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领域信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我国将推进建立各相关部门共同 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切 实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电话、手机短 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多种渠道,形成现代信息网络与常 规媒体优势互补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普遍服务。依托 乡镇农技服务机构和农村中小学,加快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 (二)传统工业改造 2005年,我国煤炭、钢铁、石化、电力、建材等传统工 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行业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 取得实际进展。大型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 各环节,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 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信息化日益受到重视,各 级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投资力度不断加 大。近两年,随着煤炭工业整体经济运行形势持续好转,以及 国家提出的“科技兴煤”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煤 炭工业信息化发展迅速。2005年6月召开的全国煤矿推广数 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煤炭工业信息化 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拯救生命” 21
经济领域信息化 — 21 —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我国将推进建立各相关部门共同 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切 实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电话、手机短 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多种渠道,形成现代信息网络与常 规媒体优势互补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普遍服务。依托 乡镇农技服务机构和农村中小学,加快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 (二)传统工业改造 2005 年,我国煤炭、钢铁、石化、电力、建材等传统工 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行业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 取得实际进展。大型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 各环节,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 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信息化日益受到重视,各 级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投资力度不断加 大。近两年,随着煤炭工业整体经济运行形势持续好转,以及 国家提出的“科技兴煤”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煤 炭工业信息化发展迅速。2005 年 6 月召开的全国煤矿推广数 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煤炭工业信息化 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拯救生命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工程。2005年建设的重点包括: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矿 井建立并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实现 矿务局(集团公司)内部联网:国有重点煤矿、乡镇煤矿实现 县(区)范围内联网。2005年5月召开的全国煤炭工业信息 化工作会议,对61个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和98位优秀信息化 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数煤炭企业领导 高度重视,把信息化工作当成“一把手工程”。大屯煤电集 团、开滦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平顶山煤业集团、国投新集能 源股份公司、兖矿集团、西山煤电集团、皖北煤电集团、潞安 煤业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都是一把手担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组 长,有的单位还设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定了统一的信息化建设 发展规划,并加大了资金投入和人才培训力度。山西省已完成 “煤矿瓦斯监测监控安全信息网络一期工程”,共建成1300套 系统,省局、11个市局和63个县的736座矿井实现四级实时 在线监测监管。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工程,目标是将3172座合 法矿井联网,并建立全省近4300座矿井的基本信息数据库。 新汶矿业集团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投资928万元,系统管理 和应用软件投资1648万元,硬软件之比为1:3,基本实现了 办公自动化。5神华集团在煤炭企业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工 程,神东矿区全员工效比原来提高了3倍,自动化程度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在煤炭行业处在排头兵地位。6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22 — 工程。2005 年建设的重点包括: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矿 井建立并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实现 矿务局(集团公司)内部联网;国有重点煤矿、乡镇煤矿实现 县(区)范围内联网。2005 年 5 月召开的全国煤炭工业信息 化工作会议,对 61 个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和 98 位优秀信息化 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数煤炭企业领导 高度重 视,把 信息 化工作 当成 “一 把手工 程”。大 屯煤 电集 团、开滦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平顶山煤业集团、国投新集能 源股份公司、兖矿集团、西山煤电集团、皖北煤电集团、潞安 煤业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都是一把手担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组 长,有的单位还设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定了统一的信息化建设 发展规划,并加大了资金投入和人才培训力度。山西省已完成 “煤矿瓦斯监测监控安全信息网络一期工程”,共建成 1300 套 系统,省局、11 个市局和 63 个县的 736 座矿井实现四级实时 在线监测监管。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工程,目标是将 3172 座合 法矿井联网,并建立全省近 4300 座矿井的基本信息数据库。 新汶矿业集团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投资 928 万元,系统管理 和应用软件投资 1648 万元,硬软件之比为 1∶3,基本实现了 办公自动化。5 神华集团在煤炭企业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工 程,神东矿区全员工效比原来提高了 3 倍,自动化程度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在煤炭行业处在排头兵地位。6
经济领域信 钢铁企业信息化在规模、效益、技术等方面继续取得进 展。2004~2005年内新建成的项目有首钢、杭钢、昆钢、邢 钢和重钢等钢铁企业的ERP系统,济钢、宝钢集团上钢 宝钢集团上钢五厂和宝钢集团梅山等钢铁企业的整体产销 系统。截至2005年7月底,已经有宝钢股份、武钢、衡阳钢 管等21个钢铁企业(占全国钢产量的30.2%)在信息化方面 取得阶段性成果。钢铁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注重信息化与管理创 新的糅合、产品制造与相关业务的集成相结合,总结出“产销 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的12字目标,提供了实现产销 体、质量设计和控制进入制造全程、成本管理覆盖生产流 程、仓库管理信息化、采购信息化、销售网络化等16项信息 化任务和一整套钢铁企业信息化共性技术方案,成效显著。宝 钢产销一体化系统投入使用后,热轧厚板交货期由50天缩短 为12~19天,武钢的信息化年创效益约6000万元。钢铁行业 门户网站日益完善,不仅可以及时反映国内外钢铁市场、价 格、拟建和在建项目、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等信息,同时通过 网站可直接链接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各理事和会员单位网站。7 石化行业信息化取得初步成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 司抓住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这一龙头,采取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建 设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了 积极作用。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以来,公司已完成了 23
经济领域信息化 — 23 — 钢铁企业信息化在规模、效益、技术等方面继续取得进 展。2004~2005 年内新建成的项目有首钢、杭钢、昆钢、邢 钢和重钢等 钢铁企业的 ERP 系统,济 钢、宝钢 集团上 钢一 厂、宝钢集团上钢五厂和宝钢集团梅山等钢铁企业的整体产销 系统。截至 2005 年 7 月底,已经有宝钢股份、武钢、衡阳钢 管等 21 个钢铁企业(占全国钢产量的 30.2%)在信息化方面 取得阶段性成果。钢铁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注重信息化与管理创 新的糅合、产品制造与相关业务的集成相结合,总结出“产销 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的 12 字目标,提供了实现产销 一体、质量设计和控制进入制造全程、成本管理覆盖生产流 程、仓库管理信息化、采购信息化、销售网络化等 16 项信息 化任务和一整套钢铁企业信息化共性技术方案,成效显著。宝 钢产销一体化系统投入使用后,热轧厚板交货期由 50 天缩短 为 12~19 天,武钢的信息化年创效益约 6000 万元。钢铁行业 门户网站日益完善,不仅可以及时反映国内外钢铁市场、价 格、拟建和在建项目、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等信息,同时通过 网站可直接链接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各理事和会员单位网站。7 石化行业信息化取得初步成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 司抓住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这一龙头,采取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建 设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了 积极作用。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以来,公司已完成了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34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成功实施了电子采购、 电子销售、企业信息门户、电子邮件、企业广域网、局域网标 准、办公自动化系统等9个项目。其中,电子商务平台成效显 著,降低采购成本近20亿元。电子邮件系统用户达到12万 视频会议系统累计使用86次,7万人次在分会场参加了会 议。信息门户上网文档资料100多万个,提高了员工获取信息 的效率和质量。8中石化信息化在提升竞争力、增强市场应变 能力、提升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供应链 优化系统的基础框架初步建成,利用供应链技术优化资源配置 取得效益。2005年3月,19家省市石油分公司成品油二次物 流优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实施后整体库存水平下降了 20%以上,车辆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明显。福建石油分公司加油站通过实施该项目,节约流动资金 约4400万元,每年节省财务费用220万元。物资采购和石化 产品销售两个电子商务系统稳步提升。截止到2005年11月 底,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网上成交合同累计197837笔,成交金 额1650.96亿元,节约采购金额5817亿元,其中2005年网 上成交合同累计87068笔,采购额68539亿元,节约采购金 额25.96亿元。化工产品销售网上成交合同累计9006笔,签 订销售合同1088万吨,成交金额达7674亿元,其中2005年 网上签订合同203笔,成交量59万吨,成交金额59.67亿 24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24 — 34 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成功实施了电子采购、 电子销售、企业信息门户、电子邮件、企业广域网、局域网标 准、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9 个项目。其中,电子商务平台成效显 著,降低采购成本近 20 亿元。电子邮件系统用户达到 12 万, 视频会议系统累计使用 86 次,7 万人次在分会场参加了会 议。信息门户上网文档资料 100 多万个,提高了员工获取信息 的效率和质量。8 中石化信息化在提升竞争力、增强市场应变 能力、提升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供应链 优化系统的基础框架初步建成,利用供应链技术优化资源配置 取得效益。2005 年 3 月,19 家省市石油分公司成品油二次物 流优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实施后整体库存水平下降了 20%以上,车辆利用率提高了 20%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明显。福建石油分公司加油站通过实施该项目,节约流动资金 约 4400 万元,每年节省财务费用 220 万元。物资采购和石化 产品销售两个电子商务系统稳步提升。截止到 2005 年 11 月 底,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网上成交合同累计 197 837 笔,成交金 额 1650.96 亿元,节约采购金额 58.17 亿元,其中 2005 年网 上成交合同累计 87 068 笔,采购额 685.39 亿元,节约采购金 额 25.96 亿元。化工产品销售网上成交合同累计 9006 笔,签 订销售合同 1088 万吨,成交金额达 767.4 亿元,其中 2005 年 网上签订合同 203 笔,成交量 59 万吨,成交金额 59.67 亿
经济领域信 元。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规范了业务运作行为,成为信息共 享、操作监管和供需协同工作的综合性采购销售业务平台。加 油IC卡工程成效显著。截至2005年11月底,共建成卡机联 动加油站12425座,建立发卡网点3198个,累计社会发卡量 已经达到72426万张,基本实现“一卡在手,各地加油”的 目标:系统以IC卡为载体,取代了传统的现金、油票等结算 方式,实现了成品油零售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和交易数据的自动 采集,堵塞了管理漏洞,节约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加油站经营 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9 建材行业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门户网站建设及企业信 息化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建材工业数据库”项目已完成了 期、二期共计24个子库建设,三期4个子库已完成了专家 评审。该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完善,能及时全方位反映建材行 业基本情况及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主要产品 的产、销、存、价等现况和发展趋势。行业门户网站及其网络 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中国建材信息总网”进行了 全面改版,实现了网站全文检索和自主发布等功能,已成为建 材及相关行业信息发布和交流的权威平台。建设并开通了“建 材股市专网”、“中国建材信息总网”英文版和“中国建材工业 协会网站”英文版。建材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明显,各种类型 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建材工业主要生产领域中得到了普遍应 25
经济领域信息化 — 25 — 元。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规范了业务运作行为,成为信息共 享、操作监管和供需协同工作的综合性采购销售业务平台。加 油 IC 卡工程成效显著。截至 2005 年 11 月底,共建成卡机联 动加油站 12 425 座,建立发卡网点 3198 个,累计社会发卡量 已经达到 724.26 万张,基本实现“一卡在手,各地加油”的 目标;系统以 IC 卡为载体,取代了传统的现金、油票等结算 方式,实现了成品油零售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和交易数据的自动 采集,堵塞了管理漏洞,节约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加油站经营 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9 建材行业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门户网站建设及企业信 息化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建材工业数据库”项目已完成了 一期、二期共计 24 个子库建设,三期 4 个子库已完成了专家 评审。该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完善,能及时全方位反映建材行 业基本情况及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主要产品 的产、销、存、价等现况和发展趋势。行业门户网站及其网络 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 年,“中国建材信息总网”进行了 全面改版,实现了网站全文检索和自主发布等功能,已成为建 材及相关行业信息发布和交流的权威平台。建设并开通了“建 材股市专网”、“中国建材信息总网”英文版和“中国建材工业 协会网站”英文版。建材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明显,各种类型 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建材工业主要生产领域中得到了普遍应