战略,文登撤市设区,临港区 对象供养标准都有新提高。实施28个老旧住宅小区综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区列入山东半岛国 合整治,完成棚户区改造2万户。各级政府累计投资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区成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28.1亿元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荣成海洋生物产业园获批省级高新区和国家农业科技 建学校38所,新增学位3.1万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区,环翠区北海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园15所,新增学位4160个。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各城市 成启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市民卡、市民组团协同联动发展,拉开了全域统筹的城市发展大框 网受益群众不断增多,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投入运行,架,走出了威海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便民工程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在助推创新创业上取得新成果。坚持把创新 八是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社会保持和谐稳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优化创新环境、激发 定。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市场活力,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增 年度测评复查成绩全省第一。规划建设19个文化产业长2.4倍,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1倍;国家海产品质 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建成启用。检中心、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投入使 推行医保卡支付健身消费,建成31处镇级全民健身中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增长69.8%,省级以 心。成功举办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系列赛、威海一仁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孵化器数量增长6.3倍;率 川帆船拉力赛等赛事。起草4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先建成创业大学,培训创业人员3.5万人;引进北京 其中2部经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出台2部政府规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建成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与 章。加强普法宣传,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17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蓝色产业 市。累计投入7.9亿元配强应急救援装备,投入3.8亿领军人才团队、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专家数量实现突破 元健全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生产、食品性增长,新增各类人才14.8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形势总体平稳。国防动员、人增长1.5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2.3倍,新登记 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被评为全国人企业数量增长2.5倍,市场主体总量翻了一番,全社 民防空先进城市。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 务、对台、档案、史志、地震、气象、仲裁、慈善和济增长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对口支援、扶贫协作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增创新优势。坚持以改革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履职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主动承担
—2— 贸区经贸交流中心等产业项目启动建设。成功入选国 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石岛湾核电站、文登 抽水蓄能电站、龙山湖、八河水库增容工程等重点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香水河大桥建成通车。全市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 22.6%。加快推动“三个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 率提高到57.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 六是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 优化。开展空气质量全面优化行动,省测“蓝天白 云、繁星闪烁”天数35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9.9%, 提高2个百分点,保持全省第一。PM2.5、PM10平均浓 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 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全 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强海岸带综合整治,被确定 为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畜禽养殖场371处,治理中小河道及城郊河 道95.7公里。全面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卫 一体化群众满意度保持全省第一。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稳步 提升。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实现省定贫困 线脱贫,18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中有120个达到退 出标准。各类社会保险和救助扩面提标,居民基础养 老金标准、医保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 对象供养标准都有新提高。实施28个老旧住宅小区综 合整治,完成棚户区改造2万户。各级政府累计投资 28.1亿元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 建学校38所,新增学位3.1万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 园15所,新增学位4160个。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建 成启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市民卡、市民 网受益群众不断增多,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投入运行, 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便民工程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八是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社会保持和谐稳 定。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 年度测评复查成绩全省第一。规划建设19个文化产业 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建成启用。 推行医保卡支付健身消费,建成31处镇级全民健身中 心。成功举办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系列赛、威海—仁 川帆船拉力赛等赛事。起草4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 其中2部经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出台2部政府规 章。加强普法宣传,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 市。累计投入7.9亿元配强应急救援装备,投入3.8亿 元健全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生产、食品 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形势总体平稳。国防动员、人 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被评为全国人 民防空先进城市。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 务、对台、档案、史志、地震、气象、仲裁、慈善和 对口支援、扶贫协作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履职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 领导下,坚持依法行政、高效施政、从严治政,大力 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主动适 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 级,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聚焦发展所需、群众 所盼、短板所在,以改革破除发展瓶颈、以创新释放 发展动力、以实干厚植发展优势,开创了现代化幸福 威海建设新局面。 ——在落实新发展理念上展现新作为。坚持生 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千方百计稳定经 济增长、推动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全 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 增长15.4%。三次产业比重由8.1:54:37.9调整为 7.1:45.6:47.3。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战略性新兴产 业占比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新型业态不 断涌现。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现代 农业示范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有 效落实,生态环境比较优势日益突出,荣获环保领域 最高社会奖——中华环境奖,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保持 全省前列。 ——在市域一体发展上展开新布局。坚持全域城 市化、市域一体化,全面启动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实 施东部滨海新城、文登同城化、南海新区、乳山产业 结构四个“三年突破”战略,文登撤市设区,临港区 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区列入山东半岛国 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区成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荣成海洋生物产业园获批省级高新区和国家农业科技 园区,环翠区北海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各城市 组团协同联动发展,拉开了全域统筹的城市发展大框 架,走出了威海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在助推创新创业上取得新成果。坚持把创新 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优化创新环境、激发 市场活力,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增 长2.4倍,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1倍;国家海产品质 检中心、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投入使 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增长69.8%,省级以 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孵化器数量增长6.3倍;率 先建成创业大学,培训创业人员3.5万人;引进北京 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建成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与 17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蓝色产业 领军人才团队、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专家数量实现突破 性增长,新增各类人才14.8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增长1.5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2.3倍,新登记 企业数量增长2.5倍,市场主体总量翻了一番,全社 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 济增长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增创新优势。坚持以改革 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主动承担国
家、省级改革试点53项,累计完成改革事项590项:体平安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双安双创”威海模式 组建城投、水投、交投、国有资本运营和新城股份公成为全国样板: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社会治 司,构建了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农村三项改革基本完安群众满意度保持全省首位: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 成,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基础教育综合改建共享,以地级市第一名成绩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 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都走在前列,市。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机制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对外开放 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简 方面,我市被确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按照“让企业和群众 区、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城市,贸易便利化、功能性不托人也能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工作要求, 口岸建设、跨境电商等领域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实施,彰显了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地位和优势。 推行模块化审批、联审联批等行政服务流程再造,市 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实现新跨越。实施一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52.9%,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压 大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青荣城际铁路全线贯减69.6%,行政审批服务时限压缩51.8%,以政府权力 通,威海正式进入“城铁时代”;威海机场完成升级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大力推进“互 改造,旅客吞吐量由93.5万人次增加到173万人次,联网+政务服务”,整合公共服务热线,建立政务服 迈入中型国际机场行列;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完成务、应急联动、便民服务三个热线平台,全面推行行 搬迁,对外开放港口数量增长1.8倍:石烟线外移工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转办督办机 程、荣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 制,第一时间归口办理、回复落实,群众来信来电办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6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结率保持在99.7%以上。健全行政决策公众参与、风 命防护工程635公里;市区两大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加强政务公开,政府 用,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公交智能化、环部门开通政务微信、微博,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保化改造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胶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媒体的 东调水工程建成并正式通水,形成本地水与客水“双舆论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自觉把政府权力运行置 保障”的供水格局;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于阳光之下,有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扎实开展 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化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会指数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各类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 级,有力地破解了瓶颈制约,夯实了发展基础。 设、作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工作作风切实转变 在増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为了群众满意度调査评价始终保持全省第一。 群众要真心、依靠群众要真诚、服务群众要真干”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市 从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倾听群众呼声,办好民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监督的结 生实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统果,是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全市上下埋头苦干的结 筹、市域统筹,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全省领先,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 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全省最低;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 品加成,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7家各人民团体,向驻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 医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实现从无到有新突破;构建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威海发展的各界 租售补”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帮助1.3万户住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建设农村新型社区120 各位代表,威海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 个,受益居民3.4万户;中小学全部实现办学条件标和社会转型期,前进道路上既有重大机遇和有利条 准化,农村中小学新模式校车实现全覆盖,普惠性幼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 儿园比例由58%提高到80%,学校体卫艺教育全面加较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待加大,方式也需 强,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社区全要更加灵活:人才短板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科技 部配备体育健身设施、公共文化设施,打造15分钟公和金融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有待 共健身圈、文化休闲圈;财政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水平不够高,产业链条向“微 83.%,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投入分别增长2.2倍、笑曲线”两端延伸的进程还不够快,新经济、新产 2倍和2.7倍,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业、新技术、新模式发育不足;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 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上迈上新台阶。坚持文模不大、结构不优,全域旅游缺少大项目支撑,现代 化引领、文明共建,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服务业发展层次有待提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 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被评为首批文化强省设还需加强,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群众生 建设先进市、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海陆一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
—3— 家、省级改革试点53项,累计完成改革事项590项; 组建城投、水投、交投、国有资本运营和新城股份公 司,构建了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农村三项改革基本完 成,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基础教育综合改 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都走在前列,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机制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对外开放 方面,我市被确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 区、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城市,贸易便利化、功能性 口岸建设、跨境电商等领域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落地 实施,彰显了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地位和优势。 ——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实现新跨越。实施一 大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青荣城际铁路全线贯 通,威海正式进入“城铁时代”;威海机场完成升级 改造,旅客吞吐量由93.5万人次增加到173万人次, 迈入中型国际机场行列;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完成 搬迁,对外开放港口数量增长1.8倍;石烟线外移工 程、荣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6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 命防护工程635公里;市区两大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 用,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公交智能化、环 保化改造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胶 东调水工程建成并正式通水,形成本地水与客水“双 保障”的供水格局;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 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化社 会指数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各类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 级,有力地破解了瓶颈制约,夯实了发展基础。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为了 群众要真心、依靠群众要真诚、服务群众要真干”, 从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倾听群众呼声,办好民 生实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统 筹、市域统筹,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全省领先, 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全省最低;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 品加成,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7家 医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实现从无到有新突破;构建 “租售补”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帮助1.3万户住 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建设农村新型社区120 个,受益居民3.4万户;中小学全部实现办学条件标 准化,农村中小学新模式校车实现全覆盖,普惠性幼 儿园比例由58%提高到80%,学校体卫艺教育全面加 强,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社区全 部配备体育健身设施、公共文化设施,打造15分钟公 共健身圈、文化休闲圈;财政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 83.9%,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投入分别增长2.2倍、 2倍和2.7倍,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上迈上新台阶。坚持文 化引领、文明共建,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 “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被评为首批文化强省 建设先进市、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海陆一 体平安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双安双创”威海模式 成为全国样板;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社会治 安群众满意度保持全省首位;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 建共享,以地级市第一名成绩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 市。 ——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简 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按照“让企业和群众 不托人也能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工作要求,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推行模块化审批、联审联批等行政服务流程再造,市 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52.9%,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压 减69.6%,行政审批服务时限压缩51.8%,以政府权力 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大力推进“互 联网+政务服务”,整合公共服务热线,建立政务服 务、应急联动、便民服务三个热线平台,全面推行行 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转办督办机 制,第一时间归口办理、回复落实,群众来信来电办 结率保持在99.7%以上。健全行政决策公众参与、风 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加强政务公开,政府 部门开通政务微信、微博,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媒体的 舆论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自觉把政府权力运行置 于阳光之下,有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扎实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 设、作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工作作风切实转变, 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价始终保持全省第一。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市 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监督的结 果,是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全市上下埋头苦干的结 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 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 各人民团体,向驻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 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威海发展的各界 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威海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 和社会转型期,前进道路上既有重大机遇和有利条 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 较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待加大,方式也需 要更加灵活;人才短板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科技 和金融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有待 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水平不够高,产业链条向“微 笑曲线”两端延伸的进程还不够快,新经济、新产 业、新技术、新模式发育不足;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 模不大、结构不优,全域旅游缺少大项目支撑,现代 服务业发展层次有待提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 设还需加强,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群众生 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
求: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各类风险防范措施有待加 (二)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把改善供给侧结构 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依法办事、高效服务的意识和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激发实体经济企业活力,推动产业 能力不够强,懒政怠政、推诿扯皮和腐败现象仍有发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三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突出先 生。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按照“逆向切入”的思路,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发展,实施千亿产业链培育工程,扶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持领军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争创“中国制造2025” 示范区,加快推动“威海制造”向“威海智造”转变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突破,优化提升全域旅游、商贸流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通、现代物流产业,培育壮大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科 技信息、医疗健康、文化创意、体育休闲产业。推动国 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破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 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业。深入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海洋高技 期。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政府工作的术产业基地,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 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三)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 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城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一区多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园”区域创新格局。大力培育具有持续创新力、竞争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 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创建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军民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视察山东重要讲科技融合示范区。开展“创业威海”行动计划,争创 话、重要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构建全链条“双创”生态 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圈。实施英才计划,聚集更多人才到威海创新创业 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积极承接重大改革创新试点,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 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威海经验”。高标准推动各类开发区“二次创 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业”,实现全方位上档升级,增创开放型、创新型经 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坚持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济发展新优势。 和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推动各项 (四)提高生态宜居城市品质。按照“中心崛 事业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努力提前全面建成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思路,坚 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 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承 主要目标任务是: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目标,载功能。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集中力量建 生产总值、堿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规模和设东部滨海新堿,増强各重点区域城市功能。创建生 质量效益大幅提高,提前实现全面小康领域、人口、区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面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 域全覆盖,城乡文明程度、社会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能理,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让山、 力、区域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海、湾、滩、岛、泉、河焕发生机、更加靓丽。坚持 创业之城、更富魅力的文明幸福之城、更可持续的绿色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健全市民化推进机制,推动城 生态之城,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乡居民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活,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的卓越城市。重点实现“六个提高” 6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 (一)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 五)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坚持统筹规 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増进人民福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威海机场迁建,积极推进莱 祉上。实施就业促进和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更加充分西一海阳一乳山一荣成高速铁路工程,推动城市轨道 的就业,让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深化基础交通规划建设,织密微循环路网,全面提升城乡公交 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现代化水平,以提髙质服务能力,持续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着力构建现代 量为核心促进各类教育内涵式发展。率先建成全国健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外联内畅。实 康城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国领先。积极应对施重点水利工程,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安 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深化海陆一体全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 平安建设,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保障群众“吃住建设城市“十个系统”和农村“七改”工程,提升城 行”安全,率先建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社乡公用设施水平。实施信息网络设施提升工程、云平 区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物业管理等公共服务,打造台建设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推动智慧城市基础 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设施覆盖城乡,城市管理和服务各领域实现智慧化 和获得感 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更多更直接惠及人民群众
—4— 求;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各类风险防范措施有待加 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依法办事、高效服务的意识和 能力不够强,懒政怠政、推诿扯皮和腐败现象仍有发 生。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按照“逆向切入”的思路,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 期。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政府工作的 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视察山东重要讲 话、重要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 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 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坚持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 和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推动各项 事业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努力提前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 主要目标任务是: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目标, 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规模和 质量效益大幅提高,提前实现全面小康领域、人口、区 域全覆盖,城乡文明程度、社会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能 力、区域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 创业之城、更富魅力的文明幸福之城、更可持续的绿色 生态之城,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 的卓越城市。重点实现“六个提高”: (一)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 祉上。实施就业促进和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更加充分 的就业,让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深化基础 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现代化水平,以提高质 量为核心促进各类教育内涵式发展。率先建成全国健 康城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国领先。积极应对 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深化海陆一体 平安建设,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保障群众“吃住 行”安全,率先建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社 区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物业管理等公共服务,打造 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和获得感。 (二)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把改善供给侧结构 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激发实体经济企业活力,推动产业 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三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突出先 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发展,实施千亿产业链培育工程,扶 持领军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争创“中国制造2025” 示范区,加快推动“威海制造”向“威海智造”转变。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突破,优化提升全域旅游、商贸流 通、现代物流产业,培育壮大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科 技信息、医疗健康、文化创意、体育休闲产业。推动国 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破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 业。深入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海洋高技 术产业基地,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 (三)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 城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一区多 园”区域创新格局。大力培育具有持续创新力、竞争 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 市。创建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军民 科技融合示范区。开展“创业威海”行动计划,争创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构建全链条“双创”生态 圈。实施英才计划,聚集更多人才到威海创新创业。 积极承接重大改革创新试点,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 的“威海经验”。高标准推动各类开发区“二次创 业”,实现全方位上档升级,增创开放型、创新型经 济发展新优势。 (四)提高生态宜居城市品质。按照“中心崛 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思路,坚 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承 载功能。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集中力量建 设东部滨海新城,增强各重点区域城市功能。创建生 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面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 理,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让山、 海、湾、滩、岛、泉、河焕发生机、更加靓丽。坚持 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健全市民化推进机制,推动城 乡居民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活,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 (五)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坚持统筹规 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威海机场迁建,积极推进莱 西—海阳—乳山—荣成高速铁路工程,推动城市轨道 交通规划建设,织密微循环路网,全面提升城乡公交 服务能力,持续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着力构建现代 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外联内畅。实 施重点水利工程,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安 全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 建设城市“十个系统”和农村“七改”工程,提升城 乡公用设施水平。实施信息网络设施提升工程、云平 台建设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推动智慧城市基础 设施覆盖城乡,城市管理和服务各领域实现智慧化, 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更多更直接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